人民網
人民網>>廣西頻道>>原創新聞

貴港市港北區:拼搏實干 干出新精彩

2025年02月18日15:27 | 來源:人民網-廣西頻道
小字號

去年以來,貴港市港北區深入實施產業轉型升級三年攻堅行動,以爭先之志拼經濟、以創新之策破難題、以務實之舉惠民生,高質量發展邁出堅實步伐。2024年,港北區經濟運行延續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的積極態勢。港北區入圍2024年西部百強區。

新型工業化步伐更穩

港北區堅定不移做好強產業文章,聚焦優勢產業,集中優勢資源,推動產業優化布局,走好新型工業化道路。2024年,該區實施“千企技改”“雙百雙新”項目19個,工業投資增長52%、排名全市第一。

新能源電動車產業集聚成勢。港北區通過引進一家企業、打造一個集群、發展一個產業,實現了新能源電動車產業規模從小到大、品牌從無到有、鏈條從短到長的飛躍。2024年,該區引進新能源電動車產業鏈項目9個,歐派、台鈴等項目順利開工,愛瑪智慧出行產業園竣工投產。廣西綠源電動車有限公司入選“廣西第二批鏈主型龍頭企業”。電動自行車產業集群入選“廣西先進制造業集群”,中國—東盟新能源電動車生產基地入選“自治區重大產業標志性工程”。目前,該區累計引進電動車企業100多家、建成投產50多家,已成為全國第四大電動車生產基地。

PCB產業初具雛形。圍繞PCB產業,港北區成立招商專班,精准對接粵港澳大灣區等先進發達地區產業轉移,創新採取場景招商、產業鏈招商、駐點招商等招商引資模式,強化服務保障,招引更多電子信息企業落地,推動PCB產業“從無到有”,聚鏈成勢。目前,港北區已引進14個PCB及上下游項目,包括加工噴漆、光繪、拉網,下游顯示屏、適配器等,初步形成產業集聚。

現代紙業高速增長。聚焦發展現代紙業產業集群,港北區強化服務效能,做好粵桂循環產業園企業服務工作,為企業解決用工、用水、用電等問題,讓企業安心發展。2024年,齊峰、鳳派等項目陸續投產、上規,規上行業產值達21.49億元、增長66.37%,構建了漿紙后加工全產業鏈。

農業根基更牢

該區扛穩糧食安全政治責任,發揮農業“壓艙石”作用,抓好重要農產品供給,堅持穩面積、增單產兩手發力,穩定生豬、禽畜、蔬菜、水果產量,守牢“米袋子”、提好“菜籃子”、端穩“果盤子”。2024年,該區新增高標准農田2.5萬畝,糧食種植面積38.07萬畝、產量15.05萬噸,連續5年實現“雙增長”﹔“四葷兩素”產業產值均實現增長。

做強設施農業。該區引進更多“四葷兩素”項目,2024年,該區成功引進1000萬元以上設施農業項目31個、投資額13.76億元,泰源生豬養殖等24個項目實現開工,陽雀湖辣椒基地等19個項目實現投產,設施農業產值增長9.1%。

做優特色農業。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推動富硒稻、瑤山雞、桂系豬等特色農產品多元化發展,把更多“小特產”做成“大產業”。庄潤農業獲評“2024年自治區級生態農場”,西江乳業獲評“2024年自治區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

做活農業品牌。該區推進農業品牌建設,聚焦品種培優、質量認証、標准建設等環節,推進綠色、有機和地理標志農產品開發認証,提升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2024年,“西江”牛奶、“聖民”大米入選第七批廣西農業品牌目錄。

三產活力更足

港北區立足區位、交通與產業優勢,加快推進三產服務業繁榮發展,不斷提高三產服務業的比重和水平,一個個新業態、新領域正成為經濟發展提質增速的助推器。2024年,該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87.7億元、增長4.3%,總量排全市第一。

持續恢復和擴大消費。該區積極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大力發展綠色、智能、體育等消費,提振汽車、電子產品、家居等大宗消費,擴大健康、家政、數字等服務消費。2024年,該區率先在廣西開展電動自行車“以舊換新”活動,帶動消費2100萬元以上。

培育貴港直播電商產業基地。該區搶抓電商產業發展機遇,加快電商直播基地建設,強化電商發展要素培育,構建“產業+電商+配套”電子商務生態體系,讓電商經濟激發消費潛力。2024年,該區以線上電商賦能線下實體經濟,實現實物商品網絡零售額10.38億元、增長50.2%。

推動“文旅+”融合發展。港北區聚焦全域全季旅游,打造森林康養、戶外運動、低空旅游等新業態,培育賽事、演藝、研學等新增長點,推出運動休閑、歷史文化精品旅游線路,有效激活文旅消費動能。2024年,貴港吾園、大南門口袋公園開門迎客,成為網紅打卡地﹔阜寶山油茶生態觀光園入選“廣西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點”,幸福田園、陽光溪谷等5個基地入選貴港市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成功舉辦“港人港夜”第二季演唱會等活動,游客人數增長16.26%、旅游消費增長17.4%。

民生保障更實

港北區堅持把八成以上的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用於民生領域,更大力度穩就業促增收,強化社會政策托底,提升社會保障和基本公共服務水平,群眾幸福指數實現新提升。2024年,該區實施11類27個為民辦實事工程項目,持續為生活“加溫”、為幸福“提速”。

脫貧成果更加鞏固。該區健全防返貧監測幫扶機制,風險消除率穩定在六成以上。統籌各級財政銜接資金1.78億元,實施鄉村振興補助項目181個,財政銜接推進鄉村振興補助資金績效評價考核連續8年榮獲A等級,港北區在2023年度自治區后評估綜合評價中獲評“好”的等次,港城街道樟村入選廣西第一批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村級實踐交流基地名單。

社會保障更加普惠。該區聚焦弱有所扶、困有所助,落實政策補貼,織密兜牢社會保障網。2024年,該區發放城鄉低保、殘疾人兩項補貼等救助資金1.61億元,惠及群眾55.12萬人次﹔發放就業補助資金2367萬元,城鎮新增就業5942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6214人,經濟承壓之下保持了就業穩定。推進全民參保計劃,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98.8%、基本養老保險參保率101.56%,城鄉居民醫保報銷5.65億元、醫保參保患者次均住院費用下降1.85%。提高住房保障水平,落實保障性租賃住房734套,努力讓困難群眾住有所居。

教育醫療更加均衡。2024年,該區實施教育項目230個,園博園小學等2所學校投入使用、布山小學提前辦學,新增學位3420個、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就讀公辦義務教育學校佔比97.11%。木蘭河小學等2所學校入選“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港北六中等2所學校入選“自治區級校本研修示范校”。實施醫療項目7個,港北區精神衛生專科醫院等項目有序推進,強化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與11家基層醫療衛生單位組建醫療共同體,實現基層(公辦醫療機構)全覆蓋。(王勇 陸宏夏 莫文敏 蘇蕊花)

(責編:王勇、許藎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