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州:凝心聚力建設幸福濱海運河城市
欽州市位於廣西沿海中心位置,是西部地區走向東盟最近出海口、西部陸海新通道海鐵聯運主樞紐、廣西對外開放的前沿。
自1994年撤地設市以來,欽州經濟快速發展、各族人民生產生活發生翻天覆地變化。如今的欽州,人心歸聚、精神相依,各族干部群眾正凝心聚力、團結奮斗打造高質量發展、高水平開放、高品質生活的濱海運河城市。
以愛國主義為精神紐帶 擰成一股繩
有著1300多年歷史的坭興陶,是中原文化與嶺南少數民族文化交融的結晶,如今已成為欽州文化傳承發展的一張名片。
2008年6月,國務院批准廣西欽州坭興陶燒制技藝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為進一步挖掘和傳承非遺,講好欽州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故事,欽州投資11.56億元興建千年古陶城和坭興陶博物館,年參觀人數達50萬﹔常態化舉行古龍窯“火祭大典”,復盤祭拜祖師和傳承火種儀式,再現天人合一的陶文化信仰和弘揚非遺精髓,每年吸引全國各地6萬人參加。
一抔坭興陶土跨越千年,承載的不僅是歷史文化記憶,還勾勒出欽州各族人民共建幸福家園的美好畫面。
貴台龍窯是欽州市首家龍窯燒制坭興陶品牌,窯址位於欽北區貴台鎮那邏村委米蔞村,當地正在打造全產業鏈項目,由10個村投入832萬元與寶業坭興陶廠合作,成為欽州市首宗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成功入市的范例。
“我主要是負責清洗這些燒制出來的陶器,並根據訂單要求將它們打包好。”村民黃兆金說,自己月薪2000元,盡管工資與在外打工時相比少了一些,但是能在家門口就業讓她感覺十分幸福。
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是中華各民族的精神支柱、情感寄托和心靈歸宿。近年來,欽州市圍繞民族精神、建港精神、時代精神,因地制宜打造了一批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宣傳教育陣地,引導社區各族群眾賡續精神血脈、厚植愛國情懷,更加堅定“五個認同”。
欽南區深入挖掘劉永福英雄故事,利用古跡和景點,以民族傳統節日為契機組織各族群眾開展“走英雄路、聽家鄉曲”活動,僅2023年就開展活動60多次,參與各族群眾16000多人次﹔
廣西自貿試驗區欽州港片區金窩社區依托欽州港奠基石展廳,講好上世紀90年代,欽州各族群眾眾志成城、捐資獻物建設欽州港的事跡,傳承自強不息的建港精神﹔
欽北區山塘社區依托平陸運河青年樞紐,講好黨的領導下各族群眾團結一心全力支持平陸運河建設的故事,傳承講團結顧大局的奉獻精神……
愛國主義精神成為欽州各族人民群眾緊密聯系在一起的精神紐帶。
民族制度機制新探索 凝心聚力有保障
欽北區大寺法庭所管轄的大寺、大直、貴台、那蒙4個鄉鎮,是欽州市壯族群眾的主要聚居地。在這片區域,當地百姓常常面臨法律知識匱乏、語言溝通不暢、交通條件不便等難題。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欽北區大寺法庭庭長李欽城利用自己熟悉當地民族語言和風俗的優勢,在雙語審判模式上進行勇敢探索與實踐。在他的積極倡導和推動下,欽北區法院在大寺法庭率先設立了全國首個專門的壯語巡回法庭,試點並推廣壯漢雙語審判模式。
“審對審好每一個案件,爭取既判對案件,也判暖人心,盡最大的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促進民族團結。”李欽城如是說。2024年9月,這位雙語法官獲評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個人。
欽州市圍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條主線,積極探索民族團結與社會治理深度融合,推動民族團結進步事業創新發展。
在欽南區三宣堂社區,“欽點即到”微信小程序上線以來,為社區各族群眾提供了辦事、出行、生活、養老等一站式服務。該項目是欽州市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的重要創新成果。
欽北區經濟技術開發區積極打造園區“民族之家”3家,推進“石榴紅就業”行動,吸納2萬多名群眾來欽北區務工,建成一批小區“鄰裡一家親”居民服務中心,引導各族群眾交知心朋友、做和睦鄰居。
通過一系列體制機制創新,欽州有效凝聚各方力量,促進社會穩定與民生福祉的持續改善,為欽州的高質量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
向海而興 在邊疆民族地區大膽試大膽闖
在欽州段建設現場,各民族群眾正像30年前建港一樣,團結奮力在一線,共同建設家鄉。
欽州堅持“運河興村”理念,積極吸收當地群眾加入運河建設,使他們在家門口就能務工,增加收入,以工代賑的“平陸務工”模式解決了“找工作”和“難找人”難題。“如今生活發生了大變化,村裡人都說,以后不用去廣東打工了,在家門口就有活干。”村民黃高燕開心地說。
一條運河,劈山鑿石,通江達海,更是民族團結的連心河。平陸運河的建設,讓欽州從一個沿海的城市變成了一個濱海運河城市,開啟了欽州作為沿海河口城市發展的宏大場景,讓欽州的發展有了無限的可能。
欽州堅持高水平開放,高質量建設濱海運河城市,帶領各族群眾共建共享共同富裕幸福家園,共同走向社會主義現代化。
2023年,欽州港進入全球集裝箱大港前30強。這是欽州各族人民群眾久久為功,依托廣西自貿試驗區欽州港片區等平台,大膽試、大膽闖、自主改,在邊疆民族地區加快現代化建設步伐的縮影。
而今的欽州港,早已不是30年前的小漁村。臨海遠眺,北部灣港欽州自動化集裝箱碼頭橋吊高聳、貨箱林立,碼頭旁自動化裝卸車輛星羅棋布,正沿著既定軌跡有序進行裝卸作業,一派繁忙景象。
欽州港已建成一批高能級港航基礎設施,包括89個泊位,其中47個萬噸級以上泊位、12個10萬噸級以上泊位,建成4個海鐵聯運自動化集裝箱碼頭、欽州港30萬噸級油碼頭等標志性項目,推動欽州港進入全國最大裝卸能力港口第一方陣,有力助推了西南民族地區開放發展。
靠海而生、向海而興的欽州,近年來充分發揮臨海優勢,以制度創新推動、政策支持、市場開拓等方面為重點,多舉措優化營商環境,一批批企業在當地風生水起,綠色化工、海上風電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電子信息等產業向海加速騰飛。
下一步,欽州將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貫穿到高質量發展、高水平開放、高品質生活的濱海運河城市建設各方面、全過程,積極參與廣西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示范區建設,全力爭創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市。(覃心、林煒盈、丁凱杰)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