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左:心手相牽繪盛景 木棉灼灼耀邊關
崇左,一座多民族聚居的南疆國門城市。這裡邊境線長533公裡,有壯、漢、瑤、苗、侗等38個民族,少數民族人口佔全市總人口的89.6%,是廣西少數民族人口比例最高、全國壯族人口最集中的設區市。
近年來,崇左市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為全市各項工作的主線,聚焦廣西建設“一區兩地一園一通道”戰略任務,有形有感有效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努力實現邊民富、邊關美、邊境穩、邊防固。2024年1月,崇左市獲命名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市。
從教育深化到經濟共榮,從文化傳承到邊疆安寧,崇左市正走在具有時代特色的民族團結進步之路上。
邊疆文化育民心 民族團結花盛開
每年農歷三月三,位於崇左市憑祥市上石鎮板旺村上黎屯的國門黨校法卡山邊境“五個共同”中華民族歷史觀宣教長廊都會如期舉辦一年一度的廣西三月三民族團結大聯歡活動。
活動當天,當地及周邊各族群眾集結在同心文化廣場開展唱山歌、拋繡球、竹竿舞、三人板鞋等文體活動,大家在歡聲笑語中零距離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進一步增強文化認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近年來,崇左市立足邊關山水風光、歷史文化、民族風情資源豐富的實際,在與越南接壤的大新、寧明、龍州、憑祥4個邊境縣(市)“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長廊”基礎上,建設了一批邊境“五個共同”中華民族歷史觀宣教長廊,持續擦亮“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市”金字招牌。
“大家請看我右手邊岩畫上的銅鼓圖像,歷史上壯族先民在與中原地區民族的文化交流互鑒中掌握了青銅器的鑄造技藝,從而創造了燦爛的銅鼓文化……”在寧明花山岩畫邊境“四個共同”長廊,講解員朱秋平正為游客講解,花山岩畫中各族人民在貿易、婚嫁中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動畫面,引得到場游客稱贊連連。
“友誼關邊境中華民族歷史觀宣教長廊就在人口流動大、知名度高、群眾基礎好的友誼關附近,通過豐富文體娛樂活動,讓群眾零距離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增強文化認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憑祥市委統戰部副部長、市民宗服務中心主任黃文海介紹。
如今,在崇左長達533公裡的邊境線上,已建成邊境“五個共同”中華民族歷史觀宣教長廊10個,各族群眾在休閑娛樂的同時,“潤物細無聲”地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同時,崇左市注重將邊疆文化與民族團結進步教育相結合,推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向縱深發展。
在崇左市江州區第一小學,通過培養各族學生學習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積極構筑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學校開設蘭亭序學堂、茶藝學堂、小百靈音樂學堂等“八大學堂”,組建百人山歌隊、百人花樣腰鼓舞、百人多彩秧歌隊、百人銅鼓舞、百人麒麟舞等“五朵金花”宣教品牌,讓各族學生在玩中學、在學中玩,在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魅力的同時不斷促進各族師生交往交流交融。
共守共享共建 邊關“唄儂”一條心
“崇左是個好地方,蔗海豐收美名揚。左江河畔山歌起,唱得蔗糖流滿河。壯家兒女歌聲亮,民族團結花更香……”
唱這歌的人名叫農漢忠,在崇左市龍州縣金龍鎮,農漢忠被稱人們為“山歌王”,他常年活躍在各村屯歌圩節上,積累了不少“人脈”和“人氣”,因此他也被廣西崇左邊境管理支隊金龍邊境派出所聘為該所“唄儂調解室”調解員之一。
“唄儂”,在壯語裡意為“兄弟姐妹”。“唄儂調解室”是金龍邊境派出所結合當地民族文化特色,創新推行的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採用司法調解員、綜治維穩員、村委成員、法律顧問與民警聯合調解,把尊重並遵循少數民族的公序良俗與法理情相融合,成效顯著。
近年來,該機制已成功調解矛盾糾紛150余起,調解成功率達100%。
在金龍邊境派出所的推動下,各民族群眾之間的交往交流交融日益頻繁。民警們深入基層,積極搭建溝通橋梁,推出“土話小課堂”,向當地各族群眾學習土話方言,以語言為媒介,拉近了與群眾的距離。在重要民族民俗節慶期間,更是主動參與,與各族群眾共舞聯歡,以實際行動增進感情,進一步夯實了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根基。
產業興邊促繁榮 共同富裕路寬廣
中華民族是一個大家庭,一家人都要過上好日子。
崇左,這片被綠意盎然的山川環抱的邊陲之地,正以產業興邊為筆,在推動邊疆民族地區高質量發展的路上奮力前進。
每日,位於中越邊境的友誼關口岸,12車道的貨車查驗通道開足“馬力”,迎接跨境車輛的往來。卡口處,貨車司機們打開車門,在刷臉、摁指紋后,不到15秒便成功通關。
以往,人工檢查一輛出入境貨車需要1分鐘左右。而現在,友誼關口岸邊檢快捷通關系統2.0版大大提高了往返中越的貨車進出效率。
近年來,憑祥市依托獨特的地理位置及平台優勢,進一步擴大開放,積極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不斷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深入實施新時代固邊興邊富民行動,讓各族群眾共建美好生活、共享發展成果、共促民族團結。
2023年憑祥市全年外貿進出口總額完成1845.14億元,總量約佔廣西的四分之一,持續穩居全國沿邊口岸城市和廣西縣域首位,村集體經濟總收入1889.70萬元,農村人居環境顯著改善,公共服務支出合理提升,城鄉基礎設施一體化加速發展,民生事業全面進步,成為了產業興邊的典范。
大新縣明仕村則依托其得天獨厚的旅游資源優勢,走出了一條以鄉村旅游賦能鄉村振興的特色發展之路。
明仕村位於國家級明仕旅游度假區,這裡山水相依、風景如畫。村民們堅定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通過盤活村集體閑置土地及資產,與村企聯建共同打造鄉村旅游產業,引進了一批特色民宿和星級景區+休閑農旅項目,將農家樂、旅游商鋪、竹排觀光等旅游服務項目進行深度融合,不斷延伸產業鏈條。
在明仕村,鄉村旅游產業的發展不僅讓村民們的收入實現了倍增,更讓他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產業發展的紅利,推動各族群眾建設共同富裕幸福家園。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崇左市將繼續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不斷深化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通過大力發展特色產業、推動邊疆地區經濟繁榮和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的深入發展,崇左市必將走出一條具有邊疆特色的共同富裕之路,共同繪就邊疆民族團結新畫卷。(馮肖慧 葉冰昕)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