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廣西頻道

靖西:聚焦“三個提升”促進脫貧群眾持續增收

2025年01月22日15:50 |
小字號

近年來,靖西市高度重視脫貧群眾增收工作,將其視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關鍵舉措。通過聚焦提升幫扶產業質效、提升就業保障水平、提升社會保障兜底能力這 “三個提升”,全力推動脫貧群眾持續增收,助推村振興提質增效。

提升幫扶產業質效,夯實增收根基

靖西市圍繞烤煙、桑蠶、水果、養殖等特色農業,協同推進其他特色產業發展,致力於構建完整且具地方特色的產業鏈條,全面提升產業質效。

該市積極推行“龍頭企業+合作社”“合作社+農戶”的“雙綁”利益聯結機制,成功達成“帶得准”“帶得穩”“帶得久” 的目標。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364個農業示范區、75個產業園、674個農民專業合作社以及90個家庭農場,實現脫貧村新型經營主體或產業基地全覆蓋。其中,6414戶7883人脫貧戶、98戶237人監測戶與14家企業(公司)、126家合作社建立利益聯結關系,帶動45.5%的脫貧戶實現增收。

同時,靖西市注重特色產業培育,秉持“以短養長、長短結合”思路,採用“立體種養、輪作、套種發展”模式,大力發展陸基養魚、稻魚綜合種養等新型農業模式。山地稻魚復合系統獲中國農業文化遺產授牌認定,油茶入選第二批全國名特優農產品名錄,“蓬泉大香糯”通過香港優質“正”印。2024年,桑園面積達13.18萬畝,水果種植面積10.14萬畝,全年累計發放產業獎補資金約8700萬元,惠及3.82萬戶農戶。脫貧戶特色產業覆蓋率達97.24%,80.39%的村集體經濟收入達10萬元以上,12個村集體經濟收入超50萬元。

提升就業保障水平,拓寬增收渠道

靖西市創新就業模式,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推行“點對點服務+零工市場+人社夜市+就業幫扶政策”相融合的就業模式。通過“點對點”服務,有序組織勞動力外出務工就業,並加大技能培訓力度,積極開發公益性崗位,引導搬遷戶就近就業。

依托粵桂協作機制,靖西市強化與廣東等東部地區的勞務協作,搭建廣闊就業平台,為脫貧勞動力創造更多就業機會。此外,通過發放小額信貸等金融服務,支持鼓勵脫貧群眾自主創業,進一步拓寬增收渠道。

2024年,靖西市共舉辦77場招聘會,提供12.68萬個就業崗位,達成就業意向7438人。同時,通過開發8614個鄉村公益性崗位、建設62家就業幫扶車間等方式,支持勞動者以臨時性、非全日制等形式就業,帶動5668人就業。“雨露計劃”畢業生實現就業2105人,全市勞動力外出務工25.12萬人,其中脫貧勞動力務工就業8.12萬人。

提升社會保障兜底能力,保障基本生活

靖西市依托大數據中心,成立防止返貧監測預警中心,完善 “縣、鄉、村、戶”四級網格,通過“互聯網、對比網、幫扶網” 三網聯動,深化“線上線下”雙線監測,精准識別監測對象,及時預警並落實幫扶措施。2024年,共納入監測對象247戶932人,解除風險182戶630人。

針對低保低收入人口,靖西市實施分層分類保障救助,確保應保盡保、應兜盡兜。2024年,全市共 65981人享受城鄉低保,49300名脫貧人口和監測對象納入社會救助兜底保障,發放困難群眾基本生活救助資金2.7億元。

此外,靖西市加大對易地搬遷戶的扶持力度,通過完善配套產業園區建設、增設就業幫扶車間等措施,助力4650戶有勞動力的搬遷戶實現“一戶一人以上”就業目標。(駱俐羽)

來源:靖西市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指揮部

(責編:周雨樂、許藎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