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廣西頻道>>要聞

靖西:特色產業牽引 興邊富民提速

2025年01月22日15:33 | 來源:人民網-廣西頻道
小字號

隨著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成,尤其是國務院批准廣西龍邦口岸升格為國際口岸后,靖西市的跨國貿易發展迅猛。靖西市憑借邊境區位優勢,通過“全鏈條”服務企業、“一站式”服務邊民、“整合式”便利通關等有力舉措,扎實推進“互市貿易落地加工產業集群打造行動”,推動“通道經濟”向“落地經濟”轉型升級,進一步擴大“邊民互市+落地加工”的融合效應,以特色產業帶動邊民就近就業,實現興邊富民的加速發展。

“全鏈條”服務企業,筑牢產業根基

靖西市借助粵桂東西部協作政策的東風,累計投入粵桂協作資金1.32億元,建設了深圳龍崗﹒百色靖西龍邦跨境合作共建產業園以及深圳龍崗—百色靖西協作共建產業園。園區內配備了設施完善的18.32萬平方米標准化廠房,現已成功吸引深圳國綠、廣泰昌食品、馬氏食品、龍寶食品等20家落地加工企業入駐。落地加工業態豐富多樣,涵蓋腰果、澳洲堅果、冰鮮水(海)產品、榴蓮、咖啡、中草藥、香料等多個品類。

為給企業提供全方位支持,靖西市為入駐企業配備項目管家,提供“全鏈條”服務。從招商對接、簽約落地,到手續辦理、投產達效以及政策獎勵,每個項目都能享受到全鏈條、全流程、全周期的貼心服務。2024年,靖西市互市商品落地加工規上企業新增15家以上﹔產值增長50%以上,達到15億元以上﹔佔規上工業總產值比重提高2個百分點以上,達到7%。

“一站式”服務邊民,拓寬增收渠道

靖西市發揚敢為人先、埋頭苦干的精神,借鑒深圳市出口加工等有益經驗,探索出一條契合靖西邊貿特色的發展之路。特別是在新模式新業態規則制定方面,積極探索建立跨境數據流動與便捷服務機制。通過實施“騰籠換鳥”行動,將規模較小、形式簡單的邊民互助組升級為33家組織架構更完善、經營模式更科學的邊民合作社。

同時,靖西市在邊境鄉鎮試點設立邊民互市便民服務網點,開設邊民服務、企業服務、稅務登記等窗口,借助“邊民+互聯網”模式,為邊民提供個體工商戶辦理、企業備案、稅務登記等“一站式”服務。此外,還設立“流動辦公桌”,組織市場監督管理、金融機構等部門到村委會現場辦公,方便邊民辦理個體工商戶注冊登記、開設銀行授信賬戶。

截至目前,邊民合作社社員從2023年的1.4萬人增長到2024年的2.5萬人,增長了近1倍。累計為園區周邊群眾提供2000多個家門口就業崗位,人均月增收約3500元。全市12個鄉鎮55個村集體經濟組織每年累計獲得“粵桂協作資產紅利”,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300多萬元。在粵桂協作政策助力下,互市貿易落地加工產業已成為靖西經濟新的增長點。2024年10月,《邊民互市促減貧,對外開放興鄉村—廣西壯族自治區靖西市推動邊境貿易實現減貧案例》榮獲第五屆“全球減貧案例征集活動”最佳減貧案例。

“整合式”便利通關,提升貿易效能

在我國外貿面臨新挑戰的形勢下,靖西市充分發揮經濟特區、自貿試驗區等平台作用,引進深圳准時達供應鏈科技物流管理公司,合作運營“互貿通”線上交易平台,實現報關、清關等多項業務功能的線上一體化辦理。

靖西市整合互市商品通關模式,推行“集中式申報”,配備“單一窗口”申報一體機,快速完成互市單証上傳、人臉指紋核驗等“一站式”申報通關。推行“整進整出”直通運輸管理模式,配備H986海關大型集裝箱全自動掃描等智能化設備,通過對進出口貨物圖像的智能判斷、車體比對篩查,實現貨物非侵入式監管,整車直通落地加工廠。強化“訂單式”管理,由落地加工企業在線上平台發起商品需求,邊民通過邊民合作社統一開展互市貿易分配、申報、分紅等業務,有效解決落地加工企業原材料“採購難”問題。

通過多點發力,靖西市打通了與商務、市場監管、海關、稅務、人民銀行等部門的數據接口,實現對互市貿易商品來源、規模、稅費等數據的實時共享,規范工作流程,提高辦事效率,保障邊境貿易安全。(何彪 張乾霖)

(責編:周雨樂、許藎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