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減乘除”去舊貌 國門社區換新顏
近年來,崇左憑祥市浦寨社區踐行“加減乘除”工作思路,以人居環境與營商環境共提升為目標,以環境整治與風貌改造相統籌為抓手,補短板、強弱項、抓落實、促提升,全力推動社區環境增“顏值”、提“氣質”、升“品質”,擦亮社區幸福生活“底色”。
黨建引領做“加法”,協同跑出“加速度”
“以前晚上收攤回家時,路兩旁總是漆黑的,出行很不方便,現在道路兩旁加裝了太陽能路燈,回家路上亮堂堂的,心裡踏實多了!”商戶阮大哥高興地說道。
浦寨社區通過建立“黨建+環境整治”工作模式,激活社區治理“紅色引擎”,構建“橫向到邊、縱向到底、上下貫通、統籌銜接”工作機制,堅持主要領導抓決策、分管領導抓推進、社區干部抓落實,聯合職能部門成立發展工作領導小組,整合資源、下沉力量,延伸服務觸角,助力環境整治工作提質增效,切實提升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對賬銷號做“減法”,壓實責任“全鏈條”
搭建臨時攤位點、粘貼“一米線”、入戶走訪宣傳……通過一系列柔性措施,現在的浦寨社區不僅路面干淨整潔、交通井然有序,還為流動攤販解決了無處擺攤的窘境,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贊揚。
除此之外,浦寨社區還聚焦主干道兩側、背街小巷、房前屋后等重點區域,緊盯外立面改造、“飛線”充電、道路“白改黑”等重點難點堵點,開展全面排查摸底,查擺存在問題,實行挂圖作戰、銷號推進,定人、定崗、定責、定標准逐項整改。落實常態化督導機制,不定期開展暗訪及“回頭看”,扎實做好環境整治“后半篇文章”,實現治標治本同步推進,確保社區環境長治長清。
示范帶動做“乘法”,凝聚干群“向心力”
“浦寨屯那段兩百多米的泥巴路一到下雨天就會被水淹,我們都不能正常出行了。”聽到群眾反映訴求,社區黨總支部書記周梅初第一時間帶領社區干部清拆圈地圍牆,群眾看到后也主動投工投勞,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不到一個月就為40多戶村民解決了出行難、難出行問題。
浦寨社區通過充分發揮黨員、駐地單位工作人員、“兩委”干部、模范經營戶、志願者等“五類人員”示范帶動作用,線上線下同步發力,引導群眾簽訂社區公約,自覺履行“門前三包”義務,摒棄陳規陋習,涵養文明新風,實現從“站著看”向“爭著干”主動轉變,營造出“干部帶頭、黨員示范、群眾參與”的共治氛圍。
共商共議做“除法”,打破治理“籬笆牆”
“游客來這玩都沒地方停車,是不是要多規劃點停車位了?”“我們這電線又多又亂,要是打雷下雨可就危險了……”在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的議事桌前,幾名居民和客商正踴躍發言,向社區干部反映周邊存在的環境衛生問題。
為暢通民意收集渠道,激活群眾自治意識,浦寨社區依托“憑議近人”議事協商平台,吸納社區“兩委”干部、兩代表一委員、外籍客商、居民代表、少數民族群眾等群體作為議事成員,定期召開茶話會收集社情民意,搭建多元主體多向溝通“立交橋”,形成了多元共治、難題共解、文化共建、資源共享的國門社區治理新格局。(甘達錕)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