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選我當代表 我當代表為人民(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人大代表一頭連著黨和政府,一頭連著廣大人民群眾。目前,我國共有五級人大代表277.5萬名。他們熟悉和了解基層的實際情況、群眾的所思所想所盼,這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顯著優勢。
人大代表密切聯系人民群眾是憲法法律賦予的重要職責,是依法履職的重要基礎。近年來,五級人大代表肩負人民賦予的光榮職責,積極回應社會關切,更好接地氣、察民情、聚民智、惠民生,不斷發揮人大代表在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中的積極作用。
——編 者
全國人大代表王欽峰:
“把群眾的聲音傳遞出去”
本報記者 魏哲哲
在山東豪邁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車間裡,全國人大代表、公司電火花科研小組組長王欽峰一身藍色工裝,全神貫注地忙碌著。
作為新時代一線工人的楷模,自2013年以來,王欽峰連續三屆當選全國人大代表。10多年來,王欽峰充分發揮一線工人的優勢和特長,與職工群眾保持密切聯系,聚焦行業發展、職工權益、職業教育等多個方面,積極提出建議。
王欽峰一直關注國產工業母機產業的發展情況。“我從一線實踐及與產業工人的交流中感受到,工業母機產業還存在一些短板,例如企業研發后勁不足等。”為此,王欽峰查閱文件、積極調研,2023年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提出了關於促進機床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建議。
“下一步,將進一步加大支持力度。”王欽峰的建議得到了工業和信息化部的積極答復。
2023年9月,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四部門聯合出台政策,在稅收等方面支持工業母機研發生產。
每一條建議,都是群眾的呼聲和期盼。“依法提出議案建議,是代表行使權利的重要形式。人大代表要當好橋梁和紐帶,把群眾的聲音傳遞出去。”履職以來,王欽峰提出建議70余件,其中10余件已被相關部門採納,推動了相關行業領域的發展。
為了確保建議高質量、能落地,王欽峰除了廣泛開展調研,還積極參加各級人大組織的集中視察、執法檢查等活動,牢固樹立代表人民依法參加行使國家權力的主人翁意識。
2023年,王欽峰參加了全國人大常委會首次開展的特種設備安全法執法檢查。此前,王欽峰曾提出關於加強對公益類特種設備檢驗檢測機構政策支持的建議。
“通過參與這次執法檢查,我不僅了解到法律實施取得的積極成效,也了解到了行業監管體制仍需理順等困難和問題。”王欽峰說,執法檢查回應了代表、群眾關切,自己也通過履職感受到了人大監督作用。
“要在代表履職中更好發揮代表作用。”最近,王欽峰還在繼續調研,准備提出關於企業職工社會保險費相關問題的建議。
廣西南寧市良慶區人大代表劉雁琳:
“越是群眾身邊事,越要抓緊辦”
本報記者 張 璁
“越是群眾身邊事,越要抓緊辦。”廣西南寧市良慶區人大代表劉雁琳既是良慶區蟠龍社區黨委書記,也是蟠龍片區人大代表聯絡站站長,她說,作為基層人大代表,平日的履職都是圍繞著老百姓的柴米油鹽醬醋茶在轉。
“小區的休閑小廣場沒有燈,晚上散步不方便,人大代表能幫忙協調解決嗎?”蟠龍社區港保苑小區居民江女士之前就安裝路燈問題,專門向聯絡站反映意見。
身為站長,劉雁琳首先就想到了聯絡站裡的“蟠事代表說”——這些年劉雁琳為這個服務品牌花了不少心血,也辦成了不少民生實事。
借助“蟠事代表說”,劉雁琳不久后開了一場“蟠暖鄰裡議事會”。根據近期意見較為集中的民生訴求,議事會上人大代表和居民群眾共同討論出了一張“需求清單”,安裝路燈的訴求也被納入其中。
很快,駐站人大代表走訪企業時,發現轄區內有家企業恰好做的是照明業務。企業看到這張“需求清單”后,立馬就主動“接單”,很快免費為居民在休閑小廣場上安好了太陽能路燈。“新路燈不僅照亮了居民的夜間生活,也點亮了群眾對人大代表的信任之燈。”劉雁琳說。
近年來,南寧推行“三官一員”進站點制度,讓法官、檢察官、警官、司法助理員進入人大代表聯絡站和基層立法聯系點,聯系代表、服務群眾、化解糾紛。怎麼用好這個制度,把基層民主更好融入社區治理呢?劉雁琳一直在思考。
前不久,蟠龍社區的A公司為了員工用餐問題,與某餐飲公司起了糾紛。雙方為了退還餐費問題爭執不下,一籌莫展之際,A公司找到了劉雁琳。
盡管社區也做了一些調解工作,但效果甚微。能不能試試“三官一員”進站點?說干就干,劉雁琳等人先是暗訪飯堂,摸清了實際服務情況,然后及時聯系了良慶區人民法院,著手聯動化解糾紛。
“雙方糾紛產生的基本情況和爭議焦點很快就被厘清了,經過面對面調解,雙方達成協議、握手言和。”劉雁琳欣慰地說。
“有人說我們基層人大代表每天都要面對‘雞毛蒜皮’的民生小事,但這些小事對群眾來說,何嘗不是天大的事?”劉雁琳說,隻有把群眾的事當成自己的事,才能贏得群眾信任、更好履職盡責。
廣東省人大代表董服金:
“維護海洋生物多樣性”
本報記者 亓玉昆
“我們認識不久,但緣分不淺。”說起結緣中華白海豚,廣東省人大代表、湛江市中華白海豚保護協會暨人大代表聯絡站站長董服金打開了話匣子。
此前,湛江市海洋漁業部門邀請董服金等人大代表到雷州灣海域參加活動。看著躍出水面的小海豚調皮地跳動著,代表們非常激動。
“然而,一頭海豚的頭上卻套著一圈繩子,這個意外的畫面頓時讓人感到痛心。”董服金說,詢問后得知,原來,海上垃圾多,幼年海豚不小心被套住,隨著壽命增長、體形變大,繩子越勒越緊,甚至會帶來生命危險。
中華白海豚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被譽為“海上大熊貓”。
“有什麼辦法能夠幫助它們?”董服金陷入沉思。於是,他再次與海洋漁業部門聯系,經過深入調查了解,發現白海豚的生存狀況不容樂觀,必須實實在在行動起來。
董服金充分發揮人大代表作用,通過實地考察、走訪群眾、咨詢專家等方式展開調研,廣泛匯集民聲民智,引導和呼吁更多力量加入保護白海豚隊伍。
2024年1月,他向廣東省人民代表大會提交了建議,希望有關部門加大對現有雷州灣中華白海豚市級自然保護區的執法監管力度,開展對湛江東部海域中華白海豚棲息地的調查、監測和評估等。
該建議得到廣東省人大常委會重視,被合並列為2024年廣東省人大重點督辦建議。
“在推動中華白海豚保護過程中,我到海邊漁民家裡了解情況,到高等院校向科研團隊詢問保護措施,與更多人大代表聯系共同探討保護方法。”董服金說。
在各方共同努力下,2024年8月,湛江市中華白海豚保護協會暨人大代表聯絡站正式揭牌。
“聯絡站的成立,有助於凝聚人大代表的智慧和力量,推動更有力地維護海洋生物多樣性。”董服金說,聯絡站積極組織人大代表參與到中華白海豚及其他瀕臨滅絕物種的保護工作中來,營造全社會共同參與生態文明建設的濃郁氛圍。
“當選人大代表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隻有扎實躬身於基層,為老百姓發聲辦事,才不會愧對人民的信任和期待。”董服金說。
浙江省安吉縣報福鎮人大代表李芸:
“讓‘新農人’播撒田野新希望”
本報記者 倪 弋
今年30出頭的李芸,是浙江省湖州市安吉縣報福鎮人大代表,也是南希南農創基地的創建者、主理人。2022年,她返鄉創業回到報福鎮,利用村裡4000多平方米的閑置用房和100多畝農用地,創立南希南農創基地,當起了“新農人”。南希南農創基地是一個集餐飲、茶飲、農副產品展銷等為一體的農創綜合體驗基地。
憑借踏實的工作作風、扎實的群眾基礎和突出的創業成績,李芸當選報福鎮人大代表。身份的轉換,讓李芸深切意識到,返鄉創業不僅要自身有所作為,更要努力造福鄉裡、惠及鄉親。
李芸常年奔走在田間地頭,和鄉親們聊一聊,聽聽他們的心聲。“報福鎮長壽人口多,但是我們的長壽面卻沒跟著名聲一起走出去”“外來游客都說我們的土菜健康又好吃,但這些土菜卻賣不出去”……看著村民們熱切期盼的神情,李芸心裡一沉。
如何把村裡的好東西賣出去,讓村民的錢包鼓起來?李芸憑借早年在大城市創業積累的經驗,將新媒體與傳統農業相結合,通過私域團購、直播帶貨等形式,慢慢打開銷路。兩年間,她幫助鄉親們銷售竹林雞5000多隻、竹筍3萬斤、長壽面33萬斤……“做1斤面就能賺5塊錢,旺季時我們老兩口能做260多斤。”提起做長壽面帶來的好收入,村民張新芳笑得合不攏嘴。
2024年,安吉縣人大創建“青年入鄉”人大代表聯盟,李芸成為第一批聯盟成員,並且在農創基地設立“青年入鄉”人大代表聯絡點。前段時間,她在基地舉辦“青年入鄉沙龍”,邀請當地青創客、合作伙伴以及來自城市的200余名年輕人參加。
“這次不賣貨,相反,我要‘買’一些年輕人的想法。”她在基地門口擺起攤。“過來創業有沒有什麼政策支持”“這邊的配套怎麼樣,晚上有沒有地方逛街”……沒多久,李芸的代表履職日志本上就記得滿滿當當了。
“希望的田野,是年輕人值得奔赴的創業熱土,也需要更多年輕人來此追逐夢想。”李芸堅定地說,“將繼續深耕新農業,將鄉村的美麗帶出去,把逐夢的青年引進來,讓‘新農人’播撒田野新希望。”
黑龍江省哈爾濱市人大代表滕步剛:
“培養更多卓越工程師”
本報記者 金 歆
“這兩年咱們企業聘用的大學畢業生動手實踐能力怎麼樣?能適應企業的用人需要嗎?”歲末年初,黑龍江省哈爾濱市人大代表、哈爾濱工業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滕步剛來到一家機械制造企業調研。
作為一名科研工作者,滕步剛深感高水平的工程師隊伍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不可或缺。當選人大代表后,在大學中如何加強高水平工程師教育培養,就成了他履職關注的重點。
為此,滕步剛利用日常的科研教學機會與學生交流,了解就業時面臨的困難,同時深入走訪工業企業,調研人才需求。
滕步剛發現,卓越的工程師不僅需要精深的科學理論知識,還需要熟悉工業制造流程,所以工科大學生應該有扎實的制造業實踐經驗。
“但一些大學裡的人才培養缺乏實踐,有的機械專業學生甚至不會開機床。”滕步剛說。結合工作實際,他提交了關於建設高技能人才隊伍為新質生產力發展保駕護航的建議。
他提出,鍛造出能夠建功新時代的卓越工程師,就必須革新工程師培養模式。要讓學生深入制造業一線,熟練掌握工業流程,加深對制造業的理解。
具體而言,可引進企業界的資深工程師、“大國工匠”到大學,教授實踐類課程,增加實踐類課程比重﹔大學可以探索建立自己的“實習工廠”,提升學生實習質效。
省、市相關部門高度重視該建議,多次與滕步剛溝通,一起研究建議的可行性。如今,相關問題已得到有效解決,一些資深工程師到高校講課,越來越多見。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著力培養造就卓越工程師、大國工匠、高技能人才”。
這讓滕步剛備受鼓舞,“作為人大代表,我將進一步加強調研、協作,期待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培養更多卓越工程師,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堅實人才支撐。”
《人民日報》(2025年1月15日第14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