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廣西頻道>>社會法制

柳州市以提升“五力”舉措扎實推進司法所規范化建設

2025年01月14日19:23 | 來源:人民網-廣西頻道
小字號

日前,自治區司法廳印發《關於公布第二批司法所規范化建設驗收通過名單的通知》,柳州市第二批次申報的12個司法所順利通過驗收,至此,全市118個司法所全部通過司法所規范化建設驗收,柳州市順利完成司法所規范化建設三年行動目標任務。近年來,柳州市司法局聚焦新時代新任務,堅持抓基層、強基礎、固基本的工作導向,著力提升“五力”(基礎保障力、隊伍戰斗力、示范影響力、建設服務力、社會治理執法力),進一步鞏固和發展司法行政基層基礎工作,夯實基層治理法治根基,扎實推動全市司法所規范化建設迭代升級。

夯基固本建機制,著力提升司法所工作基礎保障力

一是加強司法所政治建設。成立全市首個司法所黨支部——鹿寨縣鹿寨司法所黨支部,在融水縣成立4個司法所聯合黨支部。加強黨員隊伍建設,全市現有黨員司法所長86名,佔比近75%﹔司法所一般干部中黨員99名,佔比近56%。三年來,全市司法所干部18人次獲省部級以上榮譽,鹿寨縣中渡司法所、融水苗族自治縣三防司法所獲評“全國模范司法所”,鹿寨司法所獲評“全國公共法律服務工作先進集體”。

二是加強司法所工作機制建設。柳州市委出台相關規劃文件,將司法所專職人民調解員、協管員等配備納入長效保障機制,將“智慧司法”信息化系統列入柳州“智慧城市”建設項目,從人力、財物、信息等方面提供堅實支撐。制定《柳州市司法所規范化建設指南》《柳州市社區矯正信息化核查工作制度》《柳州市人民調解案件補貼工作的指導意見》等文件細則,形成以制度促進工作、以制度管理工作的良好機制。

三是加強司法所硬件建設。近年來柳州市投入資金630余萬元用於司法所規范化建設,司法所交通工具配備率已達100%,柳城縣12個司法所全部配備寶駿E100新能源車輛。目前全市司法所業務用房總面積達2.42萬㎡,平均每個司法所用房面積205㎡,90%以上的司法所擁有獨立業務用房。

人才興所抓培養,著力提升司法所隊伍戰斗力

一是抓牢基層法治人才培養。形成了“師帶徒傳幫帶”等建隊做法,近三年參與輪崗的司法所干部達61人。開展“樹先進、學先進”活動,柳城縣鳳山司法所所長廖宇放獲評廣西“三八紅旗手”,柳江區成團司法所所長覃瑞坤獲評“廣西壯族自治區先進工作者”。

二是抓實司法所隊伍梯隊建設。進一步優化司法所干部隊伍結構,為年輕干部提供基層鍛煉機會,近三年來全市范圍內35歲以下任司法所長有65人,覆蓋半數以上司法所﹔司法所工作隊伍中35歲以下有181人,佔比達46%。近三年來全市從司法所崗位上提拔、外調交流的干部有18人。三江侗族自治縣司法局構建干部任用流轉良性機制,1名原班子成員主動申請到司法所工作,8名局機關干部根據需求調整至一線任用。

挖掘特色樹品牌,著力提升司法所品牌示范影響力

一是建設紅色法治品牌。將紅色文化融入基層司法行政工作,將地理資源、文化資源轉化為紅色法治和黨風廉政教育的“活教材”,在柳南區洛滿司法所、柳江區成團司法所等具有紅色資源優勢的司法所,形成“紅色宣傳”“紅色幫扶”等特色做法。

二是打造區域治理品牌。依托省際邊界“五聯”工作機制,成立24家接邊調解組織,推出壯族“山歌調解”,侗族“鼓樓議事”“款坪講款”等一系列特色調解模式。柳南區河西司法所打造的“和事佬”說和工作室、柳北區勝利司法所打造的陳衛明調解工作室獲得社會廣泛認可。

三是樹立法治宣傳品牌。全市已打造五大類17個特色普法品牌,城中區靜蘭司法所依托轄區法治文化陣地優勢建成法治文化帶,打造廣西首家法治文化餐廳、首個民法典法治文化廣場﹔三江縣各司法所在村寨鼓樓建立普法講堂,利用侗戲、侗族琵琶歌等文化演繹形式給群眾普及法律知識,打造侗寨鼓樓普法“款”堂。

法治為民抓根本,著力提升基層法治建設服務力

一是建強基層法律服務隊伍。全市420名律師、26名法律服務工作者擔任村居法律顧問,實現村居法律顧問全覆蓋﹔全市“法律明白人”1.25萬人,平均每個村(社區)擁有10名“法律明白人”。在118個司法所建立鄉鎮(街道)法律服務工作站,全面推動村(社區)建成法律服務工作室,實現公共法律服務機構市縣鄉村四級全覆蓋。

二是拓展法律援助服務面。依托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站,延伸法律援助“綠色通道”,構建“半小時法律援助服務圈”,實現農民工、婦女兒童等特殊群體在家門口即可得到公益法律服務。

三是打造法治文化陣地。推動各縣區充分活用法治文化陣地,營造濃厚法治宣傳氛圍,實現普法對象“一個不少”。目前已建立法治文化宣傳長廊(欄)1237個,近年來開展各類法律宣傳活動5200余次,受教育面超過140萬人。

四是加強司法所公共法律服務平台建設。開發“柳州網上楓橋人民調解系統”,推進司法所公共法律服務自助終端建設。目前智能終端設備達230台,近80%的司法所已配備公共法律服務自助終端和“互聯網+”智能展示平台,全面提升司法所工作數字化水平。

基層治理善創新,著力提升司法所參與社會治理執法力

一是確立“所所聯動”合作機制。出台《關於進一步加強派出所與司法所銜接聯動工作機制方案》,細化14項具體舉措,篩選出14個和派出所具有充分合作基礎、具備良好硬件條件的司法所作為示范單位,不斷強化“所所”聯動銜接。

二是建立與法、檢系統溝通機制。與檢察院建立公益訴訟社會支持體系,74名司法所長獲聘為公益訴訟觀察員,在一線挖掘訴訟線索,開展公益宣傳活動。強化與法院溝通力度,確立司法確認示范點,推進形成“調解+司法確認+理賠”一站式多元解紛模式。近年來各司法所開展矛盾糾紛排查3.6萬次,參與糾紛調解3.14萬件,調解成功3.03萬件,調解成功率達96.5%。

三是完善社區矯正跨區域協作制度。出台選派警察分片聯合執法機制,組建3個聯合執法工作組下沉至司法所開展社區矯正工作。近年來全市新接收社區矯正對象4767人,解除社區矯正對象4750人,安置幫教對象銜接總人數9946人,2023年我市社區矯正對象定位率平均保持在99%以上。

四是統籌開展基層行政執法監督工作。依托司法所設立118個鄉鎮(街道)行政執法監督工作室(辦公室)和44個行政復議代辦點,並開展執法監督員選任工作,現有專職執法監督員59人,兼職執法監督員431人。

五是推進基層執法力量綜合調度平台建設。組建以司法所為樞紐,市場監管所、行政執法中隊等為主體的執法隊伍,目前全市建有鄉鎮(街道)綜合行政執法隊101個,已覆蓋85%以上的鎮街道。

六是深度參與基層法律事務。推動司法所長常態化列席黨政聯席會議,為重大決策提供法律意見。近年來,各司法所為基層黨委政府提供法律意見建議630余條,參與制定審核規范性文件、各類村規民約390余件。(傅永新、李龍翔、麥千景辰)

(責編:陳麗冰、許藎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