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新縣那嶺鄉:有形有感有效共建共享“五個家園”
![](/img/2020wbc/imgs/icon_type.png)
近年來,大新縣那嶺鄉牢牢把握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線,緊緊圍繞縣委、縣政府深入實施“六大戰略”,奮力推進“六縣”目標,有形有感有效共建共享“五個家園”建設。
有形有感有效共建共享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一是以學夯基。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納入鄉、村、屯三級基層黨組織理論中心組學習等,以支部帶動黨員、黨員帶動群眾學習累計達到1000人次以上,鞏固各民族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礎。二是以宣鑄魂。組建鄉、村、屯三級民族團結宣傳小分隊,設置10個村、98個自然屯、112個村民小組“組織員”“宣傳員”“服務員”,宣傳民族政策累計達到1000場次以上,畫出“黨建+民族團結”同心圓。三是以文固本。樹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華文化符號和形象,組建本地壯美邊關山歌隊,建成國家4A景區龍宮景區自治區級研學基地,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有形有感有效共建共享共同富裕幸福家園。一是堅持發展為本。全面推行“12345”工作模式,全力推進“書記庭院夜訪”,抓好項目建設、產業發展、招商引資,推動基層黨建“強基”、鄉村建設“提升”、經濟收入“倍增”。二是堅持產業為要。發展100畝以上龍須菜等特色庭院經濟,自主發展出勝村桂花梨代銷、巴蘭黑豬養殖、五一肉牛養殖、那義蜜蜂養殖等本地富民產業,實現“一村一品”。三是堅持增收為基。培育出養殖大戶趙勇軍和趙東洵、種植大戶黃壯雷和黃華誠等致富能手,“飛地抱團”發展村集體經濟收入突破100萬元以上,2023年收益分紅惠及7個村2363戶8810人。
有形有感有效共建共享守望相助和諧家園。一是堅定不移豐富文化載體。成立全鄉10個村新時代文明實踐志願服務團隊,建成11個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所),充分利用“廣西三月三”唱山歌等民俗活動,引導各族群眾永遠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二是堅定不移拓展互嵌發展。每年堅定不移推動農村務工人員粵桂協作產業、勞務等互嵌發展﹔建成自治區級國家4A景區龍宮景區冰宮等研學基地,各民族游客游學累計達到4000多人次以上。三是堅定不移抓好移風易俗。建有10個村農家書屋、公共服務中心,打造“掌上文明”便民動態“閱”服務,制定10個村村規民約,開展“星級文明戶”“最美庭院”“平安家庭”“清廉家庭”等評選活動,涌現李衛桃文明家庭戶等典型。
有形有感有效共建共享宜居康養美麗家園。一是著力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推動整治出撂荒地1400畝以上,全鄉森林覆蓋率和主要河流水質穩定達標,實現百畝蔬菜、千畝水果、萬畝甘蔗。二是著力加強環境衛生建設。每年投入1000余人次開展垃圾等清理,投入百萬元“再造”岜伏美麗新村,榮獲“廣西壯族自治區衛生鎮”等稱號。三是著力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建成25個基本整治型村庄,投入600萬元以上實施9個村11個屯道路、飲水安全鞏固提升等項目,以“小切口”推動鄉村建設“大變化”。
有形有感有效共建共享邊疆穩定平安家園。一是推動“聯合共管”。建立鄉級網格員、派出所、司法所、鄉綜治人員、警務助理一體化聯防聯控治安體系,實現“五治融合”,轄區內無重特大矛盾糾紛案件發生。二是強化“和諧共治”。“兩項政策”並軌2024年惠及低收入人口530戶1220人,實現計生獎勵扶助969人獎補113萬元以上,臨時救助等達到70萬元以上,榮獲市級“平安鄉鎮”“信訪工作示范鄉鎮(街道)”等稱號。三是做到“心理共識”。建立健全宣傳教育平台、矛盾調解平台、互嵌互融平台和共治共享議事機構,組建義務巡邏隊,全鄉安置幫教、社區矯正人員無一人脫管漏管,無一人重新違法犯罪。(梁小神)
來源:大新縣委宣傳部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