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廣西頻道

馬山縣:人大代表助力玉米制種產業跑出“加速度”

2024年11月28日09:09 |
小字號

“我們依托‘公司+基地+農戶’模式,大力發展玉米制種產業,逐漸形成了制種產業集群效應。”馬山縣人大代表、古零鎮人大主席韋維介紹,今年以來,古零鎮進一步加大農村閑置土地流轉力度,擴大玉米制種產業規模,打造了6個玉米制種基地,全年玉米制種面積達2200畝。

這是當地人大代表緊緊圍繞“玉米制種”這一重點產業,採取“人大代表+”模式,通過不斷完善代表履職機制,聚焦玉米制種產業發展,強化履職能力,促進玉米制種跑出“加速度”的一個寫照。

馬山縣人大常委會調研組到玉米制種基地開展制種產業發展情況調研

馬山縣人大常委會調研組到玉米制種基地開展制種產業發展情況調研

人大代表+調研,建言獻策謀發展

馬山縣地處紅水河中段南岸大石山區,石山面積佔56.7%,玉米是當地第一大糧食作物,2023年全縣玉米種植面積達31.6萬畝,但連綿的石山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當地玉米規模化發展。馬山縣人大結合全縣山區地理條件,充分發揮人大代表來自基層、代表基層、熟悉基層的獨特優勢,以代表履職中心、人大代表聯絡站為平台,採取座談交流和實地調研的方式,多層次、多形式組織各級人大代表為玉米制種產業發展建言獻策。“我們山多地少,田地往往位於一個個山坳間,相對分散,開展大規模種植的條件不足。零碎的地塊限制了糧飼玉米規模化發展空間,但卻為玉米制種提供了條件,包括限制花粉傳播范圍、保障種子純度等。”縣人大代表、縣農業農村局黨組書記黃雲飛介紹,通過現場考察調研,人大代表們提出了《關於試點先行,加快推動南寧市現代種業發展的議案》《關於加快推進國家級玉米制種大縣的議案》和一些有針對性的意見建議,為黨委、政府決策提供科學決策依據。

人大代表+平台,助推產業提質效

2021年以來,馬山縣政府與華南農業大學共建馬山現代種業科技創新中心,並與三亞中國農業科學院國家南繁研究院等10家科研院校(所)達成合作關系,邀請2名院士、國內多名知名專家及科研團隊指導並參與項目實施,吸引了10家種業公司及16家區內外種業產業鏈公司進駐。馬山縣人大常委會緊跟縣委、縣政府種業戰略部署,在圍繞如何利用人大力量推進馬山縣種業發展進行一系列分析和探索后,決定在馬山現代種業科技創新中心建立人大代表聯絡站,將優勢資源、發展需求與人大代表專業性緊密結合,協調組織專業能力強、履職積極性高的人大代表編組進站,促進各種資源要素高度整合利用,實現馬山現代種業發展與專業代表履職相融相促。“為做大做強做優玉米制種產業,我們積極發動企業、合作社、種植大戶參與制種,發動群眾流轉土地,現在白山鎮的玉米制種面積已近3000畝。”白山鎮人大主席、馬山現代種業科技創新中心實踐基地負責人黃鋮說。目前,馬山縣共建立了59個人大代表聯絡站,並通過這一平台聽民意、匯民智、聚民力助推玉米制種等產業的發展。

人大代表+督辦,農用設施快落地

“白山鎮興華村基地因天氣干旱缺水嚴重,且部分農田缺乏有效的灌溉輔助設施,玉米生長受到嚴重影響,急需推進農田灌溉設施建設”“林圩鎮新華基地因排洪道淤泥沉積及雜物未得到清理、渠道不暢通,雨水期基地積水嚴重,玉米地長期被雨水浸泡,請及時解決。”……各級人大代表及群眾通過“智慧人大平台”“民情溝通會”“微信群”等平台提出一件件涉及玉米制種產業發展的民生實事問題,縣人大常委會第一時間進行梳理,及時反饋給相關部門辦理,督促有關單位加強研究、提出方案,加強協調配合、扎實做好工作。通過人大代表督辦,為民生實事項目得到有效實施,制約玉米制種產業發展的困難問題及時得到排除,全縣65個玉米制種基地土壤肥力得到優化、灌排設施明顯改善,病虫害防治明顯增強,提高了農田的產能和質量。

樂平村玉米制種基地喜獲豐收

樂平村玉米制種基地喜獲豐收

人大代表+服務,履職盡責顯擔當

“我們2023年試種了多個品種的玉米,大部分收益不錯,但也有一些品種低產,抗病能力差,主要原因是受制於種植經驗和技術不足,另外哪些品種適合在當地發展仍處於探索階段。”馬山縣香格裡種養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卓鵬飛說。了解到種植戶碰到的困難和問題后,市人大代表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積極做好各方服務工作,助力玉米制種技術的推廣應用及政策宣傳,邀請各級農業專家為種植戶進行技術培訓和現場指導,專家們就品種選擇、種植密度、施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關鍵環節進行了詳細講解,並現場示范操作,組織種植戶參加培訓,認真學習技術要領,保証了種植質量。“在玉米制種產業的發展中,我們通過走訪調研,了解群眾對種植技術、新品種的引用等需求,不定期邀請各級農業技術專家進行技術指導,幫助種植戶解決遇到的各類難題。”市、縣人大代表蒙雪雲說,人大代表利用各方資源及優勢,積極助力玉米制種植技術及政策宣傳,為產業提質、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貢獻力量。

通過探索“人大代表+”模式,整合各方資源優勢,凝聚產業發展合力,推動玉米制種產業發展跑出“加速度”。2023年馬山縣獲認定為廣西壯族自治區雜交玉米制種大縣﹔2024年全縣雜交玉米制種面積達3.5萬畝,種子生產企業達到10家,全年預計產出種子6000噸,可滿足約300萬畝大田玉米用種量﹔年吸納制種產業用工達31萬人次,發放勞務報酬約3100萬元,帶動制種農戶人均純收入1.7萬元以上。(黃啟珍 陸麗紅)

來源:馬山縣人大

(責編:李敏軍、許藎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