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村用“真心” 真情換“振興”
工業園區裡,群眾實現務工增收﹔文化廣場裡,人們盡情地揮洒舞姿,安置小區裡,整潔有序、設施齊全,優美的環境為群眾生活增色添彩﹔便民服務中心內,工作人員認真解決百姓訴求……行走在賀州市鐘山縣鐘山鎮圓夢社區易地搬遷安置點,呈現出來的是活力滿滿的喜人景象。
為做好易地搬遷“后半篇”文章,鐘山縣煙草專賣局(營銷部)駐村工作隊定點幫扶以來,積極協同社區一道,創新實施易地搬遷后續扶持“四個一”模式,即有一個精准到戶的監測幫扶機制、有一個離鄉不離土的“小微菜園”、有一個“一站式”便民服務中心、有一個宜居和美的社區環境,在促進就業、公共服務、社會融入等方面持續發力,讓易地搬遷集中安置點群眾過上幸福新生活。
組織“我愛我家,清潔衛生”活動。虞秀本攝
完善機制 幫扶更用心
“近些日子身體好不好?”“有困難要跟幫扶干部說!”連日來,在圓夢社區易地搬遷安置小區幸福苑,駐村幫扶干部潘定堅走進任梯仁家中,仔細詢問其家裡生活情況。從原農村搬出來5年多,社區和挂點幫扶單位鐘山縣局(營銷部)的“雙向幫扶”從未間斷,這讓任梯仁和村民們心裡暖意融融。
除了過問搬遷群眾的困難與需求,幫扶干部還參與防貧監測研判,對達到“防貧監測負面清單”5項以上評判要素的,進行重點研判幫扶。入民戶、訪民情、聽民意,幫扶工作落在實處。結合“每月回訪+重點研判”常態監測機制,集中安置小區所在的社區黨總支部書記、專職管理員和駐村干部按月上門走訪,重點關注搬遷群眾家庭成員、身體狀況、產業發展、就業務工、人均收入5個變化和政策享受、結對幫扶、社區融入、訴求解決、突發困難五種情況,並及時進行幫扶。
組織開展“粽葉飄香話廉潔,濃情端午傳家風”活動。虞秀本攝
滿足需求 惠民更細心
花開瓜熟、菜香滿園,微菜園與建筑樓交織成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我的菜地有30多平方米,就在居住樓附近,蔬菜不用花錢買了。”搬遷到同心苑安置小區后,62歲的任鳳連每天都下樓打理菜園,日子過得有滋有味。
易地搬遷后,對土地的留戀成為許多老人難以割舍的牽挂。為此,駐村干部有效整合安置小區周邊空地打造“小微菜園”,同時開展技術指導、消費幫扶等活動,滿足搬遷群眾“種地鄉愁”。
“別小看這些仿真花,出自我們的手,卻賣到了國外。”同是搬到同心苑安置小區的黎香花介紹,幫扶車間工藝品銷售市場廣闊,她們實現家門口靈活就業,每月收入可達三千多元不等。
解決好就業問題,才能確保搬遷群眾穩得住、逐步能致富。立足工業園資源和人口聚集優勢,駐村干部根據搬遷群眾的專業特長、就業方向、就業意願等情況,建立勞動力動態管理台賬,協調聯系鐘山縣工業園區企事業單位,為搬遷群眾提供就業崗位。同時,積極聯系當地勞動部門、職業院校,開展刺繡、服裝、電子、家政、烹飪等技能、創業培訓,不斷提升搬遷群眾就業實用技能和就業能力,讓搬遷群眾的收入越來越高、生活越來越好。
做強服務 融入更貼心
一大早,圓夢苑易地搬遷安置小區群眾陳秀鳳拿著掃把,將樓道打掃得干干淨淨。“我經常參與社區志願活動,不僅大家關系更和睦了,還能兌換積分。”陳秀鳳說。
易地搬遷的群眾要融入新生活,會面臨不少難題。駐村干部協同社區工作人員在每個安置小區成立居民理事會,每棟樓選定一名樓棟長,制定《住戶自治公約》《社區文明公約》,常態化評選道德先鋒、文明衛生家庭,以積分兌換的形式激發群眾共建共享活力。
從建車棚到安裝車棚充電樁、小區監控及消防設施,再到建圖書室、文娛活動室、“九個中心”等,他們著力補齊小區服務設施短板,讓生活在這裡的搬遷群眾享受15分鐘社區幸福生活圈。
走進搬遷安置小區便民服務中心,陸續有群眾前來辦理業務。“很便捷,搬遷居民不出小區就能辦好各種事項。”駐村工作隊員潘定堅說,居民醫保、養老保險等34項“直接辦”“代理辦”常辦事項,可在小區一站受理辦結,需要上級部門審批的事項,工作人員可以“跑腿代辦”。
“都說新家好,樓高路寬廣,干部走訪勤,有事社區辦,暮耕微田園,離鄉不離土……”如今,舒適的環境、便捷的生活、貼心的幫扶,讓搬遷群眾對未來生活充滿信心。(虞秀本)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