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廣西頻道

羅城:落實“四下基層”制度 推動基層治理提質增效

2024年11月08日15:43 |
小字號

近年來,河池市羅城仫佬族自治縣踐行“四下基層”制度,堅持黨建引領基層治理,通過建體系、抓聯動、促融合,構建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格局,推動鄉村一線矛盾糾紛化解,推動基層治理提質增效。

構建基層治理網格,完善責任體系

該縣健全3個“1+N”責任體系,明確1名縣領導負責協調1個鄉鎮、N個村(社區)的基層治理工作,1個縣直單位和1名鄉鎮領導班子成員分別與N個村(社區)黨組織結對共建共治,把結對共建共治列入基層黨建考核內容,壓實基層治理責任。同時,整合政法、公安、信訪等相關縣直部門力量,建立平安建設聯創、社會治安聯防、矛盾糾紛聯調、突出問題聯治、突發事件應急聯動、重點人員聯管的“六聯”工作機制,形成齊抓共管的基層治理工作格局。

“這個需要鄉村建設綜合保障中心等部門聯合解決。”在該縣龍岸鎮“一站式多元解紛服務中心”內,工作人員耐心地為來訪居民登記訴求,將協調多部門聯合辦公處理。2022年以來,該鎮率先探索黨建引領基層社會治理新模式,創建的“七中心一基地”構成了平安小鎮的服務新集群,建立完善矛盾糾紛聯調聯處機制,基層社會治理能力不斷提升。

現今,該縣在全縣推廣龍岸平安小鎮“七中心一基地”“三網三聯三包”基層治理經驗,整合鄉鎮干部、村干部、駐村干部、屯組干、黨員中心戶等力量,組建一級網格142個,二級網格611個,三級網格1703個,2456名網格員入網履職的“三級網格”體系,推行三級網格“聯網共治理、聯戶守平安、聯創促和諧”“三聯”模式,建立完善“321”矛盾糾紛化解新機制、搭建“520”平台,實現部門資源有效整合、部門聯動反應迅速。

羅城仫佬族自治縣仫佬家園社區居民使用公益積分兌換物品。

羅城仫佬族自治縣仫佬家園社區居民使用公益積分兌換物品。

強化協調聯動,在一線解決問題

在該縣天河鎮司法所辦公室,一面寫著“執法公正 調解得力”的錦旗格外引人注目。今年初,收購商任某到該鎮收購砂糖橘,由於突如其來的冰凍天氣,大量砂糖橘凍傷,導致無法按合同約定交付,收購方與合作社農戶發生了糾紛。該鎮司法所、派出所、綜治辦經過數輪耐心細致的調解后,結果圓滿,供收雙方還商定在未來的果季中繼續合作,任某贈送錦旗向該鎮調解隊伍表達感謝和肯定。

今年以來,該縣依托“三級網格”管理服務體系,配齊專業化調解隊伍,組織縣、鄉(鎮)、村(社區)三級調解專班常態化開展矛盾糾紛大排查大化解大整治專項行動。對排查出的重難點信訪案件,按照輕重緩急,由縣鄉兩級領導干部通過“定點接訪、帶案下訪、重點約訪、聯合接訪”等方式開展信訪接待工作,以清單式管理推動信訪案件清倉見底。截至第三季度,通過“書記接待日”“縣長接訪日”以及縣領導包案下訪一線化解信訪積案接待來訪群眾132批次304人次﹔共組織各級調解隊伍共排查矛盾糾紛1070起,調解成功1068起,調解成功率達99.8%。

堅持三治融合,形成長效機制

“我們村在自治、德治、法治的道路上越走越寬廣,我們的晚年生活有了更多的保障和樂趣。”日前,該縣仫佬家園社區舉辦“傳承敬老美德 共筑文明新風”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豐富多彩的文藝表演中融入反詐知識解讀和村規民約宣傳,居民羅香山贊嘆不已。

今年以來,該縣健全“一約四會”群眾自治機制,推廣“黨建+積分制”,依托“黨群服務+文明實踐”,組織廣大群眾通過參與人居環境整治、紅白喜事簡辦、矛盾糾紛調解等鄉風文明活動700余場次,通過公益積分兌換物品5000余件,持續以“小積分”撬動“大治理”,有效提升群眾自治意識,持續推動德治縱向深入,打造了星級村黨組織70個,創建縣級以上文明村佔比達81.6%,持續以文明新風涵養和諧鄉風、民風。

該縣還增派力量加強法治保障,推動政法系統領導干部統領全縣“三官一律”共207名的隊伍結對鄉鎮、聯村聯屯,把矛盾糾紛化解在萌芽狀態。培育以黨員為主的“法律明白人”710名,堅持重點村、重點屯常態化普法行動,通過“月光普法”、民族團結宣傳、警示教育等常態化開展普法宣傳,讓法治宣傳“飛入尋常百姓家”。(吳婉詩)

來源:羅城縣委組織部

(責編:陳麗冰、許藎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