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朔:激活美麗經濟 打造生態宜居和美鄉村
![](/img/2020wbc/imgs/icon_type.png)
![]() |
隨著漂流碼頭的修建和基礎設施的完善,龍村引來無數騎行愛好者 |
陽朔縣充分發揮區位優勢,以高田鎮龍村、白沙鎮遇龍村等作為和美鄉村先行試點村進行和美鄉村打造。通過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發展生態農業、鄉村旅游等美麗產業,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和提升鄉村治理水平。通過經濟發展模式的重構、收入分配方式的重建及基層治理體系的重塑,把學習運用浙江“千萬工程”經驗成果轉化為和美鄉村建設的陽朔實踐,實現鄉村經濟、社會、生態的協調發展,讓鄉村更加美麗宜居。2023年以前的高田鎮龍村,還是一個從未開發過的小山村,如今變成了遠近聞名的生態旅游村。龍村通過挖掘“河”的潛力,修建竹筏漂流碼頭,讓農民在家門口吃上了旅游飯﹔通過挖掘“山”的潛力,開發改造村后的石山,形成了全國聞名的攀岩基地﹔通過挖掘“路”的潛力,改造提升旅游產業路,在村庄周邊種植觀賞性油菜花,形成了游客賞花休閑網紅打卡點,實現了從“0”到1的華麗蝶變。
緊扣定位科學謀劃,構建多元要素保障
緊緊圍繞打造桂林世界級旅游城市陽朔旅游高質量發展先導區目標定位,將陽朔打造成山水旅游高質量發展樣板、世界自然遺產地可持續發展樣板和國際戶外運動勝地。一是“高位推進”強引領。建立黨建引領、領導包聯、團隊策劃、專班落實的和美鄉村發展推進機制。採取“走出去”和“引進來”相結合的方式,組織全縣正科級干部及村支書分批次到浙江進行培訓,內容涉及實用村庄規劃、產業業態打造、強村公司運營等方面,讓浙江“千萬工程”經驗在陽朔落地開花,同時引進浙江專業團隊全程參與和美鄉村建設,外引內育共同推進和美鄉村建設快起步、穩落地。二是“規劃先行”優布局。立足全縣資源、科學規劃,以包茂高速、321國道、漓江、遇龍河、金寶河等沿路沿江沿河旅游經濟帶為重點,構建“兩橫三縱”的發展格局,按照精品村+示范村+提升村的目標任務推進體系,每年重點建設精品村1-2個,示范村7個,提升村8個,形成有主有次、有先后、逐級輻射的發展布局。三是“示范引領”亮特色。立足目標體系內各村區位條件、資源稟賦,做到一村一品、一村一韻。助推龍村形成以竹筏漂流、水上運動、攀岩露營、稻香花海等為特色的戶外運動休閑基地﹔遇龍村形成以金龍巡游、桔鄉苗木、教育研學、婚紗攝影等為特色的濱水休閑基地。
建設運營有序推進,鋪就共同富裕軌道
目標體系內各村建設時序合理分配,先建設和支持核心項目的打造,同時配套基礎設施建設,通過良性營收帶動建設。一是整合資金,層級遞進。整合農業、水利、交通運輸、財政等部門資金4500多萬元,重點改建集灌溉及景觀於一體的水壩,修建旅游產業路,使陽朔因路而美、因路而富,2024年,陽朔縣獲評“四好農村路”全國示范縣﹔引進社會資金4.9億元,打造亞洲最大的金山岩場戶外攀岩基地及建設一大批優質民宿﹔投入國企資金3000余萬元,分期建設漂流碼頭、戶外運動公服中心等,實現了政府小資金撬動社會大資本目標。二是運營為先,業態多元。探索以產業為根本、運營為核心、建設為基礎的發展新路徑。在設計試點村項目時,充分統籌考慮建設、管理、運營和可持續性等方面因素,堅持項目為產業發展服務,引入鄉村旅游、戶外運動、休閑農業等多種業態,促進全域旅游均衡發展。龍村和美鄉村試點建設實現當年開工當年運營,2023年春節七天竹筏漂流試運營售出兩千余筏,收入40多萬元,實現重大節假日景區人流量成功分流,鄉村旅游產業鏈由遇龍河向金寶河有效延伸。三是四級聯動,有效管護。按照誰受益誰管護原則,建立政府、強村公司、村民、企業四方長效管護機制。政府主導與社會力量參與相結合,充分發揮強村公司、企業等社會力量在項目管護中的主力軍作用﹔持續投入與群眾受益相結合,增強產業發展潛力,助推農民群眾增收,改善人居環境,讓村民主動管理、自覺維護。
完善基層治理體系,繪就民生幸福畫卷
同步推進產業發展、鄉村建設和鄉村治理。一是優化共建機制。構建黨委政府主導、職能部門主推、村企共同發展、村民全面參與的運行機制。鄉鎮由各村委入股成立強鎮公司,村委由各自然村合作聯社組建強村公司,建立“鎮、村、農戶”三級利潤分配模式。公司以股權為質分配利潤至合作聯社,聯社依據協議比例分配至合作社,社內以村民大會集體意願分配分紅,實現鎮村二級“大手拉小手”,抱團發展。目前,龍村、遇龍村強村公司已流轉土地2000畝,租賃房屋46間,在建在談項目13個,形成集體經濟與產業發展、群眾增收挂鉤,農村生產生活生態良性循環的格局。二是完善共治體系。圍繞業態開發、土地使用、村庄治理、生態環境等方面制定積分清單,以扣減項目分紅、取消優先用工等剛性約束規范村民行為﹔以共治共融理念,通過與村級組織簽約形式,明確自然村及農戶責、權、利等獎懲辦法,共同推進村庄污水收集處理、垃圾分類投放等文明治理工作。2023年,陽朔入選全國村庄清潔行動先進縣,遇龍村獲評廣西生態特色文化旅游示范村。三是夯實共享基礎。遵循“保景富民、利益分享”原則,發揮宜居宜業宜游的聯動效應,不斷完善漓江、遇龍河景區生態補償機制,持續探索更加公平普惠的利益鏈接模式,全縣114個自然村7萬余人受益。2023年遇龍村村民人均分紅3300元,村集體經濟年收入超過100萬元。強村公司直接或間接幫助龍村、遇龍村2500余名村民就近就業,實現全民共享綠色發展經濟成果。(姚若祥)
來源:陽朔縣農業農村局
![]() |
龍村開發打造村后的石山,成了全國聞名的攀岩基地 |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