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賓:鄰裡一家親 共唱甜蜜曲
廣西是我國少數民族人口最多的自治區,各族人民長期以來親如一家,民族關系十分融洽,是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當前,廣西正進一步彰顯擔當,堅持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為各項工作的主線,扎實推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示范區建設,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為推進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做出積極探索。
為展示廣西推進示范區建設的舉措經驗和先進典型,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統戰部聚焦廣西14個設區市,推出“建設示范區·亮點巡禮”系列報道,講述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廣西故事。
走進來賓市象州縣象州鎮的花山社區老鄉家園易地搬遷集中安置點,展現在眼前的是一片干淨整潔、環境優美之景。老人們三兩成群,坐在長椅上,愜意地拉著家常,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來賓市從基層社區著手,憑借扎實的社區建設、高效的社區服務以及豐富多彩的社區活動,營造出各族人民親如一家的濃郁氛圍,將民族團結工作做得更加出色。
目前,來賓市共有101個社區,其中城市社區42個,鄉鎮社區59個。近些年來,來賓市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穩步推進互嵌式社區建設,不斷優化管理、強化服務、豐富活動,助力各族群眾“進得來、融得入、過得好”。
黨建引領,共建共治和諧社區
象州縣老鄉家園易地搬遷集中安置點坐落於象州鎮花山社區,集中安置了450戶1745人,其中少數民族達1427人,佔比81%,涵蓋壯族、瑤族、土家族、仫佬族、苗族等10個民族的群眾。多年來,安置點的各族群眾在這個團結和諧的社區裡工作、生活,演繹著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精彩故事。
安置點團結和諧的背后,得益於花山社區構建了“社區黨總支+居民小組黨支部+樓棟黨小組+樓棟長”四級組織架構,以黨建引領為核心,搭建起各族群眾“連心橋”。
晌午時分,網格員銀秋雲像往常一樣入戶走訪,一進門便和戶主熱絡地嘮起嗑來。“家裡有什麼困難嗎?”“有需要社區幫忙解決的問題及時跟我們反映。”一言一語之間,滿滿的都是對群眾的關愛。
這樣的家長裡短,不僅拉近了與群眾的距離,更讓社區能歐精准快速了解群眾需求。“鄰裡間互幫互助、和睦相處,讓人感覺很溫暖和諧。”群眾周培希深有感觸。
“搭建四級組織架構后,社區治理難題迎刃而解,各族群眾的心貼得更近了。”花山社區黨總支部書記、居委會主任覃勇說,通過整合綜治、志願者等力量,織密基層組織網,有效促進了各族群眾交往交流交融。
來賓市在社區建設中堅持“黨建+民族團結”工作模式,將構建互嵌式社區環境納入社區黨委中心工作,突出共建共治共享,強化黨建引領,引導各族群眾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
興賓區城北街道政和社區充分利用轄區機關企事業單位多的優勢,推行“陣地共享、活動聯辦”的城市基層黨建模式,畫好共駐共建“同心圓”。去年以來,轄區單位黨組織充分利用共享陣地,聯合開辦專題黨課86堂,聯辦主題黨日活動50余次,有效提升了轄區各族黨員凝聚力。
服務提升,居民“進得來過得好”
來賓市從就業、就學、就醫、安居等方面入手,不斷完善促進各族群眾融入城市的政策制度,讓社區居民“進得來、過得好”。
“社區給了我很大幫助。”在擔任網格員之前,銀秋雲是從象州縣百丈鄉那沙村安置到社區的移民搬遷戶。如今的她獲得了一份“家門口”的穩定工作,每月到手工資3000元,不必再為基本生活發愁。“住在這裡最大的感受就是居住環境好,孩子上學、看病就醫都很方便。”銀秋雲言語間滿是感激之情。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問題,花山社區圈裡為各族群眾搭建就業平台,通過實施精准摸清勞動力底數、精准開展就業培訓、精准開展崗位推薦、精准安置就業崗位的工作機制,不斷夯實就業服務保障基礎。“我們會不定期摸排,有合適的崗位或培訓都會根據就業意願登記表精准通知有需求的居民。”覃勇說。
針對集中安置點,來賓市持續開發公益性崗位,截至2023年底,已有1191名搬遷弱勞動力通過受聘社區管理公益性崗位實現就業﹔易地搬遷有勞動力且已實現就業9705戶,就業人數22萬多人,確保了易地搬遷戶一戶至少一人就業。
為促進各族群眾穩崗就業,還組織開展“春風行動”“就業援助月”、勞務推介、專場招聘會、“點對點”送工服務等活動,構建“一街一站一市場”公共就業服務平台,建成了覆蓋各縣(市、區)的36個就業幫扶零工市場,2023年全市城鎮新增就業1.4萬人。
物質生活和精神文化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為滿足居民多樣化、多方位精神文化需求,花山社區積極開展“民族團結一家親”“我們的節日”“七彩假期”“微心願”等志願服務活動,讓各族群眾不斷增進文化認同感。
“一二三四,二二三四……”花山社區二樓活動室裡,孩子們在大學生志願者的引導下進行熱身運動,動作整齊、活力十足。今年暑假,仫佬族男孩廖敏如積極到社區參加暑假班,學到了民族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移風易俗等相關知識,感覺假期特別充實。
法治護航,居民共享安定生活
興賓區來華街道新僑社區是來賓市歸國華僑居住最為集中的社區,現有常住居民2482戶,人口約1.2萬人,其中僑胞2335人,均為來自越南、印尼等13個國家的歸國華僑居民。
為滿足社區居民多元需求,新僑社區創建了來賓市首個僑胞警務室,推進上門化解、現場調解、事后調解、跟蹤回訪、共治共建,將矛盾糾紛化解在社區,為僑胞僑眷等社區居民提供優質便捷的法治服務。
不久前,家住興賓區來華街道新僑安置小區的居民謝立志遇到了一件糟心事:小區對面工地的工人在施工過程中,因失誤不慎將其車子砸傷了。
接警后,來賓市公安局來華派出所僑胞警務室民警立即趕赴現場了解情況,通過大量走訪、調閱監控后出具了事故認定,並會同新僑社區、新僑安置小區物業和工地負責人等進行協商解決,最終讓謝立志獲得了合理的賠償。
據不完全統計,近三年來,該警務室收集各類信息線索200余條,調解各類矛盾糾紛180余起,解決群眾求助60余次,得到社區居民一致好評。“我們立足把矛盾糾紛化解在社區,解決各族居民‘急難愁盼’問題,促進了社區各族居民和諧共處、舒心生活。”僑胞警務室民警岑培湛說。
警務室扎根居民小區,守護了一方小天地平安,也讓生活在這裡的僑胞僑眷更舒心、更無憂。
提及小區裡的僑胞警務室,印尼歸僑張安漢不由得豎起了大拇指。“警務室的民警很負責任,經常看到他們出來巡邏,哪裡有糾紛哪裡就能看到他們,小區治安有保障。”張安漢說,在這裡生活,環境很好、活動豐富、鄰裡和諧。
廣場上,文藝隊員翩翩起舞﹔長廊裡,老人們談天說地﹔僑胞大講堂,孩子們沉浸在學習中……“鄰裡一家親,都是一家人”的生動局面在興賓區來華街道新僑社區逐漸形成。
“下一步,來賓市將繼續在黨建引領、社區建設、穩崗就業、服務提升、法治保障等方面持續發力,扎實推進互嵌式社區建設。”來賓市民宗委副主任羅韋斌表示。
同頂一片天、同耕一垌田、同飲一江水、同建一家園。桂中大地的各族兒女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共同繪就和睦相處、和衷共濟、和諧發展的民族團結進步畫卷。在來賓,鄰裡一家親,甜蜜之曲久久回蕩。(陳霞、方寧、銀濤)
來源: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統戰部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