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盞六堡茶 滿溢團結香
——梧州市開拓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融合發展新路徑

廣西是我國少數民族人口最多的自治區,各族人民長期以來親如一家,民族關系十分融洽,是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當前,廣西正進一步彰顯擔當,堅持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為各項工作的主線,扎實推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示范區建設,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為推進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做出積極探索。
為展示廣西推進示范區建設的舉措經驗和先進典型,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統戰部聚焦廣西14個設區市,推出“建設示范區·亮點巡禮”系列報道,講述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廣西故事。
作為茶船古道的起點,梧州市以六堡茶為紐帶,連接著各族人民的心,從文化到經濟,處處彰顯著各民族共贏發展的蓬勃態勢,可謂“一盞六堡茶 滿溢團結香。”
當下,梧州市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憑借小小的茶葉,不斷深化內涵、豐富形式、創新方法,奮力開拓民族融合發展新路徑,深入促進各民族廣泛交往交流交融。
一片小葉子,鋪就各族群眾致富路
十多年前,梧州市蒼梧縣六堡鎮山坪村還是一個交通不便、貧困落后的瑤族聚居村落。山坪村黨支部書記祝雪蘭為了讓村子擺脫貧困,帶領瑤族鄉親成立了蒼梧縣六堡鎮瑤家雪蘭六堡茶專業合作社,為困於深山的“黑色寶石”打開了銷路。
這得益於梧州市聚焦打造沉浸式旅游體驗,重點推進六堡茶古鎮聚集景區、黑石山茶文旅綜合體等特色茶文旅項目建設,開發“茶旅+民宿+康養+研學”等新業態,拓展了產業版圖,使各民族群眾從農村勞動力轉變為旅游從業者和受益者。
“以前家裡制茶工藝不佳,售價低。有了合作社后,茶葉價格大幅上漲。”正在採茶的茶農趙彩英喜悅地說,“政府還帶領我們發展民宿、茶文化旅游、研學等。來旅游的人多了,村子也熱鬧了。”2023年,山坪村六堡茶年產量增至9萬斤,村民年人均收入提升至2.3萬元。
如今,在合作社的帶動下,山坪村將六堡茶文化與瑤族文化相結合,挖掘村裡潛在旅游資源,展現山坪村農村新風貌、瑤寨新形象。採茶葉、唱山歌、打陀螺、長板鞋比賽等豐富多彩的瑤族傳統活動,吸引眾多游客參與。在採茶活動中,游客們可以親身體驗採茶的樂趣,了解六堡茶的採摘標准和方法。唱山歌活動則讓游客們感受到瑤族文化的獨特魅力,悠揚的歌聲在山間回蕩,讓人陶醉其中。打陀螺和長板鞋比賽則充滿了趣味性和競技性,游客們可以與瑤族同胞一起參與,增進彼此的感情。六堡茶銷量攀升的同時,山坪村也搖身一變成為旅游勝地,成為“網紅打卡點”。
“山坪經驗”入選自治區《黨建促脫貧典型案例》,山坪村黨支部榮獲“自治區五星級基層黨組織”殊榮。祝雪蘭也被評為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先進個人,當選全國黨代表。
在攜手將日子越過越好的同時,各族同胞的感情也愈發深厚。“我要進一步提升精氣神、增強自信心、鼓足實干勁,將大家團結起來,齊心協力把發展六堡茶產業這篇文章做好。”祝雪蘭說,她繼續帶領全村瑤族同胞,永遠銘記黨的恩情,永遠跟黨走,以打造“以茶興村、以旅強村、以文厚村”特色瑤寨的思路,走出一條茶文化、瑤文化、鄉村旅游融合發展的鄉村振興之路。
一杯六堡茶,開啟梧粵港澳相通相融新篇章
自古以來,廣西梧州市與廣東雲浮市、肇慶市等地山水相依、語言相通、人緣相親,梧粵港澳各族群眾交往交流交融的歷史由來已久。
如果說粵劇等嶺南文化是梧州與粵港澳相通相融的“歷史信物”,那六堡茶則名副其實是梧粵港澳交往交流的“新寵”。
近年來,梧州市大力推動六堡茶產業與粵港澳開展合作,開拓粵港澳市場,以六堡茶為紐帶進一步促進與粵港澳大灣區的交往交流交融。
官方的合作方興未艾。8月16日下午,在人潮涌動的2024廣州全球茶業交易博覽會現場,一場由梧州市人民政府主辦,梧州市茶產業發展局、深圳市華巨臣國際會展集團有限公司承辦的梧州六堡茶粵港澳大灣區投資推介會在這裡隆重舉行。推介會上,梧州市政府與深圳市華巨臣集團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
民間的交流合作持續擴大。“公司近年來比較注重發展海外市場,年底前籌備成立天譽茶業香港公司,希望通過香港貿發局對內地中小企業的政策支持,立足香港,輻射海外,做到產品標准化、國際化。”梧州市天譽茶葉有限公司董事長吳燕表示,天譽茶業已獲得廣西“供深”“供港”示范基地,也是唯一廣西茶葉獲得“圳品”認証的茶葉企業。
“這些基地認定的獲得,是對產品質量的認可,我們能優先接觸大型商超及大型企業,優先拿到大灣區的採購及大宗商品服務。目前正在做‘灣區認証’的認定。”吳燕說。
在梧州市萬秀區城東鎮,他們正發揮“省際臨界鎮”區位優勢,帶動廣東封開縣邊界村共同種植1000多畝六堡茶,打造“廣東進入廣西的第一杯六堡茶”,促進兩地群眾共同發展。同時,通過大力實施“梧貨入粵、粵客入梧”“農民豐收節”等系列共建共融活動,進一步促進梧粵兩地交往交流。
六堡茶的系列文旅產品,更成為促進兩地密切往來的新法寶。去年以來,梧州市依托嶺南城市文化旅游(區域)合作發展聯盟,深入開展“兩廣人游梧州”活動,組織聯盟城市游客通過動車、旅游大巴、自駕車等方式前往六堡鎮游覽六堡茶生態旅游區,體驗六堡茶制作技藝,品嘗六堡茶,購買六堡茶,“沉浸式”感受六堡茶文化。
目前,作為六堡茶核心產區的梧州市蒼梧縣、萬秀區正與廣東肇慶市封開縣聯合申報國家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融合示范區。
可以預見,未來六堡茶將在梧粵兩地交往交流交融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為梧州與肇慶、雲浮正在全力推進的“粵桂省際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示范長廊”建設注入強勁的動力。
一條茶古道,持續增進海內外交往交流交融
2024年7月,在梧州中茶茶業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裡,工人們把一批批包裝好的六堡茶裝上貨車,由梧州海關監管發往馬來西亞等國家。該公司銷售負責人覃佳良說:“我們的原料種植、加工生產等環節越來越規范,產品深受馬來西亞、新加坡等‘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和地區民眾的喜愛,近年來公司的海外訂單穩步增長。”
六堡茶是我國著名的“百年僑銷茶”。19世紀末,大批華工下南洋謀生,具有清涼祛暑、潤腸養胃功能且可以長期存放的六堡茶成為廣大南洋華工的“保命茶”,備受華人推崇。此后,六堡茶開始沿六堡河,經東安江,走賀江,入西江,直達廣州,對接“海上絲綢之路”的船運茶葉通道,批量銷往東南亞國家,形成了全國獨一無二連接桂、粵、港,直通南洋的六堡茶“茶船古道”。
一百多年來,六堡茶作為梧州與海外特別是東南亞華人華僑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紐帶和見証,在持續書寫著新的篇章。
2016年起,梧州市組織六堡茶企業借助中國—東盟博覽會,積極抱團走出去“攬客”﹔2023年4月,梧州市在新加坡舉辦“茶船古道·揚帆遠航”六堡茶推介會﹔2024年4月,50多箱梧州六堡茶將首次通過中歐班列走進法國﹔2024年5月,六堡茶首次亮相維也納聯合國中文日……近年來,梧州市堅持規劃引領、品牌塑造、文化帶動、產業驅動,加強科研創新及標准化體系建設,構建六堡茶全產業鏈發展體系,全面推動六堡茶產業高質量發展,不斷提升六堡茶走出去的能力,助推六堡茶重走“海上絲綢之路”。2024年1-6月,梧州口岸出口六堡茶超37噸,同比增長39.7%。
2024年6月,一本圖文並茂的圖書《圖說茶船古道》由漓江出版社正式出版發行,以圖文解說的形式,呈現六堡茶和茶船古道的歷史。
而由自治區廣電局和梧州市委宣傳部共同出品的中馬合拍紀錄片《茶船古道》目前也正在緊鑼密鼓地拍攝當中。該片將從梧州出發,沿著“茶船古道”,前往馬來西亞等東盟國家開展拍攝,講述以六堡茶為媒介,傳遞中國與“一帶一路”各國睦鄰友好的文明多彩故事。
下一步,梧州市將通過繼續深挖六堡茶文化歷史,講好梧州六堡茶故事,講好中國茶的故事,不斷增進與海外華人華僑的中華文化認同,持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吳蔚雯、莫麗娜、銀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