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雲縣四個瑤族鄉舉行成立40周年慶祝活動
10月24-25日,廣西百色市凌雲縣的朝裡瑤族鄉、伶站瑤族鄉、沙裡瑤族鄉、玉洪瑤族鄉先后舉行成立40周年慶祝活動。現場舉辦慶祝大會、群眾文藝演出、40周年成果展、民俗體驗、美食與農特產品展示等豐富多彩的活動。
活動現場,瑤鄉各族群眾身穿民族服飾,吹響長號、載歌載舞,以飽滿的精神和傳統的民族禮儀喜迎各級代表團和八方來客,充分展現了瑤族鄉多彩的民族風情和各族人民團結奮進的精神風貌。
40年來,篳路藍縷、銳意進取。4個瑤族鄉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納入黨的建設和意識形態工作。在各級黨委、政府的關心支持下,在黨的民族政策照耀下,各族群眾團結奮斗、砥礪前行,用汗水和智慧共同譜寫了社會穩定、民族團結、經濟發展、鄉村振興、民生福祉等各項事業全面繁榮的壯麗新篇章,人民群眾獲得感、滿意度不斷提升,各鄉呈現出經濟發展活力迸發、各領域顯蓬勃生機的美好景象。
朝裡瑤族鄉用傳統民俗禮儀迎賓。何善權攝
朝裡瑤族鄉:北路壯劇唱歡歌 藝術之鄉展新姿
朝裡瑤族鄉面積181平方公裡,居住著漢、壯、瑤3個世居民族,全鄉下轄6個村42個自然屯62個村民小組9499人。先后榮獲自治區第九批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自治區第六批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單位、廣西民間藝術之鄉、百色市民族團結進步示范鄉鎮等稱號。
聚焦民族文化,著力構筑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堅持黨建引領,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為載體,開展“3·16吼敢”歌圩節、瑤族民間文化節等活動,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倡導文明新風尚,凝聚起共建美好家園的強大合力。
聚焦民生發展,建設共同富裕幸福家園。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主動回應群眾“急難愁盼”訴求。持續抓好教育、就業、養老、民政等民生事項落地見效,兜牢民生底線。緊緊圍繞縣委、縣政府提出的“3個211”產業發展思路,依托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大力發展“煙稻(薯)”輪作、林下養殖、油茶八角等特色產業。通過實施“雙促雙培”計劃和“頭雁工程”,培養了一大批懂技術、善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有力推動產業轉型與發展,為鄉村經濟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
聚焦社會發展,建設守望相助和諧家園。積極開展敬老活動、就業服務、多彩民俗等活動,在六作易地搬遷安置點持續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鞏固提升互嵌式發展。不斷優化提升各族群眾共居共學、共建共享、共事共樂的社會條件,促進各民族在理想、信念、情感、文化上更加團結統一。
聚焦綠色生態,建設宜居康壽美麗家園。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大力推進生態保護與綠色發展。嚴格執行田長制、河長制、林長制,守護一方水土,守好生態紅線。大力改進農業生產方式,促進農業綠色轉型。深入開展“我的家鄉我建設”行動,推動村庄綠化美化亮化工程取得實效,打造出一個個宜居宜業和美鄉村。
聚焦社會穩定,建設邊疆穩定平安家園。不斷創新社會治理模式,構建“網格化”管理體系,形成“村警+網格員+人民調解”聯動機制,有效化解各類社會矛盾糾紛,營造安定和諧的社會環境。
伶站瑤族鄉成立40周年慶祝活動現場。吳先繼攝
伶站瑤族鄉:山環湖綠繪新景 產業融合促振興
伶站瑤族鄉面積194平方公裡,轄9個村115個村民小組104個自然屯,聚居著漢、壯、瑤3個民族4505戶20075人。先后獲得自治區基層黨組織示范鄉鎮、自治區級生態鄉鎮、百色市民族團結進步示范鄉鎮、百色市平安鄉鎮等榮譽稱號。
凝聚思想共識,筑牢黨建“壓艙石”。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夯實黨建根基,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全鄉9個村實現“六有”標准化建設,其中浩坤村獲評為自治區級先進基層黨組織、五星級黨組織。全鄉黨員群眾心手相連,在改革開放、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的偉大征程中,書寫了一個又一個民族團結、共同發展、和諧共生的生動故事。
把握時代脈搏 ,譜好發展“協奏曲”。立足資源優勢,積極探索三產融合發展路徑。陶化村的肉鴿、伶興村的富鳳雞、均亭村的優質稻、九民村的桑蠶等特色農產品品牌逐漸壯大,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鄉村產業體系。浩坤湖國家AAAA級景區的成功打造,將旅游產業推向新的台階。隨著凌雲縣綠色高端家居產業園的落成以及多家知名企業的入駐,工業板塊異軍突起,與農業、旅游業相得益彰,形成了一幅產業協同發展的壯麗畫卷。
齊心攻堅克難,繪就鄉村“新畫卷”。致力於推動鄉村融合發展,注重發展要素的合理配置。G212國道、樂百高速、黃百鐵路(伶站設貨運站)穿境而過,農村道路實現屯屯道路硬化,極大地促進了物資流通與人員往來。“千萬工程”建設使村容村貌煥然一新,浩坤屯獲得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稱號,三合屯、吧弄屯獲得廣西民族特色村寨榮譽稱號,成為鄉村建設的典范。浩坤村更是摘得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桂冠,並入圍2023年中國美麗休閑鄉村榜單。
厚植精神沃土,擘畫文明“同心圓”。深入推進移風易俗,設立“道德紅黑榜”,樹立道德模范,營造崇德向善的良好氛圍。通過構建黨建引領下的鄉村治理新模式,進一步激發鄉村振興的內在動力與活力,推動鄉村治理能力現代化。伶站瑤族鄉獲評為“百色市文明鄉鎮”,浩坤村和初化村分別榮獲“百色市鄉風文明示范村”和“百色市文明村鎮”稱號,彰顯了精神文明建設的豐碩成果。
沙裡瑤族鄉成立40周年慶祝活動現場。何善權攝
沙裡瑤族鄉:稻花香裡說振興 魚米之鄉今勝昔
沙裡瑤族鄉總面積227平方公裡,轄12個村153個村民小組2.1萬人。盛產油茶、桑蠶、八角等,是該縣主要產糧、烤煙基地,素有“魚米之鄉”之美譽。在這片色彩斑斕的土地上,多民族守望相助,共同書寫了一幅幅生動的幸福畫卷。
堅持改善民生保障,譜寫瑤鄉人民的幸福樂章。不斷完善基礎設施,改擴建下甲至沙裡三級公路,新建邏樓至沙裡至巴馬三級公路,村村實現通四級公路,20戶以上的自然屯全部修通硬化路。電力、通信網絡全面覆蓋,確保信息暢通無阻。教育與醫療設施的優化升級,改擴建幼兒園3所,新建沙裡瑤族鄉衛生院。全鄉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0.81萬人、城鎮就業0.7萬人。享受低保596戶1865人。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參保率為98.24%以上,脫貧人口參保率100%。其他社會保障體系更加健全,各類社會救助政策落實到位,讓人民群眾享受到實實在在的福祉。
夯實瑤鄉經濟建設,增強高質量發展的后勁。積極探索“黨建+”新路徑,將黨建工作與業務工作深度融合,推動“現代特色農業小鎮”發展定位落地開花。全鄉共有桑園面積1.9萬畝,蠶農700余戶,其中脫貧戶110戶,產值約2000萬元。烤煙面積1400余畝,涉及4個村27戶煙農,產煙葉3900擔,總產值突破400萬元。油茶面積3.7萬畝,年產值4000萬元﹔八角3.1萬畝,產值約6000萬元。林下養殖、水果種植、紅薯粉深加工等特色種養產業不斷壯大。沙裡生態米、藍靛民族服飾、那伏壯錦、浪伏茶葉等品牌效應凸顯,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2014年的4923元增長至2023年底的13562元,增幅達58.9%,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大動力。
加強瑤鄉社會治理,營造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通過開展“干部回鄉·扮靚家園”“我的家鄉我建設”鄉村建設大行動,積極探索“黨建引領+鄉村治理”新模式,推動人居環境整治,倡導良好家風民風。實行積分制管理,有效治理婚喪陋習、早婚早育等不良社會風氣。深化平安瑤鄉建設,全面運用“楓橋經驗”,全方位組織開展矛盾糾紛及個人極端案件排查化解工作,做到及時發現,及時化解。讓鄉村治理煥發新活力,社會環境更加和諧穩定。
玉洪瑤族鄉成立40周年慶祝活動現場。袁永勇攝
玉洪瑤族鄉:長號聲中話發展 白毫茶香品輝煌
玉洪瑤族鄉總面積334平方公裡,轄18個村,189個村民小組24099人。在各級黨委和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各族人民同舟共濟、砥礪前行,吹響了“全面小康”到“共同富裕”的變奏曲,譜寫成一曲產業興旺、民族團結、人民幸福的玉洪歡歌。
基礎設施邁上新台階。聚焦教育、衛生、文化、社會保障和基礎設施等民生領域,大力實施鄉村道路、水利、電網、通訊、教育、衛生、文化等系列基礎設施建設,145個村屯全部實現主干道路硬化和太陽能路燈安裝。公共服務設施持續完善,18個行政村的黨群服務中心全部得到新建或維修。同時,社會保障體系不斷健全,教育事業蓬勃發展,健康水平持續提升,民族文化有效傳承,社會事業呈現出新格局。
經濟發展實現新跨越。立足生態資源優勢,以創建“一軸兩翼三中心”為抓手,積極調整產業結構,大力發展茶葉、八角、砂糖橘、藍莓等現代特色農業產業。其中,該鄉的茶葉、八角種植面積為全縣最大,成功創建了千畝有機茶園綠色產業基地,榮獲廣西現代特色農業示范區(四星級),為當地經濟發展注入了新活力。2023年全鄉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較10年前增長122.7%。獲得“百色市產業振興紅旗鄉鎮”榮譽稱號。
鄉村振興描繪新藍圖。全鄉2020年脫貧摘帽后,鄉村振興戰略與脫貧攻堅成果無縫對接,認真落實監測預警、排查走訪、精准幫扶、動態清零等各項措施,牢牢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的底線。目前,脫貧人口人均純收入14976元,同比增長13.61%。全鄉累計榮獲24面百色市鄉村振興“紅旗村”錦旗。
民族團結展現新面貌。該鄉深化民族團結進步教育,扎實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月”、廣西三月三等系列活動,弘揚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的主旋律。各族群眾在黨的引領下,共同建設美好家園。榮獲自治區級民族團結進步示范鄉鎮、百色市民族團結進步示范鄉鎮,展現各民族團結一心、共同發展的新面貌。
文旅景色煥發新活力。該鄉歷史文化悠久,“玉洪長號”已列入自治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並已形成自己獨有的民族文化品牌。“玉洪長號”的悠揚,岑王老山的雄偉,以及茶園、那洪古寨、廣西第一大榕樹、紅岩堡、茶馬古道等豐富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歷史讓該鄉成為集科研、考察、探險、旅游於一體的勝地,為該鄉的文旅融合注入了新活力。(何善權 朱洪淼 牙宏威 袁永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