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第三批自然資源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典型案例發布
近日,廣西壯族自治區自然資源廳印發《廣西壯族自治區自然資源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典型案例(第三批)》,推出自然資源資產管理、生態保護修復及價值提升、生態產業化經營等方面15個典型案例,發揮典型案例的示范引領作用,引導各市、縣(市、區)結合實際學習借鑒,積極探索政府主導、企業和社會各界參與、市場化運作、可持續的多元化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推動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
南寧園博園通過實施生態保護修復,打造成為城市“礦坑花園”。圖為落霞池。
這15個案例分別是:廣西深化自然資源資產權能,推動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案例﹔桂林市探索旅游產業用地供給,賦能自然資源資產高效利用與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案例﹔賀州市“點石成金”,高效利用碳酸鈣資源促進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案例﹔北海市強化海洋資源資產管理,助力向海經濟高質量發展案例﹔玉林市北流市“農地入市”改革盤活閑置資產,激活鄉村產業振興案例﹔南寧園博園生態保護修復助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案例﹔防城港市那良鎮全域土地綜合整治促進生態產業高質量發展與鄉村振興案例﹔河池市都安瑤族自治縣永仁村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助推鄉村振興案例﹔防城港市綜合開發“海邊山”資源,助推產業提升和興邊富民案例﹔桂林市龍勝各族自治縣強化梯田保護利用推動“一田生五金”案例﹔南寧市隆安縣發展生態農業助力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案例﹔來賓市土地整治助推甘蔗特色優勢產業促進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案例﹔河池市東蘭縣綠水青山賦能紅色文化旅游,促進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案例﹔梧州市龍圩區“稻漁”模式高效利用田地資源,推動農業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案例﹔欽州市浦北縣陳皮產業賦能增值促進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案例。
都安瑤族自治縣永仁村通過實施全域土地綜合整治,有力助推鄉村振興。圖為項目區一角。
本次案例征集和提煉,充分挖掘廣西自然資源資產配置、國土空間規劃、生態保護修復等自然資源管理工作對生態產品的生產、分配、交易等各個環節的支撐作用,體現了廣西的自然生態特色和歷史文化積澱。如桂林市實施旅游產業用地改革,探索“國有+集體”多權屬土地資源搭配使用、“旅游+住宅”多用途土地資源供應新路徑,推動土地要素差異化供應與供需精准對接,高效賦能生態旅游產業發展。廣西依托水流、土地、海洋、森林,創新自然資源資產權能,通過價值評估定價、權利質押登記,明確資產價值與權利歸屬,為利用資源發展生態產業提供綠色金融產品服務,推動了水資源、“藍碳”資源的市場交易。
浦北縣陳皮產業賦能增值,有力促進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圖為陳皮像黃金一樣在陽光下晾晒。
近年來,為建立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廣西先后出台《關於厚植生態環境優勢推動綠色發展邁出新步伐的決定》《關於建立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的實施意見》等政策文件,加快推動美麗廣西和生態文明強區建設。2022年以來,廣西自然資源廳持續開展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典型案例剖析工作,先后發布兩批23個廣西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典型案例,有效發揮了典型案例的示范指導作用。北海市馮家江生態治理與綜合開發、梧州市六堡茶產業賦能增值兩個案例分別入選全國第三批、第四批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典型案例,為全區廣泛探索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提供了經驗借鑒。(吳國東、時雨蘭、費小麗、張良基)
來源:廣西壯族自治區自然資源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