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色稅務:稅潤匠心 助力非遺傳承歷久彌新

今年以來,廣西百色市稅務部門充分發揮稅收職能作用,持續做優做精納稅服務模式,推動政策紅利直達快享,以稅收精准服務和稅惠政策紅利為非遺傳承與發展賦能,讓古老的文化瑰寶在現代社會中綻放出新的光彩。
稅費服務“春風化雨” 非遺經濟“枝繁葉茂”
近日,百色市田陽區田州古城布洛陀廣場上人頭攢動、熱鬧非凡,由壯鄉舞獅團帶來的舞獅展演活動正在精彩上演,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壯族舞獅融合了武術、雜技和舞蹈等多種元素,是壯族同胞每逢節日或重大慶典保留傳統節目。但由於投入周期長、訓練成本高、創收渠道窄等一系列難題,舞獅也面臨著從高峰走進低谷,舞獅絕技瀕臨失傳的窘境。
“為了能夠增加創收渠道,我們成立了舞獅團,但受限於文化水平,我們對於相關稅費知識了解得並不多。好在有稅務工作人員上門給我們講解稅費優惠政策,尤其對我們經營過程中涉及的稅費問題更是手把手輔導,解決了我們很多后顧之憂,我現在也在帶徒弟,一定要好好地把手藝傳承下去。”百色市田陽區茂文舞獅藝術團負責人李洲文表示。
七裡刺繡是田東縣義圩鎮的一種民間傳統手工藝,也是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為助力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和推廣,當地稅務部門通過納稅人集中培訓、電話提醒涉稅事項、上門精准輔導申報等一系列暖心舉措,幫助非遺傳承人懂政策、會享受。
“有稅務部門的貼心服務和優惠政策,我相信‘七裡刺繡’一定會走出大山,被越來越多的人熟知。”田東縣七裡刺繡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凌漫麗表示,據悉,在多年的潛心研究下,凌漫麗依托傳統刺繡技藝,創新開發了團扇、香囊、鑰匙扣、汽車挂飾等刺繡工藝品,並在社交平台進行銷售,受到廣大顧客的喜愛
稅惠政策“精准滴灌” 產業“活力四溢”
走進位於中越邊境小城靖西市的新靖鎮舊州街,奇峰秀美,山水如畫,民俗風情濃郁,隨處可見繡球元素。氣晴朗時,這些或年輕或年長的繡娘就會從屋裡出來,坐在自家門口,借著陽光,拿起針線縫制繡球。放眼望去,街邊盡是針線交織的巧手,和飄蕩在風中的彩色絲帶,已成當地一道獨特風景。
“今年國慶期間,我受邀前往香港參加廣西非物質文化遺產展覽活動,並前往當地社區和學校講述廣西的繡球文化,這是對我們莫大的肯定。”專注繡球產業發展十幾年,靖西繡球非遺傳承人、靖西市繡蘊坊繡球文化有限公司總經理王秀芬感慨頗多,她坦言,企業十幾年發展離不開當地稅務部門的一路陪伴,得益於稅務部門的優質服務,企業的經濟和時間成本得到雙重下降,能夠放開手腳專注於產品設計、生產和推廣。
“2023年以來,企業先后享受到各類稅費減免金額16萬元,這實實在在的政策紅利給了我們不斷探索和試新的底氣。”王秀芬表示,下一步,企業將引進數台全自動激光裁切機,進一步提升繡球制作效率。
歷久彌香老字號背后,是稅務部門的一路相伴。在百色市右江區中華老街上,有一家“五妹麼乜制作坊”,作坊裡擺放了精美多樣、形態可掬的“麼乜”,深受廣大人民的喜愛。
隨著時代的發展,“麼乜”也在不斷創新,人們在傳統“麼乜”工藝的基礎上,融入百色壯族本土蠟染、土布、壯錦、竹編等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資源和現代生活元素,“麼乜”從單一的吉祥物,演變成了百家生活的裝飾品。
“傳統產業不等於守舊,而是要在不斷創新中獲得發展機遇。”五妹麼乜制作坊法人黃桂珍表示,“稅費優惠政策賦予我們研發創新的底氣。目前我們已創新開發出制作出精美可愛的耳環、手機佩飾、發簪、箱包挂件等多種創新產品,經濟效益越來越好。”據統計,近三年,該企業累計享受小規模納稅人減免增值稅等稅費優惠3.2萬元。
就業增收“綻放笑顏” 鄉村振興“織就新篇”
走入田林縣延綿環山之間的瑤寨裡,常會看到身穿瑤服的婦女坐在自家門前穿針引線,在這裡,刺繡技藝已傳承綿延數百年。
作為田林瑤族刺繡技藝自治區級傳承人,年逾半百的盤海燕已經和這些針線相伴走過了數十個年頭。近年來,為更好傳承和發揚瑤族刺繡技藝,盤海燕創建了盤王民族刺繡廠,並以非遺技藝與文創產品相融合的方式,開發時尚布袋、吊墜、耳環等系列瑤繡產品,深受市場歡迎。
“無論是從產品研發到銷售推廣,還是在發票開具、申報操作等涉稅業務環節,當地稅務部門都給了我們很大的支持。”盤海燕表示,據悉,為更好助力古老的非遺技藝煥發新的生機活力,田林縣稅務部門通過主動上門服務,詳細了解瑤族刺繡發展與傳承現狀,精准對接非遺項目傳承和發展中的涉稅需求,助力非遺相關企業穩步發展。
如今,在多方助力下,盤海燕的盤王民族刺繡廠發展越來越好,並先后招收了20多名技藝精湛、經驗豐富的繡娘和30多戶脫貧戶和返鄉農民工居家從事刺繡手工,實現家門口靈活就業。
在樂業縣新化鎮磨裡村,壯族紡織這項非遺技藝已經成為許多婦女農閑時期的重要“副業”,在樂業壯族紡織技藝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羅美烈的帶領下,磨裡村50多戶婦女通過紡織土布、制作壯族服裝以及壯族被芯、背帶、門帘、窗帘、蚊帳等擺脫貧困,每年靠紡織可以增加1萬多元的收入,成為當地村民增加收入的重要途徑。
為了更好地繼承和弘揚傳統文化,今年以來,樂業縣稅務局充分發揮稅務職能,定期為納稅人繳費人講解增值稅發票開具等涉稅事宜,落實好支持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發展的稅費優惠政策,確保非遺納稅人、繳費人懂政策、能申報、會操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與發揚增添稅務力量。
“一個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正富,紡織事業幫助我們脫貧致富,今后繼續傳承好、發揚好我們壯族紡織技藝,讓更多人發現樂業壯族紡織技藝的美。”羅美烈對前來走訪的稅務干部笑著說。(黃明攀 趙謙)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