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馬縣創新社會治理模式提升群眾安全感滿意度
近年來,巴馬瑤族自治縣積極將“五位一體”(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農村信用體系作為鄉村治理公約,納入農村基層管理和服務工作機構的績效考評內容,推動鄉村“五治”(政治、法治、自治、德治、智治)有機融合,創新“五家”工作法打造和美壽鄉,走出新時代社會治理新路子。該縣先后榮獲“全國法治政府建設示范縣”“全國信訪工作示范縣”稱號。2023年,該縣年度群眾安全感達99.34%,位列全區第五、河池市第一﹔巴馬縣委政法委獲評全區新時代“楓橋經驗”先進典型單位。
“五位一體”促進鄉村振興
“巴馬縣平林村以仁壽文化為突破口,把美麗鄉村進一步打造成康養世外桃源。”平林村黨支部書記黃梨峰說,該村按照“五位一體”農村信用體系建設要求,將之融合到基層治理、鄉村振興等工作中,效果良好。
敢煙屯村民李美暖家經營了一間貼著“AAAAA”級標簽的農家旅館。“我們老兩口打理著旅館的7間客房、1間小賣部和1家餐飲店,每月收入6000元以上。”李美暖說,現在旅游業發展起來了,她家旅館不時有操外地口音的顧客光顧。生意好了,日子也越過越紅火。
“AAAAA”級是“五位一體”農村信用體系建設的最高級別。和李美暖一樣,敢煙屯有50 戶農戶開辦了農家旅館、農家樂等,助力鄉村振興。
“巴馬縣通過構建‘五個新機制’(動態嚴謹的信用信息歸集新機制、科學開放的信用設置評級新機制、智能豐富的信用應用場景新機制、務實有效的信用政策支持新機制、長效常態的信用宣傳工作新機制),深化‘五位一體’農村信用體系建設,成效斐然。”巴馬縣委常委、政法委書記莫鋒介紹,巴馬縣的工作經驗入選“全國鄉村振興優秀案例”,該縣被評為“全國農村綜合性改革試點試驗縣”。
此外,巴馬縣還攜手中國銀聯廣西分公司,探索出“信用積分+銀聯消費券”的積分制管理新模式。將參與“五位一體”農村信用體系建設且被評為A級以上(含)的信用戶的信用分兌換成銀聯消費券,在全縣使用銀聯二維碼的商戶和公交車進行支付核銷,極大簡化積分兌換流程。目前,該模式已在全縣57個村進行試點,共發放消費券約15萬元,惠及3500多戶信用戶,有效推動和諧鄉村北建共治共享。
“五治融合”賦能基層治理
“‘五治融合’好處多,政治自治編成歌﹔法治德治也重要,智治鄉村新生活……”在壽鄉文化廣場,各族群眾聚在一起對唱山歌,喜迎八方來客。
該縣將政治、自治、法治、德治、智治“五治融合”統籌警官、法官、檢察官、律師“三官一律”進村屯,推廣“網格化管理、信息化支撐、全程化服務”社會治理模式,保障民族和睦、人民安居樂業。
“統一宴席標准、操辦規模、禮金上限、監督管理……”今年4月25日晚,在巴馬縣“踐行村規民約推動移風易俗”村民座談會龍田村專場上,村民們積極為村“兩委”深入推進移風易俗工作提出建議。
“燕洞鎮以五弄片龍甲、交樂、龍鳳、龍田、同合5個村為試點,積極探索‘五村六聯’(黨建聯抓、產業聯營、文化聯辦、環境聯治、治安聯防、信用聯建)黨建工作模式。”燕洞鎮黨委書記潘向陽說,全鎮打造五弄片鄉風文明示范帶,全方位、多渠道廣覆蓋開展移風易俗工作。
燕洞鎮在各村屯推行統一宴席操辦規模和標准、隨禮上限、服務隊伍、監督管理模式,促使紅白喜事隨禮標准大幅降低,酒席數量大幅下降,白事不收禮金成為共識,群眾人情負擔明顯減輕。扎實開展“三清三拆”“三微改造”工作。探索推行“戶分類—屯收一村運一片區處理”的垃圾處理模式,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農村生活垃圾集中焚燒和煙塵污染問題。群眾環保意識增強,亂扔垃圾等不文明行為減少,村屯環境長期保持干淨整潔。在治安工作的重點屯、中心戶設立警務聯絡點,建立健全聯防組織網絡。片區各村先后獲得“自治區和諧村屯”“自治區民主法治示范村”“河池市依法治市先進村”等榮譽稱號。(何可寒 羅朝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