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廣西頻道>>市縣

青秀區長塘鎮定西村基層實踐基地賦能產業發展

2024年08月23日15:47 | 來源:南寧市融媒體中心—南寧日報
小字號

  “在村裡的蔬果基地打工,離家近、收入穩定,我們很滿意。”南寧市青秀區長塘鎮定西村村民楊廣蘭說。

  從曾經零星散種的小塊田,到如今鄉村振興的新產業,近年來,青秀區長塘鎮定西村充分利用良好的區位優勢和農業資源優勢,在定西村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基層實踐基地的指導和幫助下,大力發展葡萄、甜瓜、釋迦果、大棚蔬菜等特色產業,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增彩。

  “訪農情、知農需、辦農事、解農憂、促振興。”定西村基層實踐基地充分發揮農業農村領域人大代表專業優勢,積極探索推進“實踐基地+”工作模式,讓實踐基地成為助推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加油站”,人大代表成為鄉村振興戰場的“生力軍”。

  發揮基地優勢為產業發展貢獻“金點子”

  在位於定西村的南寧市香提葡萄農民專業合作社葡萄種植基地裡,一串串陽光玫瑰葡萄晶亮圓潤,村民正忙著採收、分揀、裝箱。

  過去,定西村主要發展傳統種植業,村民收入較低。為了改變現狀,定西村基層實踐基地組織人大代表開展調研,探索出一條種植葡萄的“致富路”。

  市場信息閉塞怎麼辦?依托定西村基層實踐基地,村裡不定期召開水果產業發展座談會,為轄區企業、合作社搭建信息交流共享平台。沒有技術怎麼辦?定西村基層實踐基地積極組織農戶參加現代農業科技培訓班,幫助農戶掌握科學種植、家庭養殖等“秘訣”。誰來開展產業指導?定西村基層實踐基地人大代表圍繞特色產業發展需求,開展產業指導和落實惠農強農舉措,鼓勵和引導農戶發展瓜果種植。

  人大代表幫助廣大農戶破解生產難題,用實際行動彰顯人大代表的使命擔當。在雙季葡萄種植基地裡,長塘鎮人大代表、定西村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基層實踐基地副主任黃增念正在向農戶們分享種植葡萄的經驗。如何修剪葡萄枝條讓幼樹提早成形、早期豐產、提高坐果率……黃增念講授的種植“干貨”讓村民們種植葡萄的“致富路”一路平坦。

  “在培訓中,我學到了許多種植葡萄的知識和技能,種出來的葡萄更優良。”葡萄種植戶黃有慧說。

  定西村基層實踐基地還積極爭取項目資金,幫助該合作社建設了“水肥一體化”系統,提升產業基地基礎設施建設水平。

  “原來的水肥灌溉系統不夠完善,經過改造升級后,降低了人工成本,提高了水果品質,價格也賣得更好。”該合作社負責人黃有旗說。

  “定西村基層實踐基地立足特色產業優勢,通過充分發揮人大代表、鄉賢示范引領作用,組織引導20余名代表在種植養殖方面帶頭示范,在鄉村振興路上當好‘開路先鋒’,助力鄉村振興。這些特色產業也成了定西村村民增收致富的一條好路子。”黃增念說。

  發揮代表作用讓特色產業不斷壯大

  如何讓“甜蜜事業”更甜蜜?通過走訪調研,定西村基層實踐基地的人大代表發現,廣西農科院科研人員試驗種植的甜瓜口感好、收益高。於是,定西村基層實踐基地積極與廣西農科院科研人員溝通交流,決定在村裡引種廣西農科院“豐密二號”甜瓜。

  在引種過程中,不少農戶在技術、銷路等方面有所顧慮。為了打消農戶的顧慮,定西村基層實踐基地的人大代表和村干部聯合成立了“青之秀”甜瓜合作社,探索以“實踐基地+合作社+農戶+市場”的模式,重點解決種植技術和銷售渠道等問題,農戶們紛紛參與進來。

  大家擰成“一股繩”、聚起“一股力”,從剛開始的6畝、不到20個大棚的規模,發展到如今的200畝、600多個大棚,甜瓜產業逐漸壯大起來,成為當地村民增收致富的又一支柱產業。

  “我們舉辦過幾屆甜瓜節,前來採購的商販絡繹不絕,現在甜瓜銷售供不應求。”定西村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基層實踐基地主任曾艷說。

  近年來,圍繞實際,定西村基層實踐基地的人大代表和村干部認真傾聽群眾呼聲,先后成立了桂福春農民專業合作社、風門紅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仙菇果園專業合作社等,通過人大代表聯系企業促進聯農助農,推進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優化土地資源配置,採取規模化、機械化、集約化、信息化的農業種植方式,推動村裡特色產業不斷發展壯大。

  發揮專業力量架起企業和群眾“連心橋”

  走進位於定西村仲豆坡的蔬菜產業基地,一座座現代化大棚整齊排列,綠油油的豇豆角長勢喜人,工人們正忙著收獲新一茬的豇豆角,這些豇豆角將發往南寧市等周邊市場。

  定西村團岩坡村民黃蘭英向記者算了一筆賬,在基地打工每個月收入3600元,土地流轉每年1500元,“現在一年有幾萬元的穩定收入,還能照顧家裡,日子越過越好”。

  為了讓產業落地生根,定西村基層實踐基地先后聯系職能部門爭取資金和項目,幫助村裡各企業完善產業基地基礎設施﹔通過爭取上級財政獎補資金,推進仲豆坡、團岩坡、加踏坡等農村道路硬化、機耕路改造,幫助企業、群眾改善生產生活環境,解決道路運輸、行路難等問題,助推農業特色優勢產業發展、做大做強。

  “一方面,我們主動對接收購商,了解企業需求,幫助流轉土地、發展大棚經濟,不僅讓企業進得來、留得住,還要留得久﹔另一方面,我們深入村民家中,講政策、拉家常、算收益、比效益,定期收集匯總問題和農戶訴求,並加以解決,給足企業、農戶發展產業的信心與決心,架起了企業和農戶之間的‘連心橋’。”定西村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基層實踐基地人大代表潘燕春說。

  截至目前,以定西村為核心的周邊重點村土地流轉率60%以上,累計引進6家現代農業企業,成立農業合作社4家。企業的入駐不僅讓農戶有穩定的租金收入,還吸納當地群眾就近務工,實現在家門口就能增收致富。

  “目前我們建設了16個大棚,豇豆角畝產2500—3000公斤。”定西村豆角種植基地負責人楊瀅晟說,公司落戶定西村后,村裡在施工、人員招聘等方面給予了大力支持和幫助,基地很快便走上了軌道。

  瓜果飄香,“豐”景獨好。在定西村基層實踐基地的推動和人大代表的努力下,定西村這片昔日分散種植甘蔗、玉米、花生、木薯等傳統作物的土地變成了一處處立體田園,農村實現了產業升級,群眾種植經營技術、生產生活條件和鄉村面貌發生了巨變。目前,定西村各類水果種植面積達8800畝,投產面積8400畝,預計產量1.687萬噸,產值11976萬元,培育了“沃帥兄弟”沃柑、“煌龍”火龍果、“青之秀”甜瓜等品牌,該村的西西果園還被評為廣西現代特色農業縣級示范區。

  產業興,農民才能富﹔農民富,鄉村才有活力。定西村依托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基層實踐基地,切實打通了人大代表聯系農民、服務農民、傾聽民意的“最后一公裡”。(記者楊盛 實習生韋盛寧)

 

(責編:陳麗冰、李敏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