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廣西頻道>>廣西要聞

跟著央視《非遺裡的中國》打卡美麗南寧

怎麼玩怎麼吃?4條南寧特色旅游線路邀您開啟非遺之旅

2024年08月13日09:13 | 來源:南寧晚報
小字號

老友粉酸辣鮮香。記者黃紅錦攝

南寧酸嘢品種多樣,令人垂涎欲滴。記者趙金玲攝

  南寧酸嘢、粉虫、生榨米粉、橫州茉莉花、武鳴府城紅糖、邕劇、壯族會鼓習俗、壯族三聲部民歌……南寧非遺的魅力藏不住了!8月10日晚,《非遺裡的中國》廣西篇在央視播出,南寧多項非遺驚艷亮相,展現濃郁的地方韻味。

  來南寧怎麼玩?怎麼吃?記者為你打聽好了!今年南寧推出了“Citywalk(城市漫步)”“歷史文化之旅”“民俗文化體驗”“壯鄉風情體驗”4條南寧非遺探尋之旅線路。跟著非遺游南寧,賞美景、品文化、吃美食,一次玩個夠!

  南寧酸嘢、生榨米粉等非遺亮相央視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沉澱了舊時光的精華,鏈接著新時代的精彩,根植於本土百姓生活中,持續煥發最質朴、本真的生命力。

  8月10日晚,《非遺裡的中國》廣西篇在CCTV-1黃金檔播出。《非遺裡的中國》是由中央廣播電視總台聯合文化和旅游部共同推出的大型文化節目,廣西篇由自治區黨委宣傳部、自治區文化和旅游廳牽頭統籌協調,南寧、柳州、北海、河池、崇左等市共同配合,以“秀甲天下壯美廣西”為主題,主要展示了廣西各民族的歌曲、舞蹈、美食、技藝、習俗等各類非遺項目近50個,多維度呈現廣西非遺的歷史底蘊、多姿多彩和傳承創新。

  其中,南寧酸嘢、粉虫、生榨米粉、橫州茉莉花、武鳴府城紅糖、邕劇、壯族會鼓習俗、壯族三聲部民歌等多項非遺驚艷亮相。

  玻璃罐中,泡著桃子、李子、菠蘿、楊桃、木瓜、芒果……令人垂涎欲滴。南寧酸嘢品種多樣、做法齊全、滋味甚好,是廣西酸嘢界的“扛把子”。

  香而不焦、凝結如石,這是一塊好的古法紅糖。在武鳴府城,18道古法技藝純手工制作,造就了一顆顆紅糖的醇厚香甜。

  從匠心傳承的古法紅糖到現代醫用“疫苗糖”,見証了廣西“甜蜜事業”的非遺智慧。品味瑤族油茶、六堡茶等非遺之茶特色,一啖廣西米粉、酸嘢、龜苓膏、桂菜等廣西美味……“五彩八桂,壯美華章,太美了!沒有想到廣西非遺這般精彩紛呈!”節目播出后,引發觀眾廣泛好評。

  4條特色旅游線路開啟南寧非遺之旅

  先嗦一碗老友粉,吃一份南寧酸嘢,再看一部邕劇……今年南寧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推出了“Citywalk(城市漫步)”“歷史文化之旅”“民俗文化體驗”“壯鄉風情體驗”4條南寧非遺探尋之旅線路,帶你探索非遺,追尋美景好物。

  漫步邕州古城·三街兩巷、水街和揚美古鎮,可以品嘗到美味的南寧酸嘢、老友粉、粉餃、粉虫,還有揚美“三寶”(梅菜、豆豉、沙糕)等非遺美食。

  “放進去的是米團,壓出來的是至味”,南寧生榨米粉是用米浸泡發酵,再採用磨米、壓干、揉搓、舂搗等復雜工序制作而成,現榨現煮,細膩爽滑。來邕寧蒲廟老街吃生榨米粉,品嘗獨特的酸香滋味。

  走進新會書院,別具韻味的邕劇令人陶醉。邕劇作為南寧獨有的地方劇種,約有200年歷史,是廣西四大地方劇種之一,老南寧親切地稱之為“本地班”。

  在歷史文化之旅中,游客可以游覽南寧青秀山風景區、廣西民族博物館等地標景區,領略南寧的自然風光、民族文化、歷史文化和東盟風情。

  “清香!聞一下,人都安靜下來了。”橫州茉莉花茶飄香《非遺裡的中國》。作為世界茉莉花都、中國茉莉之鄉,橫州的茉莉花種植面積高達12.8萬畝,茉莉鮮花總產量佔據全國總產量的80%以上,佔世界總產量的60%以上。清香的茉莉花茶,飽含700年深厚歷史韻味。

  壯族三聲部民歌最早可追溯至唐宋時期,盛行於明清時期。在壯鄉風情體驗之旅,游客可體驗特色民俗文化,欣賞馬山會鼓、壯族三聲部民歌等南寧非遺項目。(記者趙金玲 實習生黃思舒)

  非遺探尋之旅等你來

  ●線路一:Citywalk(城市漫步)

  第一天:美麗南方(南寧古建筑營造技藝)→邕州古城·三街兩巷(新會書院邕劇粵劇、南寧酸嘢、南寧老友粉)→百裡秀美邕江→水街(鴛鴦糊、粉餃、田螺土雞湯、粉虫)

  第二天:揚美古鎮(揚美三寶:梅菜、豆豉、沙糕)→“南寧之夜”(良慶香火龍)

  ●線路二:歷史文化之旅

  第一天:青秀山風景區→廣西民族博物館→方特東盟神畫

  第二天:南寧博物館(南寧紅陶)→南寧園博園→頂螄山遺址博物館→蒲廟老街(生榨粉、花婆節)

  ●線路三:民俗文化體驗

  第一天:廣西藥用植物園→昆侖關風景區→賓陽炮龍文化園(賓陽炮龍)→賓州古城(賓陽織錦、賓陽酸粉)

  第二天:橫州中華茉莉園(茉莉花茶制作)→西津湖濕地公園(橫州大粽、橫州魚生)

  ●線路四:壯鄉風情體驗

  第一天:高峰森林公園(武鳴檸檬鴨)→廣西非遺傳承基地五彩壯鄉(五色糯米飯、壯族服飾)→水錦順庄

  第二天:小都百(馬山會鼓、黑山羊、馬山三聲部民歌、壯族刺繡)→上林大龍湖(渡河公制作)

(責編:龐冠華、陳露露)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