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崇左新和鎮:
“甜蜜小鎮”走好旅游路(走進鄉土中國)
《人民日報海外版》2024年3月25日第12版頁面截圖
美麗的卜花村。黃成城攝
游客在景區體驗古法手工紅糖制作工藝。韋芳蘭攝
“每逢假期,60間民宿全部預訂一空!”廣西壯族自治區崇左市江州區新和鎮在野宿集運營主理人周振西說。幾年前,周振西經過考察,決定聯合國內幾家頭部民宿,入駐新和鎮,建設廣西首個民宿集群。從零起步規劃、設計和建設,曾經無人問津的甘蔗地,如今變身自帶流量的高端民宿集群。
新和鎮是中國“甜蜜小鎮”,以出產甘蔗而得名,全鎮3萬人口,人均甘蔗產量40多噸。在野宿集的發展壯大,正是“甜蜜小鎮”旅游業發展歷程的一個縮影。
村庄舊貌換新顏
走進新和鎮卜花村,壯錦牆、微菜園、微花園、特色民宿,鄉村美景讓人耳目一新。散步、乘船、暢聊、閑游、拍照,徜徉卜花村,人們盡情感受鄉村的青山綠水,體驗獨特民俗文化魅力。
2019年6月,江州區被列入廣西全域鄉村風貌提升示范縣(區)。“我們以此為契機,深入開展鄉村風貌提升三年行動,通過支部引領、黨員帶頭、鄉賢助力、群眾參與,積極推進‘三清三拆’環境整治工作,讓村子美起來。”新和鎮黨委書記陳維鋒說。其中,黑水河流域鄉村振興風貌提升示范帶全長23公裡,涉及16個村屯。
“剛開始困難重重,群眾不理解不信任不支持,清拆工作一度陷入僵局。”陳維鋒說。為了激發群眾的積極性,卜花村老支書唐拔勝帶頭清理自家的舊牛欄、豬圈、沼氣池等。大伙兒也跟著行動起來,“跟著書記干,有奔頭!”村民陳寶說。
在村黨總支部和黨員帶動下,不到一個月,卜花村清拆970多間雜物房,不到半年就完成了風貌改造。
各村通過整合黨總支部、黨群理事會、村民小組會、鄉賢理事會力量,引導群眾推進農村廁所、垃圾、污水專項整治,實施微菜園、微果園、微庭院提升工程,徹底改變了“垃圾靠風刮,污水靠蒸發,家裡現代化,家外臟亂差”的舊貌。
如今,黑水河畔的16個村屯完成了從“臟亂差”村庄到“網紅打卡地”的蛻變。“每天很多外地游客前來參觀,他們都羨慕我們的幸福生活。”新和鎮新村村民劉新民說。
打造休閑度假勝地
環境變好了,村子變美了,當地人把目光投向了發展旅游業。
新和鎮位於“德天—花山”鄉村游精品路線及“崇左—大新—德天”中越邊境旅游線路上。美麗的黑水河貫穿全鎮,形成多處天然水域,素有“山水畫廊”和“世外桃源”之美譽。
“我們決定用好特色資源優勢,建設新和旅游度假區。”江州區文旅局局長張玲說,度假區按照“一帶、一島、一宿、一山、一坡”進行規劃布局,“一帶”即鄉村振興示范帶、“一島”即如意島、“一宿”即在野宿集、“一山”即漂流山、“一坡”即發呆坡,推動甜蜜度假、甜蜜鄉村、甜蜜糖業一體化融合發展。
新和旅游度假區裡,以“甜蜜”為主題的鄉村度假項目開展得風生水起。甜蜜酒店、一千零一個“院”望——黛院、卜花民宿、如意島景區、在野宿集、龍騰漂流、水上石林秘境竹筏游項目投入運營,過雲山居·發呆坡民宿、民俗文化風情街等項目加快推進﹔濱河風情環線、卜花農耕體驗園、古法紅糖作坊、甜蜜露營基地等鄉村文旅項目相繼落地……
江州區區長李紅蘭介紹,該區高度重視民宿產業發展,組建了民宿產業發展領導小組,並多次組織前往民宿產業發達地區調研,出台了地方建設管理辦法、獎勵扶持標准,為民宿產業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保障和資金支持,推動民宿產業蓬勃發展。
截至目前,江州區圍繞新和旅游度假區的開發,布局了6個民宿產業項目,其中建成運營4個,入駐民宿品牌7家﹔即將建成2個。項目全部建成后,可提供客房334間,年接待游客可達12萬人次,年經營收入可達6700萬元,提供就業崗位330余個,直接或間接帶動就業1000人左右。
“這裡每家民宿既風格各異,又能和諧融入群落。民宿與鄉野相映成趣,推開窗,猶如置身山水畫卷。”來自上海的游客郭春麗說。
讓村民在家門口掙錢
憑借原生態的自然環境和對旅游產業的合理規劃,2023年,新和鎮共接待游客100多萬人次,旅游收入2億多元。
曾經靠“盤泥巴”糊口的農民,因為旅游業的發展,變身為花農、講解員、保潔員、酒店工作人員等,不僅坐擁美麗的家園,每年還有穩定可觀的收入。
“公司100多名員工中,90%是本地村民。”周振西說,在野宿集帶動了周邊餐飲、交通、住宿等旅游業態的發展,讓村民在家門口就能掙錢。
“我在民宿當保潔員,每月有2500元工資,還有土地租金、分紅、產業獎補,一年收入6萬多元。”村民趙月秋說。
“我原來在南寧打工,現在回鄉工作,每月工資3000—5000元,待遇和南寧相差不大,而且離家近,方便照顧老人。”村民趙元峰說,村裡發展全域旅游,不愁民宿的發展前景。
咘廣屯村民陳建才和愛人之前都在深圳務工,后來家鄉的旅游發展越來越紅火,他們選擇回鄉。“我現在是游泳池管理員兼教練,愛人開小賣部,我們每個月有5000多元收入。”陳建才說。
卜花屯村民小組長蔡學光說,現在全屯半數以上的勞動力都吃上了“旅游飯”,有開店的、做小吃的、參加節目演出的、出租自行車的,還有到屯裡的民宿、紅糖公司務工的。“一年下來,我家純收入可達20多萬元。”蔡學光說。
岑漢華是卜花屯的獨居老人,今年61歲,住一棟三層小樓房。屋裡屋外干淨整潔,門前種滿了花草。2021年10月,村裡發展民宿項目,他率先報名,騰出3間空房開民宿,並帶動附近8戶村民一起參與。“裝修沒花一分錢,政府聯合企業幫我們辦,我們負責做好服務、打掃衛生,收入我們得80%。”岑漢華開心地說。
“2023年,卜花民宿年營業額110萬元。目前,我們村集體和村民合作建設的民宿項目正在裝修,今年預計可為村集體增收10萬元左右。”卜花村第一書記楊靖說,村民們還在家門口經營起超市、飯庄、生態果園等。景區的發展,輻射帶動村民直接就業千余人。
《人民日報海外版》(2024年3月25日第12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