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全面實施鄉鎮生活飲用水集中式供水在線監測工程
切實保障群眾飲水安全

飲水衛生安全是保障老百姓健康,推動社會和諧的重大民生問題。近年來,廣西投資4.279億元在全區農村地區的所有鄉鎮建設集中式生活飲用水供水點在線監測點,覆蓋了農村地區的自來水廠和500人以上集中供水站、學校、旅游景點、工業園區,實現了飲用水衛生監測能力、預警能力、聯合監管能力、事故處置能力和群眾滿意度的“五提升”,行政處罰案件、安全事件發生率的“雙下降”,切實維護了農村地區群眾的飲水安全。
領導高度重視,切實保障投入。自治區黨委、政府高度重視飲用水安全工作,多次開會研究,明確將鄉鎮生活飲用水集中式供水在線監測作為鄉村振興的重要項目,實現覆蓋至全區所有農村地區的總體目標,按照自治區與市縣財政5:5的比例籌措資金,並納入《廣西公共衛生防控救治能力建設三年行動計劃》予以保障實施。自治區發展改革委創新工作方式,開辟綠色通道,明確項目納入三年行動計劃后,不用再次進行立項審批。自治區財政廳積極籌措項目資金,保障自治區本級投入資金2.14億元及時足額撥付項目縣區。
對標國家標准,科學組織實施。廣西組織專家認真學習對照梳理原國家衛生部《生活飲用水衛生標准》、國家住房城鄉建設部《城鎮供水水質在線監測技術標准》和國家衛生監督協會《生活飲用水水質在線監測技術規范》等國家飲用水監測的最高標准規范,結合我區飲用水資源現狀及監管工作實際,編制了《廣西衛生健康系統鄉鎮生活飲用水集中式供水在線監測工作指導標准》,在監測指標方面,選取了pH值、溫度、余氯、濁度、TDS等5項水質關鍵數據作為在線監測指標,實時監測預警水質關鍵數據變化情況﹔在項目實施方面,提出了共計75項細化要求,涵蓋了從儀器與設備的基本要求、安裝與驗收要求、運行維護與管理等項目建設的全過程、各方面,科學指導各地標准、規范、高效地實施飲用水在線監測工程,確保這一重大民生工程能夠建成、建好。
依托科技手段,助力水質監測。在現有的廣西衛生監督執法管理平台基礎上,升級完善了水質在線監測功能模塊,以遍布全區農村地區的4273套水質在線監測設備為基礎,運用現代傳感器技術、自動測量技術、自動控制技術、計算機應用技術以及相關的專用分析軟件和通訊網絡所組成的一個綜合性的在線自動監測網絡,每隔5分鐘自動對選定的飲用水監測點中的pH值等5個常規指標進行連續、實時在線監控,並將不斷產生的監測大數據匯總至自治區、市、縣各級衛生監督機構,為自治區統籌監測全區水質變化狀況、各市縣運用在線監測數據開展衛生監督指導提供了較好的信息支撐。同時,要求各設備承建商為當地開發水質在線監測手機APP,基層監督人員通過手機或便攜設備就能看到十幾公裡外的在線監測設備的水質檢測數據,接收到水質檢測數據異常的系統告警,足不出戶就能掌握水質優劣狀況,使飲用水監管模式從以往的“人跑”轉變為“數字跑”,從“人控”轉變為“智控”“數控”,極大提高了飲用水衛生監督的效率。
強化數據應用,提高執法響應效能。始終強調運維保障質量,加大對設備運維企業的檢查力度,確保第三方規范運維,在線監測數據准確有效。印發《廣西鄉鎮生活飲用水集中式供水非現場執法實施細則》,指導各地規范對水質在線監測設備、數據的管理和應用,科學運用水質監測數據,提高衛生監督部門對公共衛生事件的迅速發現、及時響應、高效處置的能力。同時,指導基層制定相關監管制度,加強與水利、市政、教育等部門的聯動,將項目監測的水質數據應用於飲用水供水衛生非現場執法和社會管理的各方面,使項目真正發揮監測預警、社會管理、輔助執法的作用。目前,縣級衛生監督機構通過利用在線監測平台實施非現場執法,核實並下達監督意見書75份,完成問題整改73個,立案14件,罰款3萬元,產生了較好的社會效益。(李克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