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廣西頻道

河池市:推行田園黨建新模式 高質量推進鄉村振興

2023年10月31日17:22 |
小字號

田園綜合體建設是國家、自治區2021年以來推動鄉村振興的一項重要舉措。河池市堅持把黨建引領作為推動鄉村振興高質量發展的根本,創新打造“黨委領導、支部領辦、黨員領頭”“田園黨建”特色品牌,積極探索抓黨建促鄉村振興的新路徑新模式,推進基層黨建和鄉村振興深度融合、齊頭並進,為高質量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提供強大的動力引擎。

黨委領導,點燃鄉村振興 “紅色引擎”

把田園綜合體創建列入各級黨委“書記工程”,黨委親自抓頂層設計、抓招商引資、抓資源整合,帶動各級各單位凝聚合力、克難攻堅,確保田園綜合體建設高起點開局、高水平推進。

一是抓好規劃設計,描繪發展藍圖。注重發揮黨委的審核把關作用,立足自身區位和資源稟賦,准確定位、整體指導、全域布局,組織編制了《河池市創建田園綜合體五年行動方案(2021-2025年)》,把黨建引領納入田園綜合體創建工作體系,明確全市田園綜合體規劃重點項目清單,引領走彰顯“世界長壽市”產業特色、以現代農業為基礎、融合二產三產的發展路徑。統籌指導縣(區)黨委落實田園綜合體建設的部署要求,抓實田園綜合體試點項目總體規劃、實施方案及任務清單的編制工作,全市11個縣(區)全部制定縣級創建五年行動方案,做到全市一盤棋、上下同步調,推動各地把“圖”畫好、把行動跟上,一步一個腳印把規劃變為現實。

二是抓好招商引資,注入發展血液。堅持黨委領導、政府搭台、部門協同,圍繞田園綜合體總體規劃,立足現有資源積極包裝招商引資項目,引進有實力的投資商來推動開發建設及運營。圍繞做優做強主導產業、推動優勢產業延鏈補鏈,推出親情招商、鄉情招商、友情招商、中介招商、以商招商等多種方式,積極吸引有實力的開發商入駐項目。目前,全市第一批田園綜合體招商入駐企業共計51家,招商引進資金19.53億元。

三是抓好資源整合,提供有力保障。堅持黨委牽頭抓總,大力整合各方資源,強化田園綜合體建設的資源保障。在工作機制上,明確把田園綜合體創建工作列為縣、鄉兩級黨委的“書記工程”,建立田園綜合體創建工作聯席會議機制,定期召開會議,由涉及的16個部門共同研究工作推進中的問題,協同推動落實。在項目資金上,以政府為平台,以財政專項資金為杠杆,累計整合部門資金16.6億元,撬動社會資金11.2億元支持田園綜合體試點創建工作,覆蓋11個縣(區)的17600多戶農戶。在技術支持上,積極整合科技服務力量,組建11支由農業科技人員組成的黨員技術服務隊,深入田園綜合體開展政策宣傳、技術指導等服務8805次,培訓3.6萬人次,受益群眾達104萬人。

支部領辦,筑牢鄉村振興“紅色堡壘”

牢固樹立“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鮮明導向,積極運用“支部+”模式,推動基層黨組織在合作中融合、在聯建中聯動、在共促中共贏。

一是推動村企聯創,黨建聯盟促發展。針對鄉村產業發展急需資金的實際,秉持“黨建引領、村企共建” 的發展理念,推行“利益共享、責任共擔、發展共贏”合作機制,積極引導各類所有制企業和社會組織參與田園綜合體項目建設,鼓勵村級黨組織整合土地資源及項目資金入股合作,由企業負責投資建設、運營管理,由村黨組織做好企業服務、提供良好營商環境,村企共謀發展、共創未來。大化瑤族自治縣結合開展“萬企興萬村”行動,引導推動區內外企業投入資金1000多萬元,參與田園綜合體建設,解決資金、技術等困難問題。

二是開展跨村聯建,抱團合作促發展。針對各村發展融合不夠、各自為政等問題,推動地域相近、產業相補、特色相同的村級黨組織開展跨村聯建,通過組織共建、活動共辦、發展共商、項目共推、信息共享、問題共解等方式,著力把“單打獨斗”變為“抱團發展”,實現“1+1>2”的協同效應。目前,全市22個田園綜合體試點所在地村屯黨組織基本實現了跨村聯建,累計開展聯建活動 600余場次,共享技術信息16500多條,共同解決問題200多個,有效推動了鄉村發展。

三是實行城鄉聯管,結對幫扶促發展。深化“城鄉支部手拉手”結對共建活動,通過搭建區域化大黨建平台、選派黨員進駐“田園黨建”網格、開展特色黨員活動等方式,推動資源下沉到鄉村振興及田園綜合體建設一線。同時,積極推行“田園黨建”網格工作隊伍黨員組織關系雙向挂靠、活動雙向參與、表現雙向考核、干部雙向兼職、作用雙向發揮、經費雙向保障“六個雙向”聯動管理,實現城鄉資源的優化配置和優勢互補,著力為鄉村振興和田園綜合體建設注入強勁動力。巴馬瑤族自治縣組織住建、綜合執法等部門對網格工作隊67名黨員實行“六個雙向”管理,先后拆除違章建筑344處,清理違法佔地面積43569平方米,拆除違法建筑面積55729平方米。

黨員領頭,激活鄉村振興“紅色細胞”

緊扣“初心”賦能,深化先鋒引領行動,通過黨員承諾制、黨員示范崗、黨員服務標兵等載體,引導黨員干部亮身份、作承諾、顯擔當。

一是在加快土地流轉中當先鋒。通過“黨員+土地流轉十農戶”模式,落實好黨員聯系群眾制度,安排黨員固定聯系農戶,負責入戶宣傳、問題收集、矛盾糾紛處理等工作,組織黨員和群眾參加田園綜合體職業農民培訓班,鼓勵和引導農民進行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讓農民充分認識土地流轉對建設田園綜合體的意義與價值,有效突破土地流轉這個鄉村發展瓶頸。通過黨員帶頭作配合、帶頭抓流轉、帶頭解難題,全市22個田園綜合體已累計流轉土地26300多畝,打牢項目順利推進的基礎。

二是在調處群眾糾紛中作表率。把解決最急、最難問題作為錘煉黨員干部初心使命的試金石,採取“黨員+調處糾紛”的模式,把鄉、村、屯三級黨性強、覺悟高、會辦事、群眾基礎好的黨員干部安排到田園綜合體項目建設上,通過主動巡查、動態排查、實地核查相結合,全力調處化解隱患糾紛,確保項目順利推進。天峨縣雲榜村黨支部書記張桂兵帶領村“兩委”干部、黨員代表成功化解矛盾15起,有效破解了田園綜合體項目落地難問題。南丹縣芒場鎮黨員黃定業、黃尚鋒、黃尚軍等大膽亮身份,調處糾紛27起,破解項目推進難題。

三是在整治人居環境中樹榜樣。推行 “黨組織十網格+黨員+人居環境整治”模式,組建黨員志願服務隊常態化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活動,發動群眾積極參與生態治理,以實際行動改善環境“臟、亂、差”狀況,進一步提升鄉村風貌。金城江區五圩鎮三境村黨總支書記韋青開通過“1+10”模式(即1名黨員分干包片10戶農戶)引導黨員群眾開展“三微”整治、“三清三拆”活動,引導群眾把家鄉建設成“環境美、田園美、村庄美、庭院美”的新農村。

來源:河池市委宣傳部

(責編:陳露露、許藎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