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桂平:“服裝小鎮”連接民生大計
近日,走進“中國休閑運動服裝名鎮”桂平市木樂鎮的服裝生產車間,“噠噠噠”的縫紉機運作聲音此起彼伏,裝領、拼縫、鎖邊……幾十名工人在各自工位上忙碌著,趕制一批銷往海外的服裝訂單。
該鎮紡織服裝產業已有40多年歷史,是廣西最大的休閑運動服裝生產基地,總面積87平方公裡的小鎮遍布了大大小小的服裝類企業525家,規上企業22家,服裝年產量3億多套,銷量佔全國休閑運動類服裝40%以上,並遠銷歐美、東南亞和非洲等國家地區。“服裝小鎮”化身“工業強鎮”,2022年工業總產值超70億元,輻射帶動就業超10萬人,以充分就業推動著產業高質量發展。
寬敞明亮的車間裡,縫紉工人們正在趕制訂單。黃鍇攝
就地就近就業 群眾實現穩定增收
“以前我在廣東的服裝廠務工,現在在家門口上班,既能賺錢也能照顧家庭。”木樂鎮四合村脫貧戶曾勇芳說,4年前她回到木樂鎮農民工返鄉創業示范園工作,月均工資約4000元。
近年來,桂平市加快紡織服裝產業的提檔升級,形成了“紡紗—織布—印染—繡花—織羅紋—鬆緊帶—設計—制作—銷售”全系列產業鏈,創造了大量就業崗位,3.2萬農村勞動力、1854個脫貧戶,搖身一變成為現代產業鏈上的工人,實現了穩定就業。
產業、就業、創業的聯動,進一步拓寬就業空間、激發產業活力。“近兩年,我們為18個木樂戶籍創業者申請發放創業擔保貸款共180萬元。”據桂平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局長李衍介紹,在就業資金扶持、降低失業和工傷保險費率等穩崗紓困政策下,2021年建成的木樂鎮農民工返鄉創業示范園,目前已吸引30多家企業進駐,投入使用標准廠房26棟,為7000余人提供穩定崗位,其中脫貧戶108人。“小車間”惠及“大民生”,群眾穩定增收的幸福畫卷已徐徐展開。
“智”造工藝升級 加快輸送技能人才
距離農民工返鄉創業示范園僅6公裡,投資75億元、總體規劃面積10 平方千米的桂平市紡織服裝產業園正在建設。為打破零散分布的產業困局,桂平市堅定不移地推進產業集聚式發展,實現企業“打品牌、上規模、見效應”。
“我們必須走上‘智能制造’道路,打造服飾智造小鎮,新的產業園同步建設研發中心、檢測中心、面料生產、染整處理等配套設施,產業集聚式更有利於推廣智能設備和技術。”據木樂鎮副鎮長盧梅介紹,目前服裝重點企業在計算機輔助設計、排版技術應用率在90%以上,智慧吊挂系統、數控技術應用率在60%以上。
從“會制衣”到“慧”制衣,紡織服裝產業插上“技能人才之翼”。今年4月,有30年服裝制版技術經驗的“老師傅”黃永紅,隨著招商引資進駐的威馳個性化服裝定制公司到了木樂鎮,現在他帶領的設計團隊有20人,大部分是返鄉就業青年。“今年國慶假期也是服裝的‘黃金檔’,我們承接了1.5萬套服裝訂單,雖然引進熱轉印、激光機等國內外先進設備,但如果沒有技術過硬的人才,訂單恐怕不能按時交付。”公司負責人黃小平說,高技能人才在技術上的“傳幫帶”,普遍提升了工人技能,成為產業發展的重要優勢。
10月14日,桂平市首屆縫紉工技能比賽在木樂鎮舉行,62名縫紉“高手”同台競技,展現精湛的縫紉技藝和對“匠心”的追求。
“加大職業技能培訓有助於提高勞動者的就業穩定性,像高級技工在服裝就業市場比較搶手,月薪普遍達到7千元以上”,桂平市人社局就業促進和職業能力建設股股長黃婷婷表示,下一步將推進職業技能等級認証工作,突出技能提升,為服裝企業輸送更多技術能手。
桂平市首屆縫紉工技能比賽在木樂鎮舉行,62名縫紉“高手”同台競技。黃鍇攝
產業延伸發展 新業態衍生新就業群體
隨著產業升級,“產業帶+跨境電商+供應鏈”模式正在小鎮蓬勃發展,上半年通過電商銷售服裝689.7萬件,單日發快遞量最高超5萬件。新業態也為社會提供更多就業選擇,2022年3月啟用的木樂鎮電商孵化基地,共帶動200多家企業、約3000人從事跨境電商和直播帶貨工作,上崗培訓5000人次。
龐大規模的務工人員在小鎮流動著,“吃喝住行”也熱鬧起來,依托服裝產業發展起來的餐飲、酒店住宿、家政等附屬行業吸納勞動力就業2萬多人。近期,木樂鎮共開展飲食類、美容類、家政類培訓班18期,中西式面點師、美發美容師、家政員等培訓合格約630人,提升了農民務工能力。
談及就業民生,李衍說道:“我們堅持把促進就業和服務企業兩篇文章一起做,實現從‘能就業’到‘好就業’邁步,以延伸產業鏈為就業民生工作增添活水。”
正在加快建設的桂平市紡織服裝產業園裡,34棟現代化的廠房已拔地而起,首批入駐5家企業預計在今年底建成投產。圍繞“打造華南最大的休閑運動服飾生產基地”的目標,園區將成為承接粵港澳大灣區、杭州灣等東部地區產業轉移的大平台,將吸納更多就業人口。以紡織服裝業為龍頭,這個“服裝小鎮”正在釋放出嶄新的經濟活力。(王勇 黃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