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廣西頻道>>要聞

廣西東蘭:黨建引領文化興鄉 譜寫鄉村振興新篇章

2023年08月04日09:42 | 來源:人民網-廣西頻道
小字號

近年來,東蘭縣巴疇鄉緊扣鄉村振興戰略的目標任務,以黨建為引領,聚焦“生態立鄉、文化興鄉、產業旺鄉”工作目標,因地制宜打造特色工作品牌,奮力譜寫鄉村振興新篇章,取得了積極成效。

提升鄉村治理水平 擦亮鄉村振興“底色”

巴疇鄉堅持“生態優先”,著力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三大保衛戰。建立生態環境保護機制,健全以黨建為引領,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治理體系,全面落實“河長制”“林長制”“田長制”。

以“自治”凝心聚力。該鄉推出以“共商籌智、共建籌資、共管籌治、共富籌心”為重點的“四共四籌”特色機制,黨群集思廣益,群策群力,凝聚共識。

以“法治”規范治理。該鄉嚴厲打擊亂砍濫伐,強力開展“三清三拆三微”攻堅專項行動,極力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和廁所革命,實施“百千萬”工程。其中制定村規民約80條,實施農村環境整治綜合治理項目197個。

以“德治”春風化雨。該鄉大力推行“一領五主體”群眾工作法,著力營造整治提升人居環境的良好氛圍。村民自發組織銅鼓樂隊,用易懂易傳唱的方式倡導文明新風,在潛移默化中讓群眾摒棄陋習。把鄉村打造成望得見藍天白雲、看得見碧水淨土、記得住鄉情鄉愁的美麗家園。巴英螞拐文化景區獲評廣西三星級鄉村旅游景區。

深挖民間文化資源 增強鄉村振興“亮色”

近年來,巴疇鄉因地制宜深挖豐富的文化資源,以活動為載體打造特色文化品牌,逐漸成為遠近聞名的民俗文化網紅打卡地。

探尋“引爆點”。巴疇鄉堅持“黨建引領·文化興鄉”發展理念,以“文”為脈,打造文化璀璨、民族團結、鄉村振興的紅水河黨建精品示范帶。深入民間文化和紅色資源契合點,繪制民俗鼓韻地圖,打造黨性教育陣地線路圖,成立民間文化藝術協會8個共53人,共同書寫文化建設的“巴疇答卷”。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的巴疇鄉壯族螞拐節聲名遠揚。

巴疇鄉六隆村筒噔愛好者在敲打筒噔。東蘭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巴疇鄉六隆村筒噔愛好者在敲打筒噔。東蘭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找准“綻放點”。該鄉按照“因地適宜,地域文化,民族文化,以人為本,重返自然”的理念,巧妙融入當地人文資源和文化特色,投入120萬元建成9個銅鼓山歌亭和1個百姓大舞台,街區整體效果特色鮮明,置身其中便能時刻感受到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巴疇民族風情村成功入評廣西民族特色村寨。

切中“吸睛點”。“螞拐節”“稻神節”“藍衣壯寨年圩節”等“一月一活動”民俗文化旅游活動精彩紛呈,“沉浸式”體驗游讓游客樂不思蜀。該鄉獲命名“全區民族團結進步示范鄉”。截至目前,開展民間文化演出活動58場次,接待考察團67余次,吸引10萬余名游客前來游玩。

融合豐富業態產業 增添鄉村振興“成色”

巴疇鄉聚焦鄉村產業發展關鍵領域,切實發力,突出合力,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提供有力支撐。

培育特色農產品,發揮傳統產業功能。該鄉不斷鞏固發展中草藥、山茶油種植業和生態、淡水養殖業。在巴英河流域發展橘紅、天冬、白芨、野生檸檬等市場需求旺盛的藥材1萬畝﹔培育麻鴨、生豬、肉牛和黑山羊﹔擴大“萬畝連片生態經濟林示范點”建設。

加快產業融合發展,推動鄉村產業結構優化。該鄉以“+旅游”“+文創”“+康養”舉措激活產旅融合,融入東巴鳳區域一體化發展格局。創建“民俗鼓韻”田園綜合體項目,以“一城二帶三館四園”建設為核心,將生態農業、螞拐文化、民俗風情和旅游產業開發融為一體,形成綜合性產業發展新格局。

培育新產業新業態,激發產業發展活力。該鄉立足原產業基礎,突出“補鏈”思維,因地制宜,發揮多方主體才智,發揮鄉賢輻射作用,撬動社會資本參與,協調多方主體利益。整合“山、水、林、文”等資源要素,建設成農家樂休閑度假觀光游覽地為“民族文化明珠,鄉村休閑天堂”,力爭打造鄉村振興巴疇樣板。(韋佳)

(責編:付華周、許藎文)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