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廣西頻道>>要聞

田東縣多舉措讓非遺文化“活”起來

2023年07月05日12:15 | 來源:人民網-廣西頻道
小字號

田東縣高度重視非遺文化保護傳承發展工作,堅定文化自信,踐行文化自覺,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導,認真貫徹“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的方針,採取“七積極七有”的有力措施,扎實做好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的保護、傳承和發展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使該縣瀕臨失傳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得到了有效的保護和開發利用,有效提升非物質文化遺產系統性保護水平,為鄉村振興注入“源頭活水”。

積極申報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讓保護有依據。田東縣對全縣各民族流傳下來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十分重視,為了挖掘和保護田東縣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田東縣加強領導,統籌協調,縣文化館非遺工作人員不辭辛勞,走村串戶,對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進行普查和建立檔案。據統計,全縣共有非遺項目85項,成功申報了33項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目前,田東縣有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1項、自治區級項目21項(含第九批公示結束待公布的2個項目)、市級項目5項、縣級項目6項。

積極推薦非遺傳承人,讓傳承有引領。民間傳統文化的保護和傳承離不開非遺傳承人的助力。田東縣積極推薦國家級、自治區級、市級、縣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共141名,為全縣傳統文化的保護傳承注入源源不斷的生力軍。目前,田東縣有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1名、自治區級傳承人23名、市級傳承人45名、縣級傳承人83名。

積極建設非遺傳承基地,讓傳承有陣地。田東縣積極籌措資金,先后在全縣各個鄉鎮建立了11個非遺傳承基地。傳承人有了帶徒授藝的固定場所,大大提高其進行技藝傳承的積極性。其中,有3個自治區級示范基地,分別是:平馬鎮四平村漢族師公舞傳承基地和田東蔗園歌傳承基地、作登瑤族鄉新安村田東瑤族嚕吡咧傳承基地﹔有2個市級示范基地,分別是:林逢鎮林逢村田東壯族唐皇傳承基地、那拔鎮文廣站田東壯族排歌傳承基地﹔有6個縣級示范基地,分別是:祥周鎮侖圩村田東邕劇傳承基地、思林鎮文廣站田東壯族嘹歌傳承基地、印茶鎮文廣站田東壯族歡儂傳承基地、江城鎮文廣站田東壯族牛魂節傳承基地、思林鎮廣養村田東仰岩歌圩傳承基地、義圩鎮福旺村田東彩調傳承基地。

積極組建非遺傳承隊伍,讓傳承有繼任。為了使田東縣優秀的傳統文化遍地開花,形成保護傳承非遺的新氣象,田東縣在全縣10個鄉鎮組建了26個民間文藝團隊,不斷壯大非遺傳承隊伍。比如,在平馬鎮組建粵劇團隊﹔在作登鄉組建金鑼舞、嗩吶及瑤族山歌團隊﹔在祥周鎮組建師公戲、邕劇及壯話快板團隊﹔在林逢鎮組建唐皇和蔗園歌團隊﹔在思林鎮組建嘹歌團隊﹔在那拔鎮組建排歌團隊﹔在義圩鎮組建彩調、七裡刺繡團隊﹔在印茶鎮和江城鎮組建儂歌團隊﹔在朔良鎮組建排歌、靈龍山歌團隊等。

積極開展非遺項目技能培訓,讓傳承有能力。為了讓田東縣的國家級非遺項目瑤族金鑼舞后繼有人,廣泛開展瑤族金鑼舞進校園。2016年起,縣文化館每年舉辦為期5天的瑤族金鑼舞技能傳承培訓班,其中2020年、2022年還特意針對中小學專職音樂教師增辦了2期瑤族金鑼舞師資培訓班。至今已舉辦9期瑤族金鑼舞技能傳承培訓班,參訓學員達800多人。

積極組織非遺宣傳展示活動,讓傳承有舞台。田東縣依托重大慶典活動、節假日等積極組織非遺傳承隊伍大力開展非遺宣傳、展示、展演活動,不斷擴大該縣33個非遺項目在社會上的影響力。如參加林逢唐皇節、江城牛魂節、思林仰岩歌圩等全縣十個鄉鎮節慶文化品牌活動深度展示民族文化特色。如創排非遺節目在田東縣春節聯歡晚會、百姓大舞台、鄉鎮“村晚”、“三月三”民俗文化節、芒果文化活動月等展示。如組織非遺傳承隊伍參加一年一度的“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活動,對全縣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進行全面宣傳、展示。如組織非遺傳承隊伍外出展演,進一步擴大非遺的影響力。4月21日-23日,組織田東七裡刺繡制作技藝和田東瑤族吡咧制作技藝參加在百色市右江區沙灘公園舉行的“千姿百色”非遺民族手工藝品牌宣傳推介活動,使七裡繡品和田東嗩吶“火”了起來﹔組織瑤族金鑼舞、田東瑤族嚕吡咧、瑤族山歌、壯族排歌、壯族歡儂、壯族唐皇、粵劇等參加在百色市田陽區田州古城舉辦的非遺和特色民俗文化展示﹔組織傳承人歐秀燕及搭檔參加布洛陀山歌歌王爭霸賽,其榮獲壯語組田州調二等獎。

積極推動非遺文化與旅游融合,讓發展有活力。田東縣藍鵬休閑農庄風景秀麗,交通便利,是民眾節假日休閑游玩的熱門打卡地。該縣文旅局和縣文化館在該景區聯合打造集非遺宣傳與旅游推介的圖文區域,著力宣傳全縣10個鄉鎮的非遺特色文化及旅游資源,促進非遺進景區,促進文旅融合。 (周章師、蘇華、黃勇祥)

(責編:陳露露、葉斌)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