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西:“六個聚焦”謀鄉村振興新篇
![](/img/2020wbc/imgs/icon_type.png)
今年以來,靖西市堅決貫徹落實中央、自治區、百色市農業農村工作會議決策部署,按照“守底線、抓發展、促振興”的總要求,開新局謀新篇,通過“六個聚焦”,統籌謀劃推進全年鄉村振興工作。
聚焦“穩產保供”,實現農業經濟增長新提升。按照“強龍頭、補鏈條、聚集群”的發展思路,該市毫不放鬆抓好糧食生產,摸清糧食種植意向,繼續落實落細“田長制”,加大耕地撂荒治理,計劃年內建設高標准農田3萬畝,大力推進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確保穩定糧食播種面積在73.3萬畝、產量21萬噸以上。抓好重要農產品供給,穩定生豬、肉牛和家禽生產,推廣“煙稻輪作、稻魚共生”模式,力爭水果、蔬菜產量分別達6.8萬噸、23.7萬噸以上,新種油茶10000畝,生豬出欄28萬頭以上、水產品產量0.8萬噸以上,力爭全年一產增加值增長7.5%左右。
聚焦“鞏固提升”,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新成果。嚴格落實防返貧監測和幫扶機制,加強“邊緣易致貧戶、脫貧不穩定戶、突發嚴重困難戶”人群的預警監測,做到不漏一戶、不落一人。組織幫扶干部入戶走訪,核實核准脫貧人口每月收支情況,確保收入應登盡登、賬實相符。通過深化東西部協作、“點對點”服務、開發公益性崗位、就業幫扶車間安置等措施,力爭穩定脫貧勞動力就業規模在8.5萬人以上,實現全年全市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7.5%。同時加強農業產業、鄉村風貌改造、改廁等涉農項目監管,用工方面優先聘用脫貧戶和監測戶,鼓勵農民就地就近就業,多途徑增加農民收入。
聚焦“做特做精”,提質增效做強產業新優勢。該市堅持產業引領、強村富農的思路,綜合資源稟賦、交通區位、土壤氣候等條件,推進產業提質增效,引領鄉村振興。通過健全產業聯農帶農富農機制,擬投入產業林資金3億元以上﹔大力發展“五大富民產業”,力爭發展烤煙6.2萬畝、新增澳洲堅果5000畝、百香果2萬畝,油茶1萬畝,穩定水果、桑蠶兩大產業面積在18萬畝以上,推動29個生豬養殖小區存欄18萬頭以上﹔新建肉牛養殖小區2個以上,打造肉牛養殖專業村5個以上,加快引進肉牛屠宰加工生產線。結合邊貿、旅游等資源,大力引進加工龍頭企業,重點推進“邊境農產品加工集聚區”建設,打造“農業+邊貿+旅游”深度融合的全產業鏈條。深化“十百千”工程,打造1個市級和10個縣級產業示范園,力爭村級集體經濟收入總量超4000萬元,10個村收入超100萬元以上。
聚焦“鄉村建設”,全力打造宜居鄉村新容顏。該市堅持鄉村建設是為群眾而建的原則,通過農村廁所革命、生活污水治理、生活垃圾治理以及村容村貌整治等,開展村庄清潔和綠化美化行動,改善提升農村人居環境。推進農村水、電、路、通訊、物流等基礎設施和防疫、養老、教育、醫療、衛生、文化等基本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打造一批鄉村振興示范鄉鎮、示范村屯。堅持“項目為王”的理念,推動鄉村建設項目落地實施,著力補齊鄉村基礎建設的短板和薄弱環節,切實為鄉村建設新圖景添磚加瓦。今年,該市計劃投資5.85億元,實施補短板促發展項目335個﹔開展鄉村建設行動,編制“多規合一”村庄規劃35個以上,全面推進鄉村建設行動。
聚焦“鄉村治理”,有效激發農村發展新動能。該市堅持自治強基,通過推廣運用積分制和清單制、創新村級議事協商機制、抓好農村移風易俗專項問題整治、指導村(社區)修訂的村規民約(居民公約)、推進清廉鄉村建設等一系列措施舉措,有效激發基層治理活力,培育文明鄉風。深入推廣“黨建+網格化+數字化”鄉村治理方式,年內力爭完成積分制建設20個村、清單制建設5個村。強化智慧賦能,依托“綜治E通”、微信公眾號、“雪亮工程”等載體,全面消除鄉村治理盲點,推動社會治理由粗放型向精細化轉變,實現治理提速和群眾滿意“雙提升”。
聚焦“固根鑄魂”,持續強化基層干部選配。開展“五基三化”提升年行動,建立書記領辦基層黨建項目制度,推行基層黨建“拉練”“打擂”活動。實施“頭雁領航”提升等“五大人才”計劃。選派新一輪駐村工作隊,調整優化結對幫扶,確保工作接續不斷檔。加強各村“兩委”班子,致富帶頭人隊伍建設,培育鄉村產業振興領軍人才,推動鄉村高質量發展。同時,對鄉鎮、駐村工作隊進行回訪調研,對村“兩委”班子和駐村工作隊運行情況逐一分析研判,及時發現解決問題,調整不適宜不勝任的鄉村干部。有計劃、有針對性地安排年輕干部到東西部協作對口地區學習鍛煉,與深圳市龍崗區建立長期幫扶機制,扎實開展“組團式”幫扶工作,將“組團式”幫扶深入到各行業領域,切實讓專家人才下沉基層一線,推動鄉村人才振興。(黃金桃、趙福播)
來源:靖西市委宣傳部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