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藥香飄科摩羅
——記中國第十三批援科摩羅醫療隊隊員、廣西中醫藥大學一附院吳舸醫生

科摩羅位於非洲東海岸,是印度洋上的一個島國,由大科摩羅島、昂儒昂島、莫埃利島和馬約特島組成。由於其國內資源較貧瘠,工農業落后,日常生活物資嚴重依賴海外進口,是世界上貧窮的國家之一,而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也較為突出。
吳舸是廣西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推拿科副主任醫師,2019年3月15日,吳舸作為醫療隊隊員參加中國第十三批援科摩羅醫療隊出發前往科摩羅,開始了近兩年的援非歷程,在科摩羅大科島馬魯夫醫院提供援助醫療服務。他不畏艱苦、無私奉獻、救死扶傷,以精湛的醫術、高度的責任感為科摩羅百姓提供中醫專業的醫療服務,讓中醫藥之花在科摩羅飄香。
“洋”為“中”用 解百姓看病難看病貴
大科摩羅島的老百姓比較貧困,尤其是在東面、北面、南面海岸以及山上的居民,離國家公立馬魯夫醫院很遠,出門看病很不方便,看病難、看病貴等問題比較突出。
吳舸在馬魯夫醫院針灸傳統門診上班,為當地百姓、中國企業員工、華人、華僑提供頸椎病、眩暈、失眠、偏頭痛、肩周炎等醫療診療及咨詢服務。針灸傳統門診全年平均每月診治病人數約為400人次左右、每月平均理化X片檢查病人30例。2019年3月15日至2020年2月16日約診治9000人次。
吳舸為患者進行治療。廣西中醫藥大學供圖
在大科摩羅島,吳舸發現當地生長有四方藤、落地生根、含羞草、臭花、仙人掌、劍麻、大葉桉等草藥。劍麻可以做藥線點灸治療內外科眼科等疾病,大葉桉、仙人掌、含羞草、落地生根、四方藤都可以外用治療跌打損傷、關節病風濕痺痛等。驚喜之余,吳舸採摘帶回診室,手把手教會兩位科摩羅中醫醫生及護士、助手等認藥及使用。
“四方藤在科摩羅海邊隨處可見,它的療效也很明顯,據當地中醫生反饋,用藥外洗熏洗4至5天關節腫痛可明顯減輕。”在吳舸的指導下,馬魯夫醫院的科摩羅中醫醫生及護士開始使用這些中草藥。由於療效顯著,患者奔走相告,使用過的病人也常常回購,來醫院針灸傳統門診治療的患者也增加了很多。當地私人診所的兩位科摩羅醫生看到可在原來針灸的基礎上增加收入,也開始在臨床上推廣四方藤。四方藤漸漸成為當地醫院臨床上應用最多的草藥。
勤耕不輟 展現中醫藥文化魅力
在科摩羅,吳舸注重日常言行舉止,維護好中國國家形象,服從中國醫療隊及中國大使館的安排,積極參與大使館2019年國慶外交招待會、中秋晚會等,積極傳播中國傳統文化。吳舸堅持出診上班,不遲到早退、不曠工。當地百姓出行看病不方便,出來看病不方便,吳舸先后3次參加了醫療隊科摩羅島間義診,為當地老百姓、中國企業員工、華人、華僑提供了頸椎病、眩暈、失眠、偏頭痛、肩周炎等醫療診療及咨詢服務。
吳舸還做好醫療隊中醫門診中醫文化建設,文化上牆如粘貼針灸挂圖、自費打印功能鍛煉圖片貼牆等。除提供針灸、拔罐、牽引療法、火針、放血療法、穴位注射、TDP理療等原有項目外,還開展了自血療法、微波治療、中藥外洗、藥線點灸、刮痧、推拿、小針刀等醫療服務。特別是疫情停航、航班不正常經常斷航,新藥械過來困難不能及時補充的那段時間,在針灸針快用完的情況下,在盡可能不影響療效的前提下盡量精簡治療針灸配穴渡難關,不等不靠修復利用一台閑置在倉庫的舊微波治療儀開展治療沒有讓遠道過來看病的病人失望而返,深受病人喜歡點贊,也讓科摩羅老百姓感受到中醫藥簡便、效、廉的魅力。
吳舸上班時間輔導2名醫生和2名助手,利用小講課、見習實習等機會,幫助他們學習中醫推拿針灸診治的門診診療常規技術﹔給針灸傳統療法門診拍了頸腰膝的功能鍛煉的視頻及圖片,以便助手教導病人做好功能鍛煉﹔做好助手有關微波使用的禁忌症、適應症及微波操作文字指南及操作培訓。他還經常利用業余時間清點藥械防疫物資並造冊登記,以ppt培訓、手把手帶教形式講授中醫推拿手法及常見病診治、小兒推拿手法等課程,義務培訓馬魯夫醫院醫護人員、大科島社區醫護人員共9人。
不辱使命 積極投身疫情阻擊戰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中國援科摩羅第十三批醫療隊充分發揚“不畏艱苦、甘於奉獻、救死扶傷、大愛無疆”的中國醫療隊精神,堅守崗位,在完成常規醫療援助任務的同時,為中國海外公民提供抗疫宣教、防控指導和醫療救治。
中國第十三批援科摩羅醫療隊隊員合影。廣西中醫藥大學供圖
兩年來,吳舸積極推廣中醫藥文化,展示中醫藥文化魅力,為維護中科友誼醫療外交盡自己的一份力,他的工作讓科摩羅人民感受到中醫簡便、效、廉的魅力,受到中國駐科摩羅大使館、各駐科中資企業等負責人點贊表揚,並受到科摩羅馬魯夫醫院及衛生部的表彰,第十三批中國醫療隊醫療隊也先后受到國家衛健委、自治區政府的通報表揚。
“援助科摩羅是我此生難以忘懷的經歷,是一筆寶貴的財富,更是實現自我價值的一次難得的機會。”吳舸表示,援助科摩羅不僅鍛煉了業務能力,又能發揮中醫藥優勢為受援國民眾解除病痛、增進中科兩國人民之間友誼,責任重大、使命光榮。(何世全)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