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廣西頻道>>科教文衛

廣西中醫藥大學:完善教師教學發展機制 助力教育教學高質量發展

2021年12月30日15:12 | 來源:人民網-廣西頻道
小字號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師是教育發展的第一資源,也是推動人才培養質量提升的源動力。

作為一所國家中西部基礎能力建設高校及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與廣西壯族自治區共建高校,廣西中醫藥大學肩負著傳承中醫藥文化和培養合格中醫藥人才的重大責任。教師教學發展承載著繼承、發揚、創新中醫藥文化、推動中醫藥人才培養的歷史重任。廣西中醫藥大學牢固樹立“立德樹人”的育人觀,堅持教學中心地位,大力實施“人才強校、質量興校”戰略,在教師教學發展、臨床師資教學能力提升方面進行了積極而有成效的探索。

長期以來,醫科院校教師隊伍中的很多教師非師范畢業,缺乏教學基本功的訓練,缺乏教育教學理論及方法的專業指導﹔高等醫學教育的性質,又使得醫療與教學的平衡一直是較為突出的問題。針對上述問題,廣西中醫藥大學開展了教師發展專題調研,從頂層設計中醫藥教師教學能力發展規劃,扎實推進中醫藥教育教師教學的發展。

近五年來,學校通過系列有針對性的舉措,創新了教師教學能力的高質量發展模式,以強有力的教師教育素養助力高等醫學人才培養。

強化師德師風建設 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學校2017年設立教師思想教育工作部,制定《廣西中醫藥大學師德師風建設規范》,建立黨委統一領導、以教師思想教育工作部為基點、各單位實施師德師風建設活動的長效機制,通過一系列活動增強教師的“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充分發揮師德師風在高校教師隊伍建設的重要作用,增強教師“立德樹人”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制定《廣西中醫藥大學師德失范行為處理辦法(試行)》,強化師德師風考核,在人才引進、職稱評聘、年度考核、評優評獎等工作中,實行師德師風“一票否決制”,明確師德底線,建立負面清單,健全懲處機制,抓好全校教師的思想政治工作,切實強化師德師風建設,打造高素質的教師隊伍。

實踐教師發展理論 構建教師教學發展體系

經過探索實踐,學校基於教師專業發展理論和教師不同發展階段的調研結果,將教師群體分為新進教師、成熟教師、骨干教師三個階段。在新進教師階段,著重培養教師教學設計、教學實施、教學評價、教學資源的微觀教學能力﹔在成熟教師階段,主要培養教師教學改進、教學建設、教學研究的中觀協調能力﹔在骨干教師階段,則以培養教師引領教學改革、推廣教改成果、帶領教學團隊的宏觀領導能力。為了進一步激活師資隊伍發展內生動力,讓學科與教學做到有機結合,學校在校級教師教學發展中心的建制上,所有教學單位也相繼成立了教師教學發展分中心,有計劃地實施分類培訓、分級培養。校院兩級的教師教學發展機構服務教師生涯全過程,實現了“全員化、全程化、個性化”,以能力培養為主的多維度教師教學發展體系。

堅持引育並舉 打造高水平師資隊伍

校黨委定期研究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動態,建立學校統籌、學院主體的協同工作機制。完善引育並舉的人才集聚制度,優化人盡其才的分配激勵機制,形成科學多元的人才評價制度,完善便捷高效的人才關懷服務機制,推動引進人才與培育人才公平競爭、並軌運行、共同發展,從根源上注入活力,讓教師隊伍結構得以優化。

自2017年實施高層次人才引育政策以來,共計引進博士250人,引進力度與成效居廣西高校前列。學校除了重視人才隊伍的“輸血”,還重視人才隊伍的內部“造血”,審時度勢地修訂了《廣西中醫藥大學教職工繼續教育管理規定》,保証教師在攻讀博士期間的生活保障,目前仍有80位教職工在國內外高校在職攻讀博士學位。大量的高層次人才充實到教師隊伍,夯實了教師教學發展的學科基礎。

截至12月29日,學校2021年共引進博士44名,目前1100名專任教師中博士人數為498人,博士佔比為45.27%,已經達到博士點復核要求。

加大績效激勵力度 鞏固教學中心地位

學校在新修訂的績效考核方案中,二級教學單位(部門)的教學工作與教師培訓工作佔任務權重的55%﹔職稱評聘進一步向教學傾斜﹔學校在晉升晉級、評獎評優中重點關注教學,持續加大對教學評優評先的獎勵,凡獲得國家級教師教學能力比賽一等獎、獲得廣西高校青年教師教學競賽第一名列入職稱評聘破格申報條件﹔全校教師實行教學考核一票否決制﹔直屬附屬醫院的臨床教師,中級晉升副高級職稱需進行“臨床服務教學內涵”的考核﹔在教學績效中,非課堂教學任務超過最低工作量20個學時后,按照學時發放教學績效,以此激勵教師積極參加教育教學提升培訓和教學改革研究。高校教師資格証成為臨床醫生申報衛生系列職稱的必備條件。一系列的制度變革體現了學校對教師教學發展的重視、激勵與支持。

組建校內外結合 專兼職互補的多元化教學促進師團隊

學校基於校本資源和教師發展需求,在長期的師資建設和教師發展工作中發掘出一批專業能力強、教學素養佳並且服務熱情高的教學骨干力量,從教師教學發展的頂層決策、教學咨詢(含課堂觀察與診斷)、微格教學訓練、教學培訓、教學競賽指導及創新創業指導等方面入手,創建了一支學科過硬、教學過硬、做實事、出實效的專兼職、專業化的教師發展促進師隊伍。教學促進師團隊真正扎根在一線教師群體中,發揮積極影響力,以點帶面,輻射整個教師群體,在全校范圍內形成積極的教學氛圍。

提高“准入”門檻 創建新入職教師“雙軌制”培養模式

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深化醫教協同,進一步推進醫學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意見》中對新任職教師(含臨床教師)逐步實施崗前培訓制度的要求,我校將教師教學質量關口前移,嚴抓新入職教師准入門檻。針對新入職教師開展“多元模塊”“技能演練”“脫產帶薪”的“課堂准入”培養,並軌開展“青年教師導師制”培養。教師獲得“高校教師資格証”、“教師課堂教學准入培訓合格証”並完成青年教師導師制培養后方可獨立承擔教學任務。“雙軌制”的推行,有效的規范了教師課堂教學行為,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確保了教師隊伍整體素質的提升。

深化醫教協同 扎實推進醫學教師教學能力提升

如何在教學中加強基礎醫學與臨床醫學的結合是我國目前醫學教育的熱點問題,也是我校醫學專業(含基礎與臨床)教師培養的重點問題。我校多年來始終堅持將基礎學科師資與臨床學科師資培養有機銜接,針對醫學臨床教師開展“臨床骨干教師培養計劃”與“臨床教師服務教學內涵建設”工作,完善臨床教師的基礎醫學知識體系,提升臨床教師的教學能力﹔針對醫學基礎課的青年教師開展“基礎教師臨床能力培養”項目,讓基礎教師到臨床醫學院開展臨床一線診療任務,豐富臨床經驗。“臨床完善基礎、基礎加深臨床”的培養體系,加深了醫學教師對臨床學科與基礎學科之間交叉融合的深刻理解與實踐,為培養高素養的醫學“雙師型”教師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傳承中醫文化 堅定文化自信自覺

學校努力營造中醫藥傳承精華、守正創新的文化,加強中醫藥師生的專業自信和專業定力。如,在新入職教師培訓中安排中醫藥發展史及中醫藥優秀師德楷模專題講座、定期舉辦中醫經典大講堂、對非中醫中藥背景的教師開展中醫藥知識培訓班、開展“西學中”“西學壯”培訓班、在全校教師中推廣中國傳統健身氣功-八段錦、打造校園石刻的中國傳統文化、建立康保中心免費為教職工提供康體保健服務等。同時,學校講好中醫抗疫“好故事”,傳播中醫抗疫“好聲音”,提升全體教師的中醫藥文化認同與自信,增強教師振興發展中醫藥學的文化自覺。 

推行教師發展系列改革以來,廣西中醫藥大學逐漸形成了持續提升教師教學發展能力的長效機制,在實踐中抓落實, 取得了豐碩的階段性成效。首先,教師“回歸本分”,潛心教書育人的教學中心地位得以鞏固,整體改革成效顯著﹔其次,促進教師教學水平提高,優秀教學人才、教學團隊脫穎而出﹔第三、人才培養質量持續提升,學生各項成績喜人。

據2021年3月中國高等教育學會發布的“2012—2020年全國普通高校教師競賽狀態數據(本科)”顯示:廣西中醫藥大學在廣西31所本科高校中排名第3,在全國29所中醫藥高校中排名第9。有四名教師通過教學競賽獲得了“廣西五一勞動獎章”榮譽稱號。近5年,學校獲得國家級一流專業建設點2個,省級一流專業建設點5個。國家級一流課程2個,省級一流課程28個。省級創新創業示范專業2個,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1個,省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3個、廣西本科高校特色專業及實驗實訓教學基地(中心)建設項目8個等。近5年,教師指導學生參加省級以上創新創業類比賽獲獎127項,其中國家級銀獎(二等獎)5項、銅獎(三等獎)11項,省級金獎4項、銀獎20項、銅獎87項。(廣西中醫藥大學宣)

(責編:張芳、黃昱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