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廣西頻道>>原創新聞

廣西貴港:特色產業挑大梁 鄉村振興底氣足

吳明江
2021年12月27日11:23 | 來源:人民網-廣西頻道
小字號

入冬后,廣西貴港市覃塘區稻蝦綜合種養示范基地裡,連片金色稻田波光粼粼,幾名穿著水褲的村民熟練地將沉在水田的地籠慢慢提起,輕輕抖動幾下,一隻隻色澤鮮亮、活力十足的小龍蝦便滾落到盆中。隨后,這批小龍蝦將按照個頭的大小上稱分揀,直接裝上冷鏈車銷往全國各地。

依托富硒資源和氣候優勢,貴港小龍蝦實現反季節上市,價錢也比其它地方的小龍蝦高出不少。對當地農戶來說,原來的冬季“閑田”變成了增產增效增收“富裕田”,“腰包”更加厚實了。

蝦農捕撈小龍蝦。人民網 吳明江攝

小康之后,賡續奮斗,廣西貴港沒有喘口氣、歇歇腳,而是全力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繪就小康新圖景。

鄉村振興關鍵在於產業振興。目前貴港市綜合特色產業覆蓋率達99.32%,一批市場前景廣、經濟效益好、農民增收多的的特色產業在貴港開花結果,筑牢鄉村振興基石。

因地制宜 特色產業增收富民

在廣西這個“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省區,貴港市坐擁潯郁平原,獨佔水土豐腴的“一分田”,歷來是廣西“魚米之鄉”。

今年4月,在貴港市港北區大圩鎮庄潤稻漁生態綜合種養示范基地的指導下,村民劉開輝在自家的4畝稻田裡嘗試投放了80公斤蝦苗,收獲時,不但水稻沒減產,還增收了250多公斤小龍蝦。

“當時基地以30元/公斤的價格回收,不僅解決了銷售后顧之憂,還增加了收益。”劉開輝說,通過這次嘗試堅定他了對稻蝦綜合種養的信心。

港北區委書記黃英梅介紹,推行稻蝦綜合種養模式,可實現畝產稻谷500公斤,雖然產量比傳統種植模式略有降低,但是稻蝦米品質好,價格較高,畝均收入3000至5000元左右﹔小龍蝦畝均產量200公斤,畝均收入8000元左右。稻蝦綜合收益明顯,實現了“一水兩用、一田雙收”的糧蝦共贏效果。

2018年以來,貴港因地制宜,依托富硒資源優勢和氣候優勢,大力發展稻漁綜合種養產業,包括稻蝦、稻鱉、稻魚、稻螺等模式,其中稻蝦模式佔80%以上,特別是今年以來,大力推行的“反季節養殖”“反季節上市”模式,創造了穩糧、豐產、富農、惠民的多贏局面。

貴港市委書記何錄春介紹,貴港全力推動農業規模化發展。加強土地流轉,引進實力雄厚的農業龍頭企業,鼓勵社會資本投向農業生產,促進農業規模化標准化發展,重點擴大蔬菜、水果、中草藥、茶葉等特色農產品種植面積,大力發展生豬、牛羊、家禽養殖,尤其是要大力發展小龍蝦養殖,力爭“十四五”時期發展稻蝦綜合種養50萬畝以上,打造“中國富硒小龍蝦之鄉”。

據了解,貴港作為廣西富硒土壤含量最高、平原面積最大、最具開發富硒農產品的優質地區之一,目前已因地制宜打造富硒農產品生產基地144個,總面積11.4萬畝,覆蓋水稻、茶葉、蔬菜、中藥材、水果、畜禽、水產、飲用水等八大產業。

該市港南區湛江鎮通達米業有限公司就是其中的受益者。“湛江鎮位於富硒土壤保護區,種出的水稻容易通過富硒認証,銷路俏、價格高。”在通達米業的展銷廳裡,公司負責人傅雲學介紹,貼有“富硒農產品”防偽認証標簽的精裝米價格為30元/斤,即便是簡單包裝的富硒米,售價也達到了15元/斤,利潤遠超普通米。

一名工人正在加工竹木芒編工藝品。人民網 吳明江攝

種養業發展有特色,手工業也在續寫貴港鄉村振興的別樣精彩。

在該市平南縣平山鎮,昔日的偏僻山鄉,如今已經變身編織名鎮,當地老百姓編織的工藝品,90%出口到海外,創造出千萬外匯。

左手緊緊按住竹莖,右手靈巧地纏繞,不到一分鐘的時間,梁興南就做好一個竹編燈籠的包邊。平南縣藝軒工藝制品有限公司總經理唐會珍介紹,像梁興南這樣的老手藝人,鎮裡還有許多,僅他們公司就有十多名,平均收入有5000元以上。

“竹木芒編織產業是我們的優勢特色產業,在國內外頗有名氣。”平山鎮黨委宣傳委員麥桂源說,當地通過“公司+農戶+崗位”的產業發展模式,以分散編織、集中組裝、整理模式生產,目前已為群眾提供就業崗位1萬多個,進一步拓寬了農民增收渠道,從業竹木芒編的農民人均年增收2萬元左右。

產業興旺 吸引人才回流

鄉村產業的振興,就業崗位的增加,也吸引外出務工的貴港人返鄉參加建設,助力鄉村振興。

位於平南縣中國(貴港)紡織服裝時尚新區的一家布料生產車間,一匹匹白色的坯布經過漂白、染色、定型、整理等環節,變成了絢麗多彩的布匹。

“我今年9月從廣東佛山回來上班,現在一個月有差不多1萬塊收入。”車間工人李曉榮說,他家就在服裝新區旁邊的石嶺村,今年回家過年時就注意到服裝新區的建設,自己在佛山也是干這行的,所以公司一開業他就回來了。

服裝新區附近村屯的村民實現就近務工。人民網 吳明江攝

自從今年7月回家到服裝新區上班以后,平南縣大安鎮蓮珠村的蒙麗妮每天都可以見到自己的女兒。“早上可以送女兒去幼兒園,下班后可以和家人一起吃飯,這種感覺很踏實。”蒙麗妮說,回家就業的決定是對的。

選擇回家鄉的,還有港南區新塘鎮萬福村生態扶貧產業園的負責人宋波。幾年前,他在外地種植1000多畝芒果致富,現在回到家鄉種植600多畝百香果。走進宋波的產業園,一排排藤架整齊地排列著。

“以前這裡是無人問津的荒地。2017年起,我投入70多萬元進行土地流轉,平整土地。通過‘合作社+基地+農戶’的形式,建成百香果、火龍果等水果基地650畝。如今每畝產值超過了1萬元。”宋波介紹,該產業園帶動了200農戶600多人致富。

產業到家,留住爸媽。五年來貴港通過發展紡織、種藕、鄉村旅游等特色產業,吸納一大批農村勞動力就業。“利用本土資源發展本土產業,鄉村就業機會大大增加,也讓農村家庭生活更加和諧、美滿。”貴港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梁仲益說,“十三五”期間,貴港通過產業發展留鄉就業的人數超50萬人。

有人才,鄉村發展才有內生動力。今年,貴港市還組織開展干部下鄉活動,結合鄉村風貌提升工作,動員在本市工作的貴港籍科級以上干部,利用周五下午或周末回到家鄉或挂點村,帶領群眾開展環境整治、農房管理、風貌塑造等工作。回鄉干部利用自己的見識和資源,帶領村民建設家鄉,落實鄉村振興戰略。

覃塘區城市管理局干部黃宏業利用周末回姚山村的日子,挨家挨戶走訪,宣傳鄉村風貌改造政策。“多虧了返鄉幫助工作的干部,我們僅僅用了40多天的時間,就完成了‘三清三拆’工作。現在村裡巷道全部打通了,河道也疏通了,村民都鼓足了干勁兒建設更加美好的家園。”姚山村黨支部書記陶偉杰為返鄉干部豎起大拇指。

據統計,目前貴港市參與回鄉干部活動人數達5萬人次,通過成立志願服務隊、開展主題宣講活動、舉辦農民技能培訓班、組織公益活動,推行鄉村振興文明實踐,為群眾辦理實事累計達9184件。

產業規模化 延鏈形成集群效應

今年,貴港市港南區東津鎮潘李村養殖戶李慶典養的1000多頭母豬長勢良好。2019年非洲豬瘟來襲,李慶典的養豬場近1000頭母豬和肉豬隻能被無害化處理。后來,在廣西揚翔股份有限公司指導下,他按照“鐵桶”模式改造豬場,實行全封閉自動化管理,養殖事業起死回生。

該公司董事長莫金枝介紹,他們以“公司+合作社+脫貧戶”為基礎,為合作社提供豬苗、飼料、技術服務、生豬回收等服務,建立生態養殖全產業鏈幫扶模式。目前該公司帶動合作農戶1200多戶,帶動63個脫貧村發展村集體經濟,輻射帶動3.2萬脫貧農民增收。

豐產也豐收。港南區的千畝穿心蓮,今年同樣迎來了豐收。

10月以來,維新村脫貧戶梁英每天早上用電動車拉一大捆穿心蓮到桂艾公司上班,上班前先把穿心蓮過磅賣給公司。梁英笑瞇瞇地說:“公司賣價比外面要高出5毛到6毛錢。”

這多出的幾毛錢,是因為企業落戶在村裡的緣故。去年5月,在當地黨委、政府幫助下,一直從事中藥材種植、收購、加工、銷售的德泉中藥材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馮德泉在村裡成立桂艾公司,大量收購艾草、穿心蓮等中草藥。由於省去了運費,企業讓利給群眾,中草藥收購價高了幾毛錢。梁英把家裡的3畝旱地種上穿心蓮和艾草,目前收入超萬元。

貴港港南區村民在打包穿心蓮草藥。貴港市委宣傳部供圖

艾枕、艾條、艾絨……離德泉中藥材種植專業合作社不遠處便是艾草加工車間。近幾年,貴港加快基地建設,種植艾草2萬多畝﹔依托龍頭企業,研發出艾條、艾柱、泡腳包、艾炙器械等艾類康養產品,推廣艾灸康養體驗,不斷延伸產業鏈。

目前貴港有源安堂藥業、修正集團等重點企業6家,生產合作社102家,藥材加工經營主體180多家,涵蓋生產、銷售、精深加工等各領域。全市中藥材種植面積達52萬畝,產值超25億元,實現前后端連通、上下游互動。

時下,覃塘區姚山村上姚屯的500多畝魔芋正蓬勃生長,一片蔥綠。當地依托園區發展,帶動產業升級,農民增收。

“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我們以建設示范園區為抓手,推進產業規模化、專業化發展。”覃塘街道黨工委書記甘國直介紹,位於該街道的廣西貴港(覃塘)國際綠色家居產業園吸引了約60家企業入園經營,帶動農民種植魔芋等,覃塘蓮藕(核心)示范區帶動農民種植蓮藕5000多畝,毛尖茶(核心)示范區帶動農民種植茶葉3000多畝。

而在姚山村傍邊的龍鳳村,以“荷”為元素的產業鏈也在不斷延長,鄉村旅游業的發展造福了當地老百姓。每到周末,這裡游客絡繹不絕,千畝荷園、阡陌稻田、縱橫水域,宛如一幅恬靜的田園畫。

龍鳳村村民覃紹信介紹,鄉村旅游發展起來以后,村民的增收渠道不僅僅是土地流轉,村裡原來外出打工的勞動力都紛紛回鄉在景區務工或者開店,不少人瞧准了每年為期3個月的荷花節文化旅游活動,依靠“地攤經濟”也能獲得不錯的收益。

貴港素有“荷城”的美譽,舉辦過全國荷花展,被評為“全國十大最佳賞荷好去處”。每年千畝荷花盛開之時,大批游客前來貴港觀賞,荷花也成當地部分老百姓的“小康之花”。

採訪結束,已是傍晚,走在龍鳳村干淨整潔的村道,兩旁不少村民正在修建自己的新房,落日下,遠處的荷塘波光粼粼,貴港產業興旺帶動鄉村振興的效應正逐漸凸顯。

(責編:沈泉池、黃昱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