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精華謀發展 守正創新立潮頭
——廣西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中醫治未病中心勠力開拓高質量發展路徑

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伴隨著中醫藥事業的勃興,億萬城鄉百姓對中醫養生保健的需求越來越大。近年來,廣西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中醫治未病中心(以下簡稱“廣中醫治未病中心”)作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首批治未病試點單位,在廣西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以下簡稱“廣中醫”)院長、學科帶頭人謝勝教授的帶領下,緊握發展機遇、堅持“傳承創活力,律動中專研”,通過培育專科特色、加強學科發展和提升服務水平,勠力開拓高質量發展路徑。
“治未病”最早出自《黃帝內經》,指採取預防或治療手段防止疾病發生、發展,體現了個性化干預和預防醫學的健康觀,是中醫藥學的核心理念之一,也是中醫預防保健的重要理論基礎和准則。“扁鵲見蔡桓公”這一廣為人知的典故,便是對“治未病”思想內涵及重要性進行的生動演繹。
承古拓新 創新脾胃治未病模式
一枚銀針聯通古今,一縷藥香穿越前年。謝勝團隊在繼承《黃帝內經》及東垣《脾胃論》學術思想基礎上,構建了“四象承、啟之土四時生四臟”時樞模型,豐滿了“脾胃為樞的天—地—人”時位辯証觀和脾胃“時樞調衡”觀,並構建了“四象脾土和五臟”脾胃治未病模式。
同時,該團隊以中醫治未病“4P”(即預測prediction、預防prevention、個體化干預personalization、患者參與participation)健康管理模式為主體,以“五行十態”體質狀態評估及“五行藏象系列療法”為技術核心,以養生文化的傳播與滲透及豐富的治未病產品為軸線,開展各類健康狀態人群的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
守正方可固本,創新決定未來。一系列創新成果將中醫治未病理念融入全醫學學科,逐漸形成專科特色,既體現了對中醫藥發展提出的“傳承精華,守正創新”要求,又順應了醫療重心從“疾病醫學”向“健康醫學”轉變的發展趨勢。2020年,謝勝團隊憑借《基於“四象脾土和五臟”治未病的中醫4P健康管理模式構建與運用》項目榮獲中國民族醫藥學會科學技術獎一等獎,治醫思想和科研成果獲得學界和業界認可。
多措並舉 加強治未病學科建設
在技術創新方面,組織團隊挖掘整理中醫非藥物療法40余種,形成並完善五行藏象中醫外治療法。
在科學研究方面,深耕多維動態時空關聯性、體質分類、疾病防治等領域的研究,著有《四象脾土六氣調神論》《五行藏象中醫外治療法》《“三圈循環”防治模型構建與六經治未病》《青少年中醫治未病》等專著。
在專業教育方面,以“中醫養生學”教研室為載體,推動《脾胃治未病養生學》《治未病脾胃學》發展,將脾胃治未病模式融入到中醫養生專業學建設中,體現脾胃為后天之本的養生保健優勢。
在人才培養方面,成功探索了“學校+醫院+社會”聯合培養機制,著力培養“學科交叉、服務臨床、注重創新、引領發展”的復合型治未病人才和中醫健康管理服務人才。
在學科融合方面,基於脾胃治未病模式的實踐與應用,促進相關脾胃病科、心血管科、婦科、兒科等專科疾病的防治,切實將脾胃治未病融入到各中醫專科的學科建設發展中,提高中醫藥臨床療效和服務能力。
在平台搭建方面,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快中醫藥特色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文件精神,與北京中昊智達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簽署健康戰略合作協議,共同打造國際治未病與健康管理合作創新平台,通過吸引社會投入推動廣西實現全域治未病體系垂直覆蓋。雙方互惠互利,共建共享,依托廣西面向東盟的地理位置優勢,進一步推進中醫藥產業化、現代化和國際化。
與時俱進 提升治未病服務水平
提升醫療服務水平,是醫療單位高質量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傳統的中醫診療,主要通過“望聞問切”,根據患者面診時的病症對症下藥,難以動態跟蹤患者病情發展、提供個性化治療指導。為解決這一難題,廣中醫治未病中心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加強信息化建設,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健康管理服務。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廣中醫治未病中心憑借“互聯網+治未病”模式,交出了一份出色的抗疫成績單。
疫情發生后,謝勝教授帶領40多人的中醫團隊借助互聯網優勢,進駐長江日報在線問診平台,為武漢居民提供健康咨詢服務,並為多名確診患者開方用藥,醫院線上服務人數排名位列全國首位。
同時,該團隊結合國家新冠肺炎診療方案,通過線上-線下診療App對輕症患者、疑似病例、正常居家或集中隔離人群提供中醫居家“4P”健康管理服務,在線為群眾提供疫情期間飲食起居調攝指導、心理疏導、運動調護指導,並開設公益線上健康課堂,累計為6萬余人次提供服務。為廣大群眾筑起一道“治未病”專科特色鮮明的健康防線。
健康是立身之本,人民健康是立國之基。近年來,隨著《“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等一系列重要文件的出台,全方位、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已上升至國家戰略層面的新高度,治未病學科發展前景廣闊,大有可為之處。
面對新的發展機遇,廣中醫治未病中心將以識變之智、應變之方、求變之勇,結合科室特色和發展實際,深入挖掘中醫治未病在健康管理方面的獨特優勢,持續探索新時代中醫藥高質量發展路徑,努力改善人民生活品質,提升人民福祉水平,矢志不渝為全面建設“健康中國”貢獻力量。(劉倩)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