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溪:“三個突出”途徑為農村黨員教育“舒筋壯骨活血”

近年來,岑溪市通過突出創新特色課堂、突出優化聯動培訓、突出強化制度保障的“三個突出”途徑,創新培訓形式、建立聯動培訓體系、完善培訓機制,提升農村黨員能力素質,為農村黨員教育“舒筋壯骨活血”。
突出創新特色課堂,為農村黨員教育“活血”
一是開設“初心講堂”。深入推進“黨課開講啦”“學習身邊榜樣”“紅色故事會”活動進村屯支部,精心打造“初心講堂”,建立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廖木森等58名黨員講師庫,以老黨員講歷史、新黨員講感悟、支部書記講紀律、黨務干部講理論、專業人才講故事等方式,用身邊人身邊事,進一步了錘煉農村黨員黨性。二是推行“雲端課堂”。依托農村智慧黨建、“岑溪黨建雲”、岑溪黨建公眾號、岑溪黨建網等平台,打造“雲端課堂”,設置“網上黨校”“雲上支部”“掌上課堂”,精心制作《岑溪黨員十二時辰》《先鋒建功新干線,岑山溪水黨旗紅》等一批有地方特色的培訓課程、紅色微視頻上傳平台,基層黨組織和黨員隻需按需“點單”,便可“雲上聽課”,開展線上理論學習,開展富農政策教育教學,推動1.8萬名農村黨員更有針對性接受教育培訓,拓寬農民視野,廣辟農民增收致富渠道。三是開展“專家課堂”。以各鎮黨校為黨員教育培訓主陣地,落實鄉鎮黨校理論教員聘任制度,各鎮黨校聯合農業站、司法所、林業站等相關部門抽調200多名骨干力量,與160名工作隊員分赴各村巡回上課,把高質量的培訓送到田間地頭,及時為農村黨員、群眾答疑解惑。聘請各級講師專家40多人,組建“專家服務團”,到田間地頭以淮山薯、砂糖桔、貢柑等種植技術進行現場培訓指導,請民間的“土專家”“田秀才”在課堂上“現身說法”,取得了良好的培訓效果。
突出優化聯動培訓,為農村黨員教育“舒筋”
一是實行基地示范培訓。建立了安平鎮富寧、糯垌鎮綠雲5個村級黨校示范點,以點帶面,在全市各鎮建立157個示范基地,推行“黨支部+科技特派員+產業基地+黨員”模式,以黨員為核心,以產業基地為載體,通過黨支部組織,把有致富能力的黨員集結起來,由科技特派員培訓引導,把黨員培訓成為科技型黨員,利用科技特派員、黨員中心戶的基地示范帶動,為黨員群眾提供種苗、技術、資金、信息等服務,在全市14個鎮培養1100多個黨員種養大戶,帶動群眾發展培育三黃雞養殖、澳洲堅果等一批特色產業,助力群眾致富增收,帶動農戶獲利1500萬元。二是實行異地取經培訓。結合村干部履職能力培訓,先后組織500多人次黨員村干部開展到玉林、崇左、廣東羅定等區內外地區學習考察,進行短期實踐培訓,學習先進地方的發展經驗,用看得見、摸得著的經驗豐富村組干部的頭腦,開拓他們的眼界,進一步打造綠雲村、富寧村、盤古村等一大批具有自身特色的示范村。三是實行團隊聯建培訓。積極開展“雙報到”活動,91個市直單位與290個村(社區)黨組織結對聯建、幫扶發展,各村黨組織與聯建單位根據村情、單位的工作和業務特點,制定培訓方案,設計課程,通過農家課堂、辦班培訓、科技講座、巡回宣講、現場咨詢、圩日課堂、現場示范操作、贈送技術資料等形式開展技術培訓和指導服務工作,提升農村黨員能力素質,更好發揮先鋒模范作用。
突出強化制度保障,為農村黨員教育“壯骨”
一是建立組織保障。由組織部門整合紀檢、黨校、農業等部門培訓項目資源,推進教育培訓聯訓機制,合力對農村黨員干部開展教育大聯訓。建立黨員教育培訓聯席會議制度,定期舉行聯席會議,研究解決農村黨員大培訓工作中的重大問題,協調解決農村黨員教育困難120多個,有效推進農村黨員培訓工作的開展。二是整合教育經費。建立培訓經費增長機制,把農村黨員教育培訓專項經費列入地方財政和黨費預算,並隨著財政收入增加按比例增長,採取“財政撥一點、黨費支一點、部門出一點、企業或協會補一點”的“四個一點”經費投入機制,多方面籌措培訓資金,整合資金1000多萬元,充分保障黨員學習經費。三是常態化督促指導。建立健全培訓登記、學員管理、培訓統計月報、培訓經費管理、年度考核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及時掌握黨員培訓信息。強化督促檢查,組織部門每季度定期對農村黨員大培訓工作督促抽查,把黨員教育培訓納入黨建工作責任制,作為鎮黨委書記黨建工作述職、評議、考核,以及領導班子年度綜合考核、精神文明建設考評的重要內容,構建起了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黨員教育培訓工作格局。(楊福隆)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