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銀行:下沉陽光金融拓寬農民“致富路”

“不用找熟人,沒請一頓飯,3天就幫我辦好了10萬的貸款。”桂林市全州縣安和鎮芋頭種殖大戶王春玉眉開眼笑地說。
桂林市全州縣安和鎮盛產的檳榔芋,相傳清朝年間曾被列為“皇室貢品”,目前全鎮種植面積4500畝,是當地優質農產品和特色產業。許多農民以種植芋頭為主要收入來源,王春玉就是其中一個。他共承包了120畝土地,其中有60畝種植芋頭,另外60畝地種植一種名為鉤藤的藥草,今年的芋頭產量預計有5萬斤。由於擴大了種植規模,家裡大部分積蓄都已投入生產,資金一時周轉不過來。
正在愁眉不展時,王春玉看到了村裡農村普惠金融綜合服務點牆上挂著的陽光金融公示牌,抱著試試看的心裡,他電話聯系了公示牌上的銀行工作人員,沒想到工作人員第2天就上門服務,從辦理手續到貸款發放隻用了3天,解決了資金緊缺的燃眉之急。
站長在桂林分行農村服務點辦理業務。萬力嘉供圖
王春玉提到的“陽光金融公示牌”,是桂林銀行服務鄉村振興推出的“陽光信貸”工程,目前已在全區6000多家農村普惠金融綜合服務點統一設置。公示牌上的信息,包括當地桂林銀行的分行、支行負責人和鄉鎮小微支行“三農”客戶經理的姓名、電話,還公布了陽光信貸監督員的姓名、和聯系方式。村民辦理金融業務,能夠方便、快捷地聯系銀行工作人員,辦理過程和結果接受信貸監督員和社會的監督,實現公開透明、陽光操作,能夠有效避免“人情貸”“關系貸”。
桂林分行設立“陽光金融公示牌”的農村服務點。萬力嘉供圖
在深耕桂林地區的基礎上,“陽光信貸”工程的觸角還延伸到了八桂各處,比如在“紅色福地”百色先試先行,推動了高質、高效、協同的創新步伐。來自百色市銀保監局的工作人員黃國治就擔任了當地桂林銀行農村服務點的陽光信貸監督員。他介紹,桂林銀行在廣大農村地區推行“陽光信貸”工程,形式簡單、但意義重大,既有利於提高農村信貸服務的透明度和公平性,也有助於從源頭上提高信貸准入質量,是解決農村地區信息不對稱問題、降低農村金融風險的重要舉措。
百色推行“陽光信貸”工程的農村服務點。林郁供圖
百色推行“陽光信貸”工程的農村服務點。林郁供圖
桂林銀行通過推行“陽光信貸”工程,潛心與當地政府、農民一起挖掘、培育實現共同富裕的產業,幫助越來越多的農民走上致富之路。2019年10月以來,桂林銀行累計投放縣域貸款超過1000億,成為廣西在縣域貸款投放增量最大的金融機構﹔2021年,桂林銀行貸款增量有一半投向了廣西縣域經濟。
“桂林銀行依托市—縣—鄉—村四級服務渠道,以推行‘陽光信貸’為抓手,扎實推動渠道、產品、服務和資金下沉農村,引導金融資源精准滴灌涉農領域,滿足鄉村振興的多樣化金融需求,以金融創新助推鄉村振興。目前廣西平均每2個行政村就有一家我們的服務點,讓普惠金融的陽光照亮農民的增收致富路。”桂林銀行鄉村振興工作部負責人表示。(鄭睿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