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林力破芒編出口之困

近日,博白縣一家企業的庫房裡,5600余件共4.2噸的水葫蘆籃擺放整齊,經玉林海關查驗后將銷往海外。
博白縣共有435家編織企業,玉林海關深入調研發現,目前該縣的竹木草制品品種單一,產品附加值和利潤率比較低,企業規模小,抗風險能力還有待加強。
廣西博白縣尚豐工藝品有限公司負責人反映:“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企業所需原材料價格飆漲,出口訂單也受到影響。今年貨櫃租金漲了近10倍,一櫃難求,發貨經常延期,導致企業有訂單不敢接。”
針對竹木草制品出口困局,玉林海關通過調研,認為提升產品質量,提高企業的議價能力和產品競爭力,是幫扶產業的第一要義。“不長虫、不發霉、原料環保是編織產品暢銷的根本保証。”玉林海關監管科負責人說。
抓住重點,玉林海關開展了一系列有效幫扶措施,協調增設集中檢疫處理場地,減少企業熏蒸作業成本﹔加強政策解讀,就竹木草生產企業備案登記、日常管理、報檢通關、加工貿易等政策法規進行宣講﹔指導企業加強疫情防控和產品質量管理,建立健全原輔料驗收使用、防疫處理、自檢自控等管理體系﹔指導企業改進生產加工工藝,將竹木草制品從“粗加工單板”升級為“精加工整套成品”。在海關的建議下,廣西博白縣尚豐工藝品有限公司建立了產品溯源制度,為芒編產品附上二維碼說明標簽,用戶可通過二維碼了解產品的原料來源、生產過程、文化意義,為產品附加“文化價值”。
“考慮到企業訂櫃難的實際問題,為不耽誤船期,我們採用‘預約查驗’‘集中查驗’的現場查驗監管模式,對企業申報的貨物進行即報即查,‘一次下廠,多批查驗’,縮短貨物放行時間。”王曉博說,為提高監管效能和通關效率,玉林海關還探索遠程視頻備案考核監管模式,將通關時間縮短為幾分鐘,助力企業進一步提高競爭力。
據海關統計,1—10月,玉林竹木草制品出口2515.4噸,貨值9785.6萬元,分別增長12.9%、26.3%,呈穩步增長的良好態勢。(王曉博、鄒蕙蔚)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