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廣西頻道>>要聞

廣西上林:特色小民宿 鄉村大產業

2021年10月25日17:09 | 來源:人民網-廣西頻道
小字號

上林縣西燕鎮北林村拉敢庄一角。覃保泉攝

10月23日,由上林縣委宣傳部主辦的“生態氧都·醉美上林”攝影採風活動在上林正式拉開帷幕。來自廣西攝影家協會、南寧攝影家協會等優秀攝影家及媒體記者共計20余人組成採風團深入南寧市上林縣大豐鎮下水源、大豐鎮馬槽庄,用鏡頭記錄醉美上林,用文字描述上林民宿產業帶動群眾增收致富的生動故事。

 

上林下水源民宿。周家志攝

第一家民宿的誕生

下水源庄位於大明山東麓的半山腰,自古便有“春之嵐、夏之瀑、秋之雲、冬之雪”的美譽,空氣中負氧離子含量達到每立方米20000個,遠高於世界衛生組織清新空氣標准,是天然的“綠色大氧吧”。

“客人來我們這裡,就喜歡在大樟瀑布、一線天瀑布游玩,再吃點農家小菜,享受悠閑的鄉村生活。”上林縣大豐鎮東春村下水源片區黨支部書記莫明文是當地最早辦民宿的五人之一。20年來,莫明文不僅通過民宿改變了貧窮的生活,也帶動鄉親們實現共同富裕。

時間回溯到1999年,當時,廣西壯族自治區文學藝術屆聯合會相關領導到下水源調研,並提出當地可依托良好的自然風光,發展農家樂的想法。“農家樂是什麼?怎麼做?”2000年初,帶著幾分期盼,幾分忐忑,作為共產黨員的莫明文聯合藍永文等4名村民合資1.4萬元,租下當地一所廢棄小學,裝修出9個房間開始對外迎客,這就是下水源第一家民宿“避暑山庄”的前身。

“因為山高路遠,我們就號召當地村民組織一支摩托車隊,56輛摩托車輪流到縣城拉客,15塊錢一趟車,既解決客人交通不便問題,也為村民增加收入。”莫明文對當初創業的印象非常深刻。

隨著避暑山庄的客人越來越多,村民們看到了民宿生意的可行性,紛紛開始效仿,目前該庄91戶村民有32家做起民宿生意,床位數約380張,年收入1000萬元以上,這個原來靠種植八角為生的小山村實現了從貧困村到富裕村的華麗轉身。

上林馬槽庄民宿。周家志攝

民宿產業悄然興起

下水源的成功實踐,讓很多人看到的商機,上林縣各鄉鎮紛紛辦起民宿,並在硬件、軟件和運營模式上進行升級換代。民宿,作為旅游經濟的一種新業態,開始在上林嶄露頭角。

山語別院客棧位於大豐鎮東春村馬槽庄,今年一月開始對外營業。作為前來馬槽庄就業的民宿企業主管覃海鷹介紹,上林縣山美水美空氣清新,民宿產業正在步入發展的快車道,隻要做出特色就一定能吸引游客。

上林縣文化廣電體育和旅游局局長韋智碧表示,近年來,民宿產業在上林縣迅速發展壯大,以下水源庄為代表的民宿群已經成為上林縣旅游休閑產品的一張亮麗名片。目前,上林縣上林縣已擁有132家民宿,但每到旅游旺季,仍是“一床難求”。接下來,上林縣將沿著清水河一帶,打造成集文化、餐飲、休閑、體驗於一體的民宿集群,把生態優勢轉變發展優勢,讓民宿成為實現鄉村振興的有力支點。

上林覃排半島風光。李輝攝

“生態立縣”助民宿產業騰飛

民宿經濟飛速發展的背后是上林縣對“生態立縣”的堅持,是鄉村振興建設中不懈前行的腳步。

今年4月24日,上林縣成立民宿行業協會,引導民宿企業加強行業誠信自律,這也標志著上林縣民宿行業由原始粗放的鬆散業態轉向在政府引導下集群化發展的健康態勢。

“生態興則文明興”,上林縣將始終以生態至上的理念,聚力“五個一”來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即用好“世界長壽鄉”的這一塊金字招牌,做好康養文章﹔推廣中醫農業技術,做好生態加法,盤活每“一畝地”﹔積極發展生態林種好每“一棵樹”﹔利用好上林的優質水資,做強每“一瓶水”,發展鄉村民宿新業態,鋪好每“一張床”。(陳惠)

(責編:劉佳、黃昱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