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進新時代 闖出新路子
——防城港市港口區奮力譜寫鄉村振興新篇章

港口區光坡鎮大龍口生態村。鐘雲需攝
日前,防城港市港口區順應新時代新形勢新要求,及時把“三農”工作重心由脫貧攻堅轉向了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強化統籌謀劃,努力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港口區從嚴從實落實中央、自治區、市關於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要求,圍繞“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20字總要求,努力闖出一條具有港口區濱海特色的鄉村振興新路子,高質量推進港口區鄉村振興工作。
產業驅動開新局
港口區緊抓產業振興這個“牛鼻子”,立足區情實際,找准鄉村振興與臨港大工業和濱海旅游業的結合點,積極發展多元化鄉村產業。建成了紅樹林海洋漁業核心示范區、簕山古漁村休閑漁業示范區、大龍口休閑農業示范區、原種光坡雞產業示范園等17個農業產業示范區(點),帶動農戶養殖大蚝、光坡雞,種植紅衣花生、紅香薯、海紅米等地方特色農產品,逐步形成“一村一品”“一村多品”“一鎮一業”的特色產業格局。
為構建鄉村產業體系,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港口區引進了生態種養農業產業園項目。項目總用地面積1600多畝,包括佔地400多畝、年出欄量達100萬頭的規模化養豬場,佔地400多畝、集屠宰、分割、儲藏於一體的冷鏈加工廠,以及佔地800多畝的中草藥種植基地3個子項目。該項目的入駐將有力彌補港口區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短板。
港口區充分利用大項目帶動形成的上下游產業鏈,引導各村(社區)利用區位和地理優勢,大力發展農村集體經濟,增加集體經濟收入,解決群眾就業等問題。企沙鎮赤沙村充分利用廣西鋼鐵集團有限公司、中電廣西防城港電子有限公司、廣西小藻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等大中型企業項目帶來的人流、物流優勢,積極探索“合作社+公司+基地”運作模式,推進民宿、餐飲、超市零售、自動洗車線等項目建設。這些項目不但能有效推動赤沙村級集體經濟發展,還能提供不少就業崗位,解決了部分村民的就業問題。截至9月30日,赤沙村集體經濟收入達54.1881萬元,成為港口區第二個村級集體經濟收入突破50萬元的行政村。
生態宜居強基礎
港口區深入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專項行動,全區累計出動黨員干部及群眾3300多人次參與村庄清潔行動,清理各類垃圾雜物、清理畜禽養殖糞污、拆除違規廣告牌匾、清理挖通溝塘,完成沙企一級路沿線玉羅嶺至企沙紅綠燈路段沿線違章建筑拆除工作。目前,港口區已完成2020年自治區下達的基本整治型村庄50個、設施完善型村庄5個、村屯道路2條、自然村公廁4座、公共照明5個(生產組)﹔整合資金3450萬元投入農村污水整治、“廁所革命”“三清三拆”整治等工作,全區無害化廁所普及率達95.3%,畜禽類糞污綜合利用率達84%。全區建制村通客車率達100%,實現“村村通客車”。全區農村自來水普及率100%,群眾安全飲水得到全面保障。
港口區積極開展幸福鄉村建設示范工作,將沙螺寮村大坳組、山新村七組納入幸福鄉村建設示范點選點﹔完成企沙鎮牛路村,光坡鎮紅沙村、中間坪村、沙螺寮村,王府街道白沙村等5個行政村的“多規合一”村庄規劃編制工作。通過以點帶面,示范帶動茅企路、濱海公路、濱海示范帶沿線村(屯)農房特色風貌改造。大龍村黃京角組村民陳建成對農房風貌改造工作十分支持,他家的樓房是第一家接受農房特色風貌改造的房屋,陳建成對改造成效非常滿意。“房子改造好了,也變漂亮了,我們住著也舒服!”陳建成喜笑顏開地說。截至10月14日,全區農房特色風貌改造開工數達358棟,佔比67.42%,竣工67棟。
鄉風文明穩支撐
港口區扎實做好傳思想、傳政策、傳道德、傳文化、傳技術等“五傳”活動,深入開展鄉風文明建設工作,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扎根鄉村。目前該區共有縣級以上文明村鎮18個,佔村鎮總數的94.7%,其中全國文明村鎮2個(牛路村、山新村),自治區文明村鎮5個,防城港市文明村鎮7個(含兩鎮),港口區級文明村鎮4個。企沙鎮山新村是港口區鄉風文明建設工作的示范點,今年以來,企沙鎮山新村共開展理論宣講、文化文藝演出、鄉村環境衛生治理、鄉風文明等各類志願服務活動40多場次,志願者參與人數達1000余人次。“我們這輩子總是得到黨的照顧,溫飽問題都解決了,年輕的黨員要積極做好工作,要為國家發展作貢獻……”山新村老黨員蘇恆在本村初心廣場新時代文明實踐大講堂給年輕黨員干部群眾做宣講時說。
港口區在規范推動鄉賢理事會建設的基礎上,充分挖掘利用鄉賢、愛心人士資源為村庄發展出謀劃策、出資出力。今年端午節,山新村舉辦了“熱烈慶祝建黨100周年暨新鄉賢人士·社會愛心人士·愛心企業助力鄉村振興捐贈”端午晚會,捐款累計達18萬元,全部用於推動鄉村風貌提升、助力鄉村振興發展等方面。
治理有效強保障
港口區成立區委農村工作(鄉村振興)領導小組,先后印發《關於開展處級領導干部和區直單位挂鉤聯系鄉村振興工作的通知》《鄉村振興網格化管理工作方案》等一系列文件,初步構建起了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整體工作機制。實施處級領導干部和區直單位挂鉤聯系鄉村振興工作機制,指導開展鄉村振興工作。嚴格落實黨組織書記抓鄉村振興的要求,區鎮村三級黨組織把主要精力向鄉村振興傾斜,為鄉村振興提供堅強組織和人才保証。如光坡鎮紅沙網箱養殖協會黨支部(海上黨支部)把技術能手、養殖大戶、致富能人凝聚在黨支部周圍,發揮黨員“雙帶”作用,帶領群眾致富,實現黨建、產業同步做大做強。目前,養殖總面積已發展至1.5萬畝,產值超13億元。
生活富裕感黨恩
港口區深入推進鄉村生態旅游工作,指導群眾充分利用當地自然條件和區位優勢,大力發展鄉村旅游項目,不斷提升群眾生活水平。大龍口是光坡鎮新興村的一個自然村,是廣西綠色村屯示范點,也是市、區創5A鄉村生態旅游的示范區,2021年獲評“四星級美麗鄉村型體育綜合體”稱號﹔今年10月,廣西壯族自治區文化和旅游廳評定大龍口生態休閑山庄為五星級農家樂。大龍口鄉村特色旅游產業不斷發展壯大,生態鄉村旅游示范區土地面積共2300畝,紅利惠及了家家戶戶。大龍口33戶人家,參加公司入股的就有26戶人家,有的村民以現金入股,有的則以土地流轉的形式入股,每股年底最少有1000多元分紅,不少村民在家門口就實現了就業,生活水平穩步提升。
據統計,港口區1~9月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29.63億元,同比增長11.3%。其中,糧食總產量7267.71噸,水產品產量212643噸。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758萬元,增長12.2%,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全市排名第一。(洪許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