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鄉村振興工作站在三江侗族自治縣調研

近日,清華大學鄉村振興工作站赴廣西三江支隊到三江侗族自治縣開展為期10天的社會實踐活動,通過線上指導、線下調研、座談交流、實地訪談等形式,深入林溪鎮高友村、程陽八寨、冠洞村等地,潛心研究侗族傳統村寨保護、旅游產業發展、茶葉產業提升、鄉村環境治理等問題,全力為侗鄉全面實現鄉村振興建言獻策。
仲夏的高友侗寨,吊腳木樓錯落有致,茶園竹木點綴其間,在夕陽的映射下,光影迷人,美不勝收。初到侗寨的清華大學建筑學院學生付宣宇,剛步入侗寨,就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憾:“這些侗族建筑非常美,我特別佩服侗族人民的木構建筑智慧,接下來的幾天,我將認真學習研究侗族的傳統建筑和建筑文化,希望能用自己的專業知識,為新式侗族建筑改良和傳統村落保護發展做出一點貢獻。”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學生王錦頤說:“本次清華大學鄉村振興工作站赴廣西三江支隊是本次暑假新聯絡溝通的站點之一,主要由清華大學建筑學院、環境學院、經管學院三個院系的同學組成,我們將通過入戶調研、村民訪談和實地測繪等方式,深入了解侗族村寨布局模式、傳統建筑的保護與使用、村落垃圾污水治理的現狀與問題等情況,並希望通過調研與考察,在高友村內建成清華大學鄉村振興工作站,以作為便民活動站與支隊調研基地。”
支隊隊員梁建楚是一位土生土長的三江人,能和同學們在家鄉一起調研,他掩飾不住內心的喜悅:“我是清華大學環境學院的學生,很榮幸能參加這次實踐活動,我一定會用自己的專業知識,為家鄉的發展多提‘金點子’,為家鄉的振興多獻一份力。”
當天上午,清華大學鄉村振興工作站赴廣西三江支隊開展社會實踐工作座談會在縣委五樓會議室召開,清華大學建筑學院黨委副書記張弘通過網絡連線寄語全體隊員:“希望大家通過這次實地調研活動,以挨家挨戶訪談、調查問卷等形式,深入了解侗族的建筑、文化及地方的經濟、產業、治理等發展情況,深入了解鄉村在實際發展過程中所面臨的問題與挑戰,同時結合自身專業,對這些問題提出更加深入的剖析,並探索性地嘗試尋找解決問題的一些答案,並在活動中受教育、長才干、作貢獻,更好地服務於地方鄉村振興的發展。”
縣委副書記陳明要求,希望同學們在實踐中要多了解基層、多熟悉基層,樹立關心、關注基層的理念和習慣。要多接觸群眾、多了解群眾,培養群眾感情,掌握群眾工作的方式方法。要以高友村工作站為基點,在社會實踐中設計、樹立鄉村振興典型,在三江乃至全國研究推廣更多優質的鄉村振興方案。
據了解,清華大學鄉村振興工作站是在學校黨委的領導及校團委和各部處的支持下,由建筑學院發起、聯合各個院系共同開展的一項鄉村振興主題公益活動,依托“清華大學學生社會實踐基地”建設“鄉村振興工作站”,駐點開展“鄉村振興”主題服務,通過與地方政府共建實體工作站點,提供生活、工作、培訓的功能保障,滿足師生扎根鄉村開展長期駐點服務需求,進一步深化實踐育人成效,創新校地合作機制,本著實現多方共贏的建設目標,探索青年學生助力鄉村振興的新模式。(龔普康、梁秀明)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