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韵润初心 青春担使命
——北海职业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红色育人模式显成效
![]() |
| 活动现场。北海职业学院供图 |
红色资源是时光沉淀的精神密码,更是培根铸魂的鲜活教材。近年来,北海职业学院机电工程学院深挖本土红色资源,创新构建“退役士兵传基因、理论宣讲铸信仰、红色场馆践初心”三维育人体系,让革命故事可感、红色精神可学、初心使命可践,在青少年心中播撒红色种子,为新时代人才培养注入澎湃动能。
老兵传基因·国防教育润童心
“这抹国旗红,是先烈热血染就的信仰底色!”北海市银海区第七小学的课堂上,退役大学生李浩江的话语掷地有声。作为学院“红色传承”宣讲队骨干,20余名党团员退役大学生带着军旅荣光,走进海城区第二实验小学、银海区第七小学等校园,为300余名学子打造“红色传承 筑梦国防”沉浸式课堂。
海城区第二实验小学学生孙一卓挺直脊梁:“我要以他们为榜样,学好本领守护家国!”在“小小护旗手童心向祖国”活动中,老兵们从国旗历史讲到队列规范,手把手打磨40余名小护旗手的每一个动作。在“每一步都要彰显对祖国的敬意”的叮嘱下,少年们的眼神里,渐渐燃起了“长大后也要守护家国”的星光。
宣讲铸信仰·真理力量聚人心
如果说退役士兵是红色基因的“传递者”,那么理论宣讲则是红色信仰的“铸魂师”。北海市“向海之声”青年讲师团成员马芬,以《踏浪寻红:北海百年潮涌中的青春答案》为题,为1000余名师生铺开百年奋斗长卷。她以“青春与使命”为主线,让渔家儿女、海防战士的英雄故事穿越时空,让革命薪火在青春血脉中奔流不息。
学院匠心传承辅导员工作室成员凌燕,则带着党的创新理论走进基层。在常乐镇,她以鲜活案例,用“家常话”讲清“硬道理”。“心里亮堂了,干事创业的脚步也更稳了!”常乐镇干部的称赞,正是理论宣讲扎根实践的生动注脚。
场馆践使命·实景育人炼真章
“老民兵扁担挑土修渔港、徒手挖井惠乡邻,‘自力更生、靖海奉献’的精神值得一辈子坚守!”在地角女民兵连史馆,学生沙石任的感慨引发共鸣。作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这支拥有60余年历史的女民兵连,用“巾帼担当”书写的海防故事、救援传奇,成为学院最生动的实景教材。
党员教师庞怡带领30余名团员青年走进史馆,在老照片、旧物件前聆听新老民兵接力守海防、战台风、护渔港的事迹,团支部代表陈雨桐豁然开朗:“如今才懂‘不爱红装爱武装’的深意,是责任与担当的传承。”在侨港镇骆春伟广场,40余名青年学子静听“我不上谁上”的铿锵誓言,追忆电建派出所所长骆春伟跳海断缆、勇扑渔火的壮举。“我们既要做红色故事的倾听者,更要做初心使命的践行者!”学生江有华的感言,道出了青年一代的责任担当。
从退役士兵的“军装绿”到理论宣讲的“真理红”,从红色场馆的“实景课堂”到青年学子的“使命担当”,北海职业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将红色资源转化为育人资源,在新时代的画卷上书写“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生动答卷。(马芬,赵青青)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

































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权威资讯
报道全球 传播中国
关注人民网,传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