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广西频道

风雨映初心 防汛显担当

——田东县祥周镇党员干部奋战防汛救灾一线纪实

2025年10月20日09:18 |
小字号

连日来,受持续强降雨影响,田东祥周镇干部群众面临着汛情考验。该镇在田东县委、县政府统一安排调度下,闻汛而动,广大党员干部冲锋在前,多措并举防汛救灾,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台风即将登陆,全体党员干部立即到岗!”9月30日晚8时,祥周镇政府灯火通明,应急部署会正紧张进行。该镇党委书记黄星峰语气坚定:“群众的安全重于泰山,我们党员干部必须24小时盯着!”

应急预案迅即启动,责任体系层层压实。从河堤巡查到群众转移,从物资调配到险情处置,各项任务精准到人、细化到点。当万家灯火在风雨中渐次熄灭,一支支由党员干部组成的巡逻队却选择逆风而行。手电的光柱划破雨幕,他们沿着河岸反复排查,不放过任何一处隐患。年轻干部何文臣已连续值守堤防三天两夜,他嗓音沙哑,话却朴实:“水不退,回家也睡不踏实!这里的情况我熟,我守着大家才安心。”这些雨夜中的身影,用脚步丈量责任,为百姓筑起了一道“冲不垮”的安全堤坝。

“积水已经淹到一楼了!”10月2日清晨,均宁村支书农天志的紧急呼叫,拉响了救援的警报。镇长黄升新立即带领救援队伍赶赴受灾村屯。

面对均宁村10处积水点的形势,救援工作面临考验。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并确保房屋结构安全、水位未超警戒线的前提下,大多数群众为方便照看家畜,选择暂住于自家二楼。

镇党委迅速统筹应急、医疗、村委等多方力量,将工作重心从大规模转移调整为精准保障与动态守护。党员干部们划着救生艇,穿梭在村巷之间,成为连接被困群众与外界的“生命舟桥”。

“家里的米还够吗?”“药品需不需要补给?”“身体有没有不舒服?”干部们挨家挨户地敲门问需。对于唯一需要转移的两位群众,村支书农天志主动将他们接到自己家中安置,悉心照料。“住在支书家,比在自己家还暖心!”老人蒙妙形感动地说。

在紧急抢险的同时,群众的基本生活保障同步推进。为建立起长效保障机制,镇里主动对接县应急、消防等部门,构建起“日常巡查+定点配送”的供应体系。联合救援队每日巡查摸排需求,每三天统一配送一次基础物资。该镇工作专班及时乘船将大米、食用油、方便面等生活物资送到受灾群众手中。“有党和政府在,心里就踏实!”一位从二楼窗口接过物资的老人激动地说道。

在这里,挂村干部龙谋的手机成了最热的“民生热线”。水情发生后,他第一时间把受灾户都加了微信、留了电话。每天,他一边搭乘救生艇穿梭巡查,一边不停地接打电话、翻看微信,把各家各户的急事、难事一件件记在心上,并立刻与后方的指挥部协调对接。

洪水渐退,重建家园的战役随即打响。祥周镇党委立即成立灾后重建指挥部,清淤消杀、设施修复、生产恢复等多条战线同步推进。

在模范村,20亩倒伏的巨型水稻浸泡在水中,抢收迫在眉睫。“这是农户半年的心血,必须尽全力抢回来!”一支70人的党员突击队迅速奔赴田间,在泥泞中展开手工抢收。镇农技员梁秀丽现场指导:“动作要轻,尽量减少损失。”汗水浸透了他们的红马甲,他们用实际行动守护着群众来之不易的劳动成果。

在民安村陇荷屯,清淤大会战正如火如荼。村支书蒙军英带头挥起铁锹,喊道:“大家加把劲,早点把我们的家园清理干净!”党旗下,志愿者们干劲十足,被淤泥覆盖的道路和院落逐渐重现原貌。

从迎战风雨的坚毅前行,到重建家园的众志成城,祥周镇的党员干部们将忠诚与担当写在了防汛救灾的第一线。这场战役,考验的是能力,凝聚的是人心,相信在干群一起努力下,必将度过困难迎来更加美好的生活。(梁慧雪)

来源:田东县祥周镇人民政府

(责编:陈露露、许荩文)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