淬炼乡村振兴“领头雁” 筑牢基层治理“桥头堡”

近日,随着第三期“农村党员进党校”集中轮训在藤县塘步镇党校结业,塘步镇2025年“农村党员进党校”集中轮训圆满收官。自首期开班以来,以“分级分类、按需施教、实干实训”为核心,将党的创新理论、实用技能与乡村需求融合,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注入“红色动能”,共480名农村党员参加了集中轮训。
示范引领,三级联动建强培训“主阵地”
“以前觉得党校培训离我们很远,没想到在家门口就能系统学政策、学技能,还能和其他村的党员交流经验!”来自古祀村的党员莫大哥在结业时感慨。
此次轮训严格落实《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2024-2028年)》有关要求,构建“镇党委统筹、党校主办、各村(社区)联动”的三级培训体系,以镇党校为核心阵地,同步联动古祀村白鸠咀示范点、大家乐肉鸽养殖基地等“1+N”教学网络。
每期培训均由镇党委班子成员带头开班授课,邀请县委党校专家、县应急管理局、藤县消防救援大队等职能部门业务骨干组成“讲师团”,围绕乡村振兴、农村基层党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基层治理等主题开展专题教学。其中,党的创新理论和党性教育课程占比达50%以上,通过政策解读、案例分析、警示教育片观看等形式,帮助党员筑牢信仰之基。目前,三期轮训累计开展专题授课24场次,组织现场教学3次,覆盖机关支部、4个镇直单位支部、18个村(社区)及新兴领域党员,实现未参训党员“应训尽训”、重点群体“精准覆盖”。
按需施教,精准滴灌破解“学用脱节”
“我们村一直在探索集体经济发展路径,这次老师讲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与三资管理’,正好帮我们理清了思路!”沙田村党组织书记李大森拿着笔记本,上面记满了实操要点。
针对不同领域党员需求,塘步镇打破“大水漫灌”模式,推行“订单式”课程设计:对党员干部侧重基层治理、依法办事能力培训;对后备人才、致富能手强化产业发展、创业就业政策解读;对村(社区)党员增加生态环保、矛盾纠纷化解等实用内容。
在课程设置上,每期均融入“特色模块”:首期聚焦深入贯彻涉重金属污染排查整治,助力党员提升生态保护能力;第二期增设“突发事件舆情处理”专题,现场模拟处置流程;第三期结合秋冬季节安全风险,引入消防安全、应急救灾课程,由藤县消防救援大队、应急管理局干部手把手教学消防应急、灾害救助流程等。此外,培训还创新采用“典型现身说法+研讨交流”形式,组织参训党员围绕“如何带动群众发展产业”“怎样化解邻里矛盾”等话题展开讨论,累计形成实操建议30余条,真正实现“学有所思、学有所用”。
严管实督,闭环管理确保“训出实效”
“为避免重复培训,我们建立了‘党员培训登记备案表’,实时跟踪各村(社区)党员参训情况。”镇党建办工作人员介绍。
此次轮训严格落实“加强培训管理”要求,从三方面构建闭环管理机制:在学员管理上,明确各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为“第一责任人”,统筹调训名额,防止同一党员年内重复参训,三期培训精准分配名额,机关支部、大罗村、孔良村等单位分别按34人、20人、25人等规模参训,确保覆盖均衡;在教学管理上,制定详细课程表,明确授课人、时间、地点,每期安排专人负责签到、课堂纪律维护;在质量评估上,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党员反馈,满意度达90%以上。
此次集中轮训不仅提升了农村党员的党性修养与履职能力,更激活了基层党组织的“神经末梢”。下一步,塘步镇将持续深化“农村党员进党校”行动,建立“培训—实践—反馈”长效机制,深入开展“堡垒先锋1+N”行动,推动学习成果转化为乡村振兴的实际成效,让党员真正成为群众的“主心骨”、发展的“领头雁”。(关国彬)
来源:藤县塘步镇人民政府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