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广西频道>>金融财经

百年中行又赴山海之约

——中国银行倾情服务中国—东盟开放合作

2025年09月16日17:36 | 来源:人民网-广西频道
小字号

2025年9月,南宁国际会展中心朱槿花穹顶下彩旗飘扬,第22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以下简称“东博会”)如约而至。泰国珠宝商轻触手机完成跨境结算,屏幕上闪烁的交易信息,让他的思绪不禁飘回22年前,2004年他首次参展时使用的中国银行借记卡,仍然历历在目。

“从现金支付到银行卡结算,再到如今的指尖结算,中国银行始终陪伴我们的生意成长。”寥寥数语,道出了一家百年银行与一场国际盛会的深厚情谊。

从1915年在北海海关设立汇兑所算起,中国银行已扎根广西110年,并以东博会唯一主办银行的身份,连续22年全程护航、全程参与、全程见证盛会的成长,更以金融为笔,在广西不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征程中,写下动人篇章。

第22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银行展台。龙黎艳摄

第22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银行展台。龙黎艳摄

百年深耕:从边贸金融桥梁到开放金融枢纽

1915年,广西北海,潮声拍岸。中国银行在北海海关设立汇兑所,成为广西最早的现代金融机构之一。

彼时的北海商船如梭,关税征收与货币兑换需求旺盛。汇兑所甫一成立,即承担“代收关税、兑付东南亚货币”的重任,搭建起联通东南亚的“金融桥梁”。

自此,“中行红”在八桂大地扎下根脉。

抗战烽火中,金融血脉成了支持抗战的生命线。中国银行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积极投身金融抗战,在西南大后方加速构建金融网络,短时间内完成广西全省机构筹建布局。积极参与调运钞券、供应军需;筹集资金、支持能源交通等经济建设,组织侨汇,扶助对外贸易,以忠诚与担当谱写了可歌可泣的金融抗战之歌。

这缕根脉在时代浪潮中持续生长。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银行驻桂机构转型外汇专业银行,积极筹措外汇资金,全力支持企业出口创汇,扛起支持外贸发展、助力经济复苏的责任。1974年,南宁分行发放美元外汇贷款,让南宁罐头厂出口量一年提升3000余吨,为国家多创外汇280万美元,成为金融赋能实业的典范。1979年到1990年期间,中国银行驻桂机构累计发放贷款300亿元,支持企业出口创汇49亿美元。

扎根边疆,中国银行还在侨汇服务方面书写了“金融为民”的温情篇章。

广西作为著名侨乡,侨民众多。中国银行以汇兑为桥,联通南洋与乡梓,成为侨眷与海外亲人之间的“金融信使”。1950年,梧州中行与香港南洋商业银行合作开通侨汇业务,次年侨汇收入便突破4.4万美元。一笔笔汇款,纾解了无数家庭的生活困境,更传递着跨越山海的亲情与牵挂。20世纪50年代,北海分行侨汇专管员以“土办法”破解模糊地址,顶着烈日、逐户排查,只为将汇款妥投至侨眷手中。1974年梧州洪灾期间,梧州分行为保障侨眷生计,组建“水上送汇小组”,租船冒雨穿行,解付侨汇180笔、超万元,未有一笔延误。

岁月更迭,初心不改。百十年来,“中行红”已深深融入广西工业化与外向型经济发展的血脉。

改革开放后,中国银行支持平果铝业获中法瑞混合贷款、柳州水泥厂引进丹麦生产线、玉林制药厂成长为全国重点企业。进入新时代,中国银行坚定服务国家战略,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融入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助力高水平对外开放。作为跨境人民币试点银行,中国银行率先实现跨境结算突破,建立覆盖东盟的人民币清算网络,落地全国首笔边贸场景数字人民币支付等多项创新业务,以数字化转型与金融产品创新助力跨境业务腾飞,谱写了金融开放的新篇章,成为区域开放的金融枢纽。

作为唯一将网点“搬”进会场的银行,中国银行配备多语种服务专员,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务。龙黎艳摄

作为唯一将网点“搬”进会场的银行,中国银行配备多语种服务专员,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务。龙黎艳摄

坚守同行:以主办银行之责护航盛会常新

2004年,东博会永久落户南宁,成为促进中国与东盟经贸合作的国家级平台。作为唯一将网点“搬”进会场的银行,中国银行配备多语种服务专员,开设现金服务窗口和智能柜台,配置便携式移动柜台,提供开户、存取款、外币兑换、跨境汇款等“一站式”金融服务。

22年来,中国银行以“驻场”为利器,实现金融服务持续升级:从1个临时网点扩展为“网点+展位+咨询点+移动人员”立体矩阵;从现金服务增设至智能ATM、集中收银系统;从会展中心到各接待酒店均设立外币代兑点,成为现场“投入设备最多、服务范围最广”的金融机构。

这份坚守更不断深化为“融资、融智、融商”的三位一体合作——

2025年,中国—东盟人工智能创新合作中心落户南宁,从开工建设到一期项目竣工试运营,仅用90天。速度的背后,是中行率先核定信用总量、及时投放贷款的金融支持。

与自治区政府建设面向东盟的跨境金融创新中心,已落地20项首发金融产品、30项创新金融产品,把金融服务的“软实力”变为建设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的“硬支撑”。

依托“中银e企赢”平台,为超过1000家外贸企业搭建合作桥梁……

22年的同行与坚守,中国银行以全面优质的服务得到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参展客商的肯定,多次被东博会秘书处授予“博览会特别支持奖”“博览会合作伙伴卓越贡献奖”“东博会15周年合作伙伴杰出贡献奖”,成为中国—东盟博览会不可或缺的“金融合伙人”。

战略引领:以金融开放助力区域合作升级

广西地处中国—东盟开放合作的前沿,被赋予建设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的重大历史使命,是国家战略层面着眼于构建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新格局而布下的关键一子。

面对时代召唤,中国银行广西区分行坚决扛起自治区政府赋予的“引领行”之责,全面、深入、系统性地支持面向东盟金融开放门户建设,推动一系列开创性举措落地。

在顶层设计层面,构筑金融开放“强引擎”。推动总行与自治区政府签署《共建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战略合作备忘录》,推动中银香港与南宁市政府签订协议;将首家落地广西的境外金融机构区域营运中心——“东南亚业务后台营运中心”落户南宁;携手自治区地方金融监管局、中银香港,以“政府引导、机构联动、市场运作”的“三方合作”创新模式,共同建设面向东盟的跨境金融创新中心,在跨境金融产品创新、金融资源投入、境外机构引入等方面全方位发力。

在产品创新方面,树立贸易便利化“新标杆”。争做地方金融改革创新试点的“先行者”,积极拓展中马钦州产业园跨境人民币双向流动便利化、跨境人民币同业融资、境内信贷资产跨境转让等创新业务,全力推动数字化转型,推出了全区首笔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首笔跨境电商间联收款业务等一系列具有示范效应的“首单”“首笔”“首创”业务,持续提升区域贸易和投资的便利化水平。

发挥全球优势,架设互联互通的“大桥梁”。在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中,担任平陆运河银团副牵头行,为项目核定60亿元信用总量;在“广西—文莱经济走廊”建设中,作为文莱唯一中资金融机构,为摩拉港项目提供账户结算、外汇兑换、员工代发薪等服务,高峰期摩拉港80%的资金结算业务由中行办理;在北部湾港建设中,累计投放贷款超50亿元,支持港口自动化码头、航线拓展等项目。中国银行的系列举措,真正将东博会的“平台效应”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成果。

结语:

从1915年北海海关汇兑所的一盏灯火,到覆盖广西、联通东盟的服务网络;从首次开办远洋出口结算业务,到护航企业出海贸易;从简单的货币兑换,到推动多个跨境人民币创新业务落地;从连续22年服务东博会,到助力建设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中国银行扎根八桂的110年,正是一部与广西共成长、共开放的金融史。

百年中行,信念如磐。中国银行广西区分行将紧跟时代步伐,践行金融服务高水平对外开放的使命担当,创新金融产品、优化服务体系,以高水平跨境金融服务助力中国—东盟经贸合作行稳致远。

朱槿花穹顶下,东博会旗帜与中行网点依然相伴相生。在这片蓬勃发展的开放热土上,“中行红”将与“东博蓝”携手并肩,共同书写下一个向海图强、开放共赢的新篇章。(龙黎艳)

(责编:李敏军、许荩文)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