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马:守护大山孩子的艺术星光
2025年08月13日10:31 |

身着瑶族传统服饰的孩子
“咚—咚—咚”,4面崭新的铜鼓在河池市巴马瑶族自治县龙洪小学操场上同时敲响,24名身着瑶族传统服饰的孩子跳起刚学会的铜鼓舞。鼓声穿透深山,也敲开了大山里一扇通往艺术世界的窗。
“以前,我们连一面像样的鼓都没有。”四年级学生韦雅婷说,“现在,我敢大声说,我也是会打铜鼓的瑶族姑娘啦。”
龙洪小学位于群山深处的常豆屯,123名学生中有67名是留守儿童。2023年11月,文化和旅游部派驻的第一书记高俊涛第一次踏进校门时,看到的是破旧篮球架、掉漆的乒乓球台和“不堪入内”的旱厕。“再苦不能苦孩子,大山的孩子更不能缺少享受艺术教育的权利。”高书记暗下决心。
一年多来,他四处奔走,发挥文化和旅游部的帮扶优势,为“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艺术教育”争取资源:2024年3月,北京希望基金会捐赠21万元教学设备,并出资4.8万元设立“民族艺术非遗传承班”;2024年10月,巴马篆寿慈善联合会出资3.8万元,购置24套演出服和4面铜鼓;2024年12月,文化和旅游部机关工会送来127件手织品、故宫小书包、图书及文创产品;2025年5月,文化和旅游部财务司批复15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建设民族音乐教室、编写校本教材和参加社会公益排练和演出活动。
如今,传承班每周安排三节课,由当地民族艺术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授课,排练出布努瑶迎宾铜鼓舞、迎宾飞歌满等非遗传承科目,截至目前已培养民族艺术小传承者40余名。“过去招生要挨家挨户劝,现在隔壁村的孩子都想来。”龙洪小学陈校长说。(李晶晶)
来源:巴马瑶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责编:陈燕、庞冠华)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