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深处的教育燃灯者
——记乐业县高级中学原校长、深圳科学高中副校长吴昊的“组团式”帮扶之路

2022年7月,乐业县高级中学原校长、深圳科学高中副校长吴昊——这位有20年教龄的数学教育专家、广东省青年数学教师优秀课大赛一等奖得主,带着《数学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数学问题生成与探索的实践研究》等课题成果,以一颗热忱的心,踏上这片群山环抱的土地,开始他带领帮扶团队书写教育突围的故事。
教学质量得到突破性跃升
帮扶团队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深圳的“集体备课”模式本土化。吴昊推行“双备课组长”制度,让帮扶教师与本校教师共同执掌教研,每周雷打不动研究选题、讲题、出题。他带头拆解深圳备考经验,结合山区学生基础薄弱的特点,主导编写6本校本教材,建立包含优质教案、课件的精品课资源库。
课堂改革同步推进。三年间,帮扶教师开设校级及以上示范课118节,平均每人每学期2节以上,听课覆盖率100%。数学课堂,吴昊带着教师把“曲边梯形面积”转化为学生熟悉的梯田丈量问题。
“不是照搬,是扎根。”吴昊常说。他办公室的墙上,贴着三年来的备考日历,每一页都记着“今日教研主题”“学生易错点”,字迹已被汗水浸得模糊。
教师队伍得到造血式成长
“第一次上公开课,声音都在抖。”乐业高中青年教师王健富至今记得,2022年吴昊听课后的评语:“把课堂还给学生,试试让他们自己理解。”
为实现从“输血”到“造血”,吴昊设计“1+X”师徒结对机制:1名帮扶教师联合1名本地骨干教师,带动多名青年教师成长。三年来,66对师徒结对结出硕果:53名青年教师在教学基本功大赛中获奖,11名教师成功申报课题。教师在各级教学竞赛中的获奖人次,从2022年的22人增至2025年的38人。
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吴昊协调46名受援学校教师到广东、区内跟岗学习,组织5次骨干教师赴深圳科学高中交流;邀请省市级专家开展讲座12场次,参训教师累计2000余人次。数学教师杨艳媚曾对“奥数”避之不及,在帮扶教师指导下,带着学生用数学建模分析本地地形,如今已能独立带高三。
教研成果同步丰收。三年间,乐业高中立项省级课题2项、市级3项、县级3项、校级微课题6项,发表论文30余篇,语文、数学等四个学科工作室相继成立。每学期各学科组开展主题教研活动平均6次,一个个教学难题在研讨中化解。
学生发展得到全方位提质
5月的校园里,师生围坐共读《黄文秀扶贫日记》的声音此起彼伏。这是吴昊推动开展的“缅怀文秀・阅读分享”活动现场,师生们通过共读扶贫故事、分享感悟,将榜样力量融入日常学习。学生们写下的读后感被汇编成《青春对话》小册子,其中,120余篇优秀作品还通过粤桂协作平台传到深圳学校,两地学子以文字为桥,交流对“责任与成长”的理解,在字里行间架起跨越山海的精神纽带。
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不止于此。帮扶团队指导组建或优化学生社团45个,每周一节社团活动课成了学生最期待的时光。校合唱团的学生们每周排练《我以我心颂祖国》,在乐业县中小学生合唱节展演评比中斩获一等奖;“传承优良家风,争做时代新人”演讲比赛里,学生们讲述的祖辈故事引发阵阵掌声。三年来,学生参加市级及以上体育、艺术、科技创新类竞赛获奖112项,实现历史性突破。
德育与心理健康同步推进。“励志教育”“法治进校园”等主题活动常态化开展,学生行为规范合格率显著提升。学校每学期开展1次心理健康筛查,建立重点学生档案600多份,个体辅导200多人次,学生心理健康知识知晓率达100%。
劳动教育也落地生根。吴昊带着师生开辟校园劳动实践基地,每周一节劳动课,开展社区志愿服务6次,学生参与其中超3000余人次。高三年级学生在日记里写:“种玉米时吴校长说,劳动和学习一样,要下真功夫。”
学校面貌得到系统性革新
刚到乐业高中时,学校长期缺水,常影响教学和学生生活。吴昊急在心里,冒雨勘察地形,多方奔走协调,最终争取到220万粤桂协作专项资金——120万建蓄水池,100万购置教学一体机和电脑。
“水来了!”2023年春,当清水流进宿舍楼时,学生们欢呼一片。这只是开始:吴昊从深圳市基金会争取到10台教学一体机和15台电视,从深圳科学高中协调来价值2.6万元的教育教学用品,三年累计争取援助资金物资总计426万元。
管理制度同步升级。吴昊牵头修订高三教师教学质量奖励方案、教师发展奖励方案,制定《教育教学日常工作安排表》,明确“每日一巡课”“每周一总结”。他推动优化高三教师队伍,实施动态分层教学,成立特长生班、单招班,让不同基础的学生都能跟上进度。
智慧校园建设加速。新增的智慧教室能实时分析学生答题数据,AI系统标注的“认知断点”让教师备课更精准。2024年启动的AI高效课堂项目,完成教室设备升级,教师实现常态化AI教学应用。
如今的乐业高中,蓄水池碧波荡漾,智慧教室里的触控屏明亮,文化长廊上贴满学生的“声波明信片”,每一处都刻着“精准帮扶”的印记。
教育接力未完待续
2025年6月,吴昊的帮扶任期结束。离别那天,全校师生在操场列队,学生代表送上一本相册,最后一页是学生的签名,写着“谢谢您劈开山路”。
回到深圳后,吴昊的微信置顶仍是“乐业高三教师群”。每周三晚上,他准时上线参加线上教研;听说学校要申报课题,他连夜整理出帮扶日志里的11个典型案例;他推动深圳科学高中与乐业高中签订长期合作协议,“云教研”“双师课堂”成了常态。
在乐业高中师生的心里:“教育帮扶不是终点,是接力的起点。”2025年高考,这所山区高中的特控线人数再创新高,那些曾被吴昊鼓励“走出大山”的学生,正带着录取通知书回到母校——他们知道,这条被劈开的山路,会有更多人继续走下去。(姚再禧)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