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市:靠前贴心服务 坚定企业发展信心

北海市秉持“服务企业就是服务发展”的理念,不断完善市场经营主体诉求反映处置机制,以实打实的行动,从“企业找服务”向“服务找企业”转变,用政府靠前贴心的服务,坚定企业扎根发展的信心。
“1+3”工作机制“有力度”
在全区率先成立市域社会治理网格化指挥中心,并以此为枢纽,设立“营商环境专区”,打造线上“一号直达”,线下政务服务中心“一窗受理”“企业家日”活动定期收集和民营企业投诉中心精准服务的“1+3”工作机制。
配套制定《经营主体反映问题处置部门职责清单》,明确27个市级部门485项具体责任事项,实现诉求工单精准分办,推动企业投诉事事有人管、件件有回音。2025年1—3月,全市共受理经营主体诉求1147件,工单的问题综合评价解决率90.73%,满意率94.47%,排名全区第一。
立体联动处置“有速度”
启动广西首个《网格化服务管理条例》立法,印发网格长(员)工作事项清单、网格“4+N”力量考评办法等制度,形成全流程跟踪、全环节督办、全链条落实的管理闭环。
结合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行动,将工单办理工作中存在的推诿扯皮、敷衍了事等不正之风问题,以及可能存在腐败问题的线索移交纪委监委介入调查,促进办成了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民生实事。
建立随机回访工作制度。每日开展“承办单位领导回访日”活动,随机抽取工单让领导直接了解工单办理质量,掌握企业和群众评价,压实承办工作责任。截至2025年5月底,累计开展“领导回访日”活动387期,有效回访经营主体6229次,有力推动了企业诉求高效解决。
主动靠前服务“有温度”
持续开展服务企业攻坚升级行动,下沉项目一线服务企业,协调解决企业困难问题,按日调度,即时督办,全力保障。每月一次的“企业家日”“经营主体接待日”“主席接待日”“律师服务日”等系列活动,各级部门与企业面对面交流,倾听企业诉求,收集意见,能解决的当场解决,复杂问题交由疑难问题解决专班,统一调度协调,全程跟踪督办。
华电蓝水海洋能源装备制造项目是首个入驻北海市铁山港(临海)工业区并投产的自治区层面统筹推进重大项目及“双百双新”项目,面对企业海域使用权已抵押,项目无法进行再融资的困境。在不注销银行抵押权的前提下,北海市通过“政银企”联动,办理了广西首例不动产海域填海造地“带押”换发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登记,为企业节省了因需要筹措上亿元过桥资金而产生的融资成本。(张春贤)
来源:北海市营商环境建设局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