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广西频道

兴安县溶江镇人大:“123”工作法助推人大工作提质增效

2025年07月21日16:09 |
小字号

近年来,兴安县溶江镇人大积极探索新时代人大工作的有效路径,通过强化党建引领、创新履职模式、深化联动机制等举措,不断提升人大工作质效,为全镇高质量发展注入人大力量。

“一核”引领聚合力。始终将党建引领贯穿于人大履职全过程,不断激发人大工作新活力,实现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主动对标镇党委每一阶段工作重心,提前谋划、讨论确定人大工作要点。今年来,镇人大围绕工作安排、自身建设、人代会召开等方面,积极向镇党委汇报工作2次,争取党委的重视和支持,促进人大工作顺利开展。创新“党建+人大”融合模式,以党员人大代表为纽带,组建“支部引领+党员带头+代表履职”的联动队伍,推动代表在产业发展、森林防灭火、人居环境整治、灌溉水渠清理等工作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累计惠及群众1.1万余人。

“双线”融合提效能。“线上”数字站赋能高效履职。依托“联络站+信息化”模式,推广使用“智慧兴安人大”云上履职平台,实现“一站一码、一人一码”,群众扫码即可点对点向人大代表反映情况、建言献策。同时,建立“问题收集—建议梳理—交办落实—跟踪督办—结果反馈”全流程线上处理机制,确保民意流转高效顺畅。“线下”实体站实现全域覆盖。按照“覆盖选区、相对集中、便于联系”原则,因地制宜整合资源,规范化设立人大代表联络站。每个站点统一标识标牌、完善制度上墙,配备学习资料和服务窗口,为代表联系群众提供固定阵地。目前形成“1+5+11”代表履职平台体系,即1个人大代表履职活动中心、5个人大代表联络站、11个人大代表联络点,形成上下贯通的联系网络。今年来,通过“线上+线下”双平台联动,累计收集群众意见建议23条,推动解决千家村委包家村灌溉沟渠修缮、田洞村村屯道路硬化等4个“急难愁盼”问题,切实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三式”联动强履职。一是“人大代表+调解员”,矛盾化解在基层。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探索人大代表参与基层治理工作新路径,推动矛盾纠纷早排查、早发现、早处置。人大代表联合村“两委”干部、综治办、司法所工作人员组成调解小组,以“情理法”相结合的方式,组织矛盾双方进行协商沟通,今年来成功化解矛盾纠纷30余起。二是“人大代表+信息员”,急难愁盼速响应。依托每月20日选民接待日活动和代表集中走访群众机制,人大代表将走访收集到的问题和意见建议及时反馈至联络站,联络站梳理汇总后报镇人大,确保群众诉求第一时间传达到位。针对镇莲塘村委莲塘村灌溉用水难问题,镇人大得知情况后,第一时间向镇党委专题汇报,主动对接上级部门争取资金与项目支持,经多方协调推进,莲塘村长塘灌溉蓄水池项目顺利实施,有效解决了300余名群众的生产用水困难,保障农业生产有序开展。三是“人大代表+监督员”,民生实事强落地。围绕群众关心关注的民生实事项目,通过强化全链条闭环式监督,推动民生实事从“纸上”落到“地上”。以兴安县溶江镇新文村红色美丽村庄项目为例,该项目是溶江镇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票决确定的4个2024-2025年度重点民生实事项目之一,在项目推进过程中,人大代表通过实地视察、听取汇报等方式,对施工进度进行全过程跟踪监督,保障项目于2024年11月顺利竣工,圆满完成红色遗址修缮保护、红色教育研学基地建设、红色村屯基础设施完善及红色文化氛围营造等建设任务,为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推动文旅融合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李慧敏)

来源:兴安县溶江镇人民政府

(责编:周雨乐、许荩文)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