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广西频道>>要闻

大新县多措并举织密残疾人关爱网 托起“稳稳的幸福”

2025年07月14日15:21 | 来源:人民网-广西频道
小字号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广西大新县始终将残疾人群体作为民生保障的重中之重,通过政策扶持、精准服务、社会助残等创新举措,构建起“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助残体系,切实解决残疾人急难愁盼问题,让残疾人群体共享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成果。

政策兜底保障“有力度”

大新县精准落实残疾人“两项补贴”动态调整机制,今年以来累计发放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137.248万元,惠及3021名残疾人;发放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221.448万元,惠及4809名残疾人。县残联和民政部门紧密协作,将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和残疾人家庭纳入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或最低生活保障范围,残疾人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2839人,纳入特困供养867人。县医保部门推进医疗保障政策衔接,统筹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保障制度,为困难残疾人减轻医疗费用负担,7610名残疾人获得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补贴。

精准就业帮扶“有温度”

在大新县呗侬创业园里,今年刚毕业的残疾人大学生赵毅正在广西丽明珠箱包有限公司从事物料仓管工作,每个月的工资收入可达到3300-4000元,像他这样的残疾人员工在广西丽明珠箱包有限公司还有2名,目前大新县已实现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100人。今年以来,大新县投入30万元建设“阳光助残基地”,带动12名残疾人实现“家门口就业”,扶持96名残疾人发展农业生产。此外残联部门还推出“量体裁衣”式技能培训,开设盲人按摩、保洁员等定制化课程,帮助残疾人掌握一技之长,拓宽就业增收渠道。

康复服务扩容“有精度”

依托县乡村三级康复服务网络,大新县今年已为384名残疾人提供轮椅、拐杖、助听器等辅具适配服务,完成残疾儿童康复救助88人,为142名智力、精神及重度肢体残疾人提供居家托养服务。今年以来,大新县充分发挥基层医疗机构服务残疾人的阵地作用,县残联、卫健部门合力推动医疗机构和康复业务融合发展,深入开展“百医进千家”服务,让残疾人康复有“医”靠。14个乡(镇)的卫生院工作人员、乡村医生采取“一人一案”方式,通过入户详细了解残疾人的身体状况和过往病史,根据残疾人实际状况给予专业医疗康复建议,为1214名不同类别的残疾对象提供个性化、专业化的精准康复支持性服务,让残疾人享受到了更加方便、快捷、高效的康复服务。

志愿助残品牌“有亮度”

大新县积极凝聚社会力量,不断健全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打造了一支由党员、政协委员、社会工作者、爱心企业和人士以及爱心行业协会组成的“阳光助残志愿服务队”,利用空余时间深入村屯开展志愿服务工作,为残疾人送去社会的温暖和关爱。在每年的“全国助残日”“残疾预防日”等节日期间还组织开展关爱慰问残疾人活动,近5年来累计捐赠慰问残疾人物资、慰问金价值5万余元,服务残疾人500多人次。

大新县委宣传部、县文明办发起的“微心愿认领”活动更成为暖心品牌,通过电视栏目、微信公众号收集残疾人需求,发动社会力量认领完成微心愿171个。从一个小小的文具盒到一个玩具,点滴关爱汇聚成光。

从基本生活保障到融入社会发展,大新县正用实实在在的行动书写助残惠民答卷。县残联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重点推进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农村困难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等项目,让残疾人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梁婷、谢江、赵雨寒)

(责编:陈露露、许荩文)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