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联建聚合力,科技赋能促振兴
——广西农科院植保所党支部与兴业县洛阳镇旺龙村党总支部开展结对共建活动

近日,广西农科院植保所党支部赴兴业县洛阳镇旺龙村开展“结对共建促振兴,同心向党庆七一”党组织结对共建活动,发挥科研院所党组织在乡村振兴工作中的引领作用,充分发挥科研院所党组织在乡村振兴工作中的引领作用,在旺龙村现场签订结对共建协议、开展植保科技服务、产业发展座谈等,为旺龙村发展注入红色动能与科技动力。
活动现场。兴业县委组织部供图
党建领航,结对共建筑牢发展根基
活动现场,旺龙村党总支书记梁志东热情地向植保所党支部党员代表介绍了村党组织引领产业振兴的“旺龙经验”,他表示:“我们通过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党员带头流转土地、搭建‘党支部+基地+农户’发展模式,实现全村阳光玫瑰葡萄、甘蔗、沃柑等特色产业串点成链。”截至目前,旺龙村建成30亩葡萄示范园、55亩果蔗种苗基地,带动200余人次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人均年增收超5000元,真正实现“支部有作为、群众得实惠、集体增收入”。
在热烈的掌声中,双方正式签订结对共建协议,确立“组织共建、资源共享、人才共育、产业共兴”四大合作机制,未来将通过联合开展“田间党课”“科技讲堂”等特色主题党日活动,推动党员教育从“会议室”延伸到“田间地头”,实现党建工作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
双方签订结对共建协议。兴业县委组织部供图
科技赋能,田间课堂激活产业动能
签约仪式后,40余名党员代表、种植大户代表直奔甘蔗种植基地、阳光玫瑰葡萄产业示范园,开展“沉浸式”科技服务。植保所专家团队针对近期发生的甘蔗死苗、葡萄霜霉病爆发等难题,现场传授生物防治、物理诱捕等绿色防控技术,手把手指导农户配置环保型农药等。“这种‘课堂开在果园里、技术送到心坎上’的服务太实用了!”种植大户李裕通感慨。
数据显示,通过农科院近年持续技术赋能,旺龙村葡萄最高亩产从1200公斤提升至1500公斤,优果率达80%以上;甘蔗病虫害发生率下降20%,亩均节本增效超1000元。此次实地调研中,双方进一步明确建立“定期会诊+定向服务”机制:每季度组织党员专家团队进行田间现场把脉,每半年举办1次植保技术培训班,全年计划开展科技下乡活动不少于4次,确保“技术需求在哪里,党员服务就跟进到哪里”,切实为当地农作物病虫害防控系上“安全绳”。
双向奔赴,共绘乡村振兴新图景
“我们带来了最新的甘蔗地下害虫和葡萄霜霉病防控技术。”植保所党支部副书记、所长于永浩在座谈中表示,将以此次共建为起点,推动建立一个党员科技先锋岗,打造一个智慧农业示范基地、培育一批“田秀才”“土专家”的“三个一”帮扶工程落实落地。双方针对农业技术赋能、产业链延伸、项目与资源整合等方面内容开展现场对接,谋划共同把植保所的专业优势转化为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驱动力”,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同时推动科研成果落地,形成“党建引领、科技赋能、产业振兴”的良性循环。
“有了农科院的‘技术后盾’和党支部的‘红色纽带’,我们发展产业更有底气!”梁志东算起新账:今年甘蔗已扩种至55亩,阳光玫瑰葡萄即将上市,预计产量达7.5万斤,广西农科院的植保服务有序开展……一幅“党建强、产业兴、农民富”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徐徐展开。据悉,双方还计划联合开发“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数字地图,将产业基地、技术服务点、党员责任区等要素可视化,让科技赋能与红色动能真正转化为群众增收的“真金白银”。(凌文凯、梁金利、林建珍)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