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供电局实现宾阳县村屯“绿能”智能微网组网试验

近日,南方电网广西南宁供电局在广西南宁宾阳(全国首批革命能源示范县)能源示范区圆满完成智能微网组网试验,脱离当地电网主网架供电,成功以发电车、移动储能车、低压分布式光伏组成小型智能微电网给村屯供电。
近年来,作为全国首批革命能源示范县,宾阳县新能源开发呈现出能源种类丰富、投资主体多样的可喜局面。截至2024年底,已并网新能源发电总量为121.87万千瓦,其中分布式光伏22.18万千瓦,另有生物质发电、分散式风电等新型项目在筹划建设。结合当地绿电资源丰富的先天优势,为促进该县达成供能体系“全绿色”的目标,南宁供电局本次智能微网组网试验选点在广西南宁市宾阳县武陵镇塘柳村开展,塘柳村共有低压用户268户,塘柳村日均负荷约370千瓦,去年全年最高负荷780千瓦。同时,该村建设有分布式光伏,共有81户装设了低压光伏设施,光伏总容量为1180千伏安。村民外出务工人员较多,春节等节假日迎峰度冬用电量波动起伏明显,兼具分布式光伏发电间歇性和波动性的特点,对研究乡村电网在迎峰度夏和迎峰度冬期间的稳定性有代表性。
本次试验模拟在主电网故障停电状态下,采用一台容量1000千伏安的发电车、一台容量430千瓦时储能车,配合塘柳村当地的低压分布式光伏构成独立运行的智能微电网,通过调度中心智能协同控制技术,结合午间光伏发电量大、夜间用电高峰等波动特点灵活调配三者之间的供电比例组成小型智能微电网给村屯供电。
此次智能微电网应用过程中,分布式光伏最大出力约820千瓦,若午间日照充足光伏发电量过大,微网无法消纳时,储能车自动转成充电模式,吸收多余电量,在夜间负荷高峰期,光伏出力不足时,储能车又自动调整放电模式,三者组合,实现最大限度清洁能源利用,既能减少发电车转供期间燃油消耗,实现绿色低碳转供电,又延长了发电车供电时间,为居民提供稳定电力供应。
本次智能微网试验是南方电网首次运用微电网组网技术在能源革命示范县开展应用型试验,改变了出现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因素时主电网故障停电状态下,仅用发电车单一进行供电的方式进行电力保障的模式。多种能源供给模式下不仅有效延长了发电车的单次供电时长,提升了供电可靠性,给予了更多“绿电”本地消纳的思路,也为迎峰度冬等时段性用电高峰提供了解决思路,提升了城乡居民用电均等化指标,让偏远地区的百姓也能享受到稳定、绿色、可靠的现代电力服务。通过智能协调和储能调节,最大限度利用了村民屋顶的分布式光伏绿电,显著减少了对传统燃油发电车的依赖,降低了发电车运行期间的燃油消耗和碳排放,实现绿色低碳的电力转供。(敬敏、赵慧材、黄爱凌)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