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三伏天趁热“养娃”,大小皆宜的伏九贴敷疗法不容错过

“三伏”是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统称,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
中医理论认为:“三伏天”之时,人体阳气最为旺盛,腠理开泄,皮肤松弛,毛孔开张,经络气血趋于体表,运行流通充盈。利用这一有利时机,通过艾灸、敷贴等方式,可祛除体内伏寒、振奋阳气的力度,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能预防和治疗可能在冬季发生或加重的疾病,达到冬病夏治的效果。
基于《内经》“五运六气”理论,2025乙巳年,风火为邪,以金系为代表的整个阳明通降体系疾病高发。
什么是三伏天灸?
三伏天灸是中医极具特色的一种外治法,是中医“冬病夏治”理论的经典实践,凝聚着《黄帝内经》“春夏养阳”的养生智慧。
借助三伏天阳气最旺盛之时,通过特制膏药贴敷穴位,激发人体内阳气,祛除潜伏于体内的寒湿邪气,以阳克寒,抚阳固脱,行气通络,达到“未病先防、已病防复”标本兼治的效果,减少冬季发病的作用。
三伏天灸是什么时候?
伏前加强
7月10日-7月19日
激发阳气,为初伏贴打基础。
初伏
7月20日-7月29日
驱寒关键期,启动冬病夏治。
中伏
7月30日-8月8日
疗效黄金期,强化祛湿散寒。
末伏
8月9日-8月18日
巩固疗效,防止寒气反扑。
伏后加强
8月19日-8月28日
延长疗效,提升免疫。
最佳贴敷时间:每伏第一天贴敷效果最佳,上午阳气旺盛贴敷更佳。
疗程:每年5次,3-5年疗效更佳。
本期三伏天灸特色科室
儿 科
三伏天将至,气候炎热、阳气最盛,此时人之阳气旺盛外浮,腠理开泄,气血趋于体表,此时进行“伏九贴敷疗法”最易刺激穴位、激发经气,起到疏通经络、调整脏腑、温阳利气、祛散伏痰的功效,具有很好的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
医院儿科从1993年开始开展“伏九贴敷疗法”,已经推行近30年,是广西最早开展该疗法的科室,该疗法季节时间性强,成人和1岁以上儿童皆适用。
精准调理·三伏特色方案
伏九膏——穴位贴敷防治肺系疾病
适应证:①哮喘;②过敏性鼻炎;③反复呼吸道感染;④慢性咳嗽;⑤慢性支气管炎;⑥慢性咽炎;⑦慢性扁桃体炎等。
对肺心病、肺气肿、慢阻肺、支气管扩张等症有辅助治疗作用,减轻这类患者咳喘症状,缓解病情。
伏九膏——穴位贴敷防治脾系疾病
适应证:①慢性胃炎;②慢性肠炎;③虚寒性腹痛;④脾虚泄泻;⑤脾虚厌食等。
伏九膏——穴位贴敷防治虚寒性疾病
适应证:①小儿遗尿;②生长发育迟缓;③畏寒、手足不温;④阳虚体质等。
【贴敷疗程】伏九贴敷疗法三年为一个疗程,疗程与疗效成正比,病程长的患者可适当延长疗程。
【贴敷注意事项】
1、适用于疾病的缓解期,在肺炎急性期、发热者当先进行常规治疗待症状缓解后才能使用。
2、药物贴敷期问患儿需避免剧烈活动。
3、贴敷当天可以正常洗澡,勿食生冷及油炸之物,勿洗冷水浴。
4、贴敷后局部皮肤潮红属正常反应,1-2小时左右会自然消退。
5、贴敷后局部皮肤出现皮疹、水泡或者破溃者,请避免搔抓及时到医院处理。
【贴敷用药时间】
小儿2—4小时,成人4—6小时,皮肤特殊者可减少贴敷时间。
儿科·特色优势
医院儿科是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医临床重点专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及临床重点专科;国家华南区域中医(儿科)诊疗中心培育单位、广西区域中医(儿科)诊疗中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优势学科继续教育基地;广西中医儿科质控中心;广西中医药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中医儿科学硕士、博士学位授权点及广西重点中医专科。
学科经过50年的发展,拥有广西最全面的中医儿科疾病诊疗平台,儿科东葛、仙葫两院区共126张病床,在诊治新生儿疾病、儿童危重症、小儿肺炎、哮喘、反复呼吸道感染、急慢性咳嗽、小儿肾病、血尿、紫癜、矮小症、性早熟、多动及抽动等病证方面具有明显的中医特色和疗效优势;在婴童经方和小儿扶阳具有特色优势;挖掘、整理中医壮医特色疗法十余种,广泛运用于临床,疗效确切。
专科建设成为东葛、仙葫各具优势特色、一体两翼、错位发展的现代化中医儿科;系统开发“六大系列、三十六个品种、中医壮医特色制剂”,打造桂中医儿科专科特色品牌,实施桂中医儿科“四名工程”并制定中医儿科特色诊疗技术操作规范及临床疗效评价工作,专科影响力辐射全国乃至东南亚。
三伏天灸大型义诊预告
义诊时间
7月10日上午(伏前加强首日)
义诊地点
东葛院区:门诊楼一楼大堂
仙葫院区:门诊一楼南广场
多学科专家现场义诊
东葛院区义诊科室:神经内科一区、肝病科一区、肝病科二区、消化内科一区、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肾内科、儿科、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眼科、皮肤科、医疗美容整形科、针灸科、中医治未病中心。
仙葫院区义诊科室:神经内科、普通外科·肛肠科、骨病创伤骨科、心血管内科、神经外科·胸外科、肿瘤科三区、妇产科、消化内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脊柱外科、壮医针灸科、儿科、耳鼻喉科、眼科、康复医学科。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